第19章:巴勒斯坦国 (第1/2页)
巴勒斯坦(阿拉伯语:فلسطين,英语:Palestine)是中东的一个国家,由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两部分组成。加沙地区面积365平方公里,约旦河西岸地区面积5800平方公里。
巴勒斯坦国是一个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约旦河西岸以色列占领区以及加沙地带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国家。其中哈马斯占有加沙地带,而巴解则管治西岸,受巴民族权力机构监督。
巴勒斯坦以农业为主,该地区历史悠久,阿拉伯人是该地区的主要居民。【人 口】 约1350万人,其中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人口为523万(2021年底),其余为在外的难民和侨民。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经济体系,百废待兴。
巴工业水平很低,规模较小,主要是加工业,如塑料、橡胶、化工、食品、石材、制药、造纸、印刷、建筑、纺织、制衣、家具等。2012年,巴工业产值约为14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截至2013年底,巴共有各种工业企业5400余家,外资企业仅25家。
基本信息
中文名:巴勒斯坦国
国家领袖: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MahmoudAbbas)
外文名:(theStateofPalestine)
人口数量:约1350万人,其中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人口为523万(2021年底)
简称:巴勒斯坦
所属洲:亚洲
主要民族:阿拉伯人
首都:耶路撒冷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
主要城市:耶路撒冷
国土面积:面积5884平方公里,实际控制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
国庆日:11月15日
GDP总计:33.3亿美元(2004年)
国家代码:PS
人均GDP:928美元(2004年)
官方语言:阿拉伯语
国际电话区号:970
货币:谢克尔,第纳尔
时区:东二区
历史沿革
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公元前13世纪腓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国家。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来各部落入侵迦南地区从而定居。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希伯来王国,后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领巴勒斯坦。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往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6世纪起巴勒斯坦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1920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世纪末在“犹太复国运动”者策动下,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与当地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流血冲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美的支持下,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巴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国(约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国(约1.15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国际化。1948年5月以色列建国后,于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四次同周边敌视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市召开的巴第一次全国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巴解。1969年阿拉法特担任巴解执委会zhuxi。1978年9月,埃及、以色列和美国签署了戴维营协议,被占领土的巴人获得了有限的自治权,巴解组织则拒不接受自治。
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宣言明确巴接受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的第181号决议(分治决议)。巴的边界问题留待以后通过谈判解决。1988年12月,阿拉法特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秘密谈判之后,以巴签署了和平协定,提出了巴自治计划。1994年5月4日,巴以在开罗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的协议,5月12日,巴民族权力机构成立。同年7月12日,阿拉法特结束了27年的流亡生活返回加沙。
建国历程
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
在国际承认下,该国已拥有联合国观察员席位,并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巴位于亚洲西部,地处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约旦河西岸东邻约旦,面积为5884平方公里,加沙地带西濒地中海,面积365平方公里。巴勒斯坦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热月份为7-8月,气温最高达38℃左右。冬季微冷湿润多雨,平均气温为4-11℃,最冷月份为1月。雨季为12月至次年3月。
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包括以色列、约旦、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1020年至923年,犹太人在此建立了希伯来王国。罗马帝国征服巴勒斯坦后,多次镇压犹太人并将大部分幸存者赶出巴勒斯坦,流落世界各地。公元622年,阿拉伯人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自此,阿拉伯人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居民。16世纪起巴勒斯坦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将其分为两部分:约旦河以东称外约旦,即现今的约旦哈希姆王国;约旦河以西,称巴勒斯坦(即巴勒斯坦),包括现今的以色列、加沙和约旦河西岸。
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犹太人同意该决议,并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立“以色列国”。阿拉伯国家反对和拒绝该决议,于以建国的次日即5月15日向以宣战,结果战败,以占领了上述决议规定的阿国地区大部分土地;另外,约旦占领了约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土地;加沙地带的258平方公里则为埃及占领。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即整个巴勒斯坦。很多巴人被迫流落到周围阿拉伯国家和世界各地,沦为难民。
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接受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1994年5月,根据巴以达成的协议,巴在加沙、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1995年以来,根据巴以签署的各项协议,巴自治区逐渐扩大,巴控制着包括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约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入联历程
巴勒斯坦从1974年11月开始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实体。当时,巴勒斯坦在联合国的活动是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的名义进行的。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后,联大于同年12月15日通过决议,决定在联合国内正式以“巴勒斯坦”的名称代替原先使用的“巴解”的称谓 。
尽管巴宣布建国得到联合国绝大多数会员国承认,但它不是联合国正式会员国,没有投票表决权,只具有观察员地位。巴勒斯坦国自宣布成立以来,巴勒斯坦及阿拉伯国家多次要求联大会议将巴勒斯坦联合国观察员地位提升为会员国地位,但均遭到以色列和美国的坚决反对 。
1997年12月,阿拉伯国家根据中东和平进程出现的新情况,又正式向联大提出决议草案,要求将巴在联合国的地位提升为仅次于正式会员国的无投票权会员。1998年7月,联大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 。虽然该决议没有完全达到上述决议草案的要求,但巴在联合国的地位得到提升 。
2010年9月初,巴以和谈重启不久即告中断,巴随后决定以寻求加入联合国这一外交策略来推动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2011年9月,巴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递交申请,寻求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但因美国和以色列反对而未能获得安理会支持。
2011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投票通过关于巴勒斯坦以成员国身份加入该组织的提案。这是巴首次获准以成员国身份加入联合国机构,也为巴最终加入联合国提供了一个有利因素 。
2012年9月,巴宣布将寻求在第67届联大期间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国。11月29日联大以138票赞成、9票反对、41票弃权通过决议,决定在联合国给予巴勒斯坦观察员国地位 。
阿巴斯于2011年9月23日会向潘基文递交成为联合国会员国的申请,寻求成为联合国第194个会员国。
巴勒斯坦国在二战后从未取得联合国的正式承认。可是巴一直坚持建国运动,2011年以来也积极推动入联。
按规定,作为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相关提案首先要在安理会获得通过并向联大提出建议,此后还要获得联大三分之二的会员国同意。按联大现有192个会员国计算,巴想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需要获得至少128个国家的支持。2011年6月 ,巴常驻联合国观察员曼苏尔称,已有近120个国家表示将支持巴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加入联合国。
2012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以138票赞成,8票反对,41票弃权,通过决议,决定在联合国给予巴观察员国地位。德国作为在二次世界大战主要迫害犹太人的国家态度是弃权。持协助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的英国表现的态度也是弃权。它的弃权理由就是说只要巴勒斯坦未来承诺它不把以色列送到国际法庭的话,他们才要投赞成票。而美国率领的以色列还有一些诺鲁等南太平洋的小国,包括唯一的欧盟国家捷克则投下了反对票。
联大决定在联合国给予巴观察员国地位,希望安理会积极审议巴勒斯坦2011年9月23日提交的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申请。决议还敦促所有国家、联合国系统各专门机构和组织继续支持和协助巴勒斯坦人民早日实现其获得自决、独立和自由的权利。当天,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率代表团与会。 巴升格以前,唯一观察员国为梵蒂冈 。
2012年11月29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人们走上街头庆祝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国。
2014年4月1日,巴方重启申请加入联合国机构的程序,恢复寻求联合国的进一步承认。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巴勒斯坦由二部分组成,其中加沙地区位于以色列的西南部,埃及的东北部,加沙地区有40公里长的海岸线,加沙地区面积365平方公里,还有一部分是约旦河西岸地区,位于以色列的中东部,约旦国的西部,面积5800平方公里。现时巴勒斯坦由加沙地区和西岸地区组成,其中加沙地区由哈马斯完全控制,约旦河西岸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实际控制。马德里和会后,巴方通过与以色列和谈,陆续收回了约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气候
巴勒斯坦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南北雨量悬殊,最北部平均降水量900毫米,最南部仅50毫米左右。
资源
巴勒斯坦主要矿藏储备有:天然气4920亿立方米、石油1.84亿桶、煤1850亿吨、铁4.3亿吨、铝土7400万吨,还有大量的铬矿、大理石和宝石。
行政区划
区划
【行政区划】 巴勒斯坦分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两部分。根据巴计划与国际合作部1997年10月绘制的地图,约旦河西岸分为8个省,加沙地带分为5个省。
约旦河西岸分为8个省:杰宁、图勒凯尔姆、纳布卢斯、杰里科、拉马腊、耶路撒冷、伯利恒、希伯伦。
加沙地带分为5个省:北方省、加沙、代尔拜莱赫、汉尤尼斯、拉法。
首都
现时巴勒斯坦所有政府机构设在拉姆安拉市,但巴勒斯坦主张未来首都设在耶路撒冷(Jerusalem),它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三教圣城。巴勒斯坦总统府等政府主要部门均设在拉姆安拉。
拉姆安拉是巴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是巴民族权力机构在约旦河西岸的行政管理中心,市内设有阿拉法特官邸、自治政府分支机构、巴委员会(立法机构)总部、官方电视台和电台等重要部门。一些国家派驻巴民族权力机构的办事处也设在这里。
重要城市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英语:Jerusalem;希伯来语:、拉丁化:Yerushalayim或Yerushalaim;阿拉伯语:、拉丁化:al-Quds、汉化:古德斯,或、拉丁化:Bayt-al-Muqaddas)是位于近东黎凡特地区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于犹大山地,介于地中海与死海之间。
加沙(Gaza)
巴西部城市(现为哈马斯控制),加沙城位于加沙地区的东北部,加沙城是加沙地区的行政中心,在靠近埃及边境与地中海之间的加沙地带内,通过沙丘带上的一个豁口与海岸相通。为巴南部的重要海上门户。曾为巴主要口岸,有陶器、食品与纺织等工业。哈马斯多次在此与以发生冲突。
人口民族
2015年巴勒斯坦全国人口510万人,其中加沙地区有220万人,约旦河西岸有290万人,在约旦河西岸还有超过35万犹太人居住在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内。巴勒斯坦主要民族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
国家象征
国名
巴勒斯坦国,英文TheStateofPalestine。
国旗
巴勒斯坦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旗面左侧为红色等腰三角形,右侧自上而下为黑、白、绿三色等宽横条。对这面旗帜有不同的解释,其中一种为:红色象征革命,黑色象征勇敢和顽强,白色象征革命的纯洁性,绿色象征对伊斯兰教的信仰。还有一种说法是:红色代表本土,黑色代表非洲,白色象征西亚的伊斯兰世界,绿色象征地势平坦的欧洲;红色和其他三色相接,标志着巴地理位置的特征及其重要性。巴勒斯坦国旗和约旦国旗很相似,唯一不同是约旦国旗在红色三角形上多一个白色七角星,白色七角星象征古兰经。以上四种颜色为泛阿拉伯色。
国徽
巴勒斯坦国徽取材类似其政府组织-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徽章,又类似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国徽图案。尚为非正式国徽。采用金黄色与黑色的萨拉丁鹰,表示了对伊斯兰教的信仰。象征胜利、勇敢、忠诚。其中心为一白边盾牌,上有竖挂的巴勒斯坦国旗的红、绿、白、黑四色,这些都是泛阿拉伯主义的代表颜色。鹰抓抓住弯匾,匾额上用巴勒斯坦国的官方语言阿拉伯语库法体书写通称国名:“巴勒斯坦”(阿拉伯语:فلسطين,转写:Filasīn)。
国歌
《Fida'i》,阿拉伯语:فدائي Fidāʼī ,中文译《我的救赎》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所采用的的国歌。依据一九八八年巴勒斯坦独立宣言第三十一条,巴勒斯坦国民大会于1996年采用此国歌。
歌词大意:我的国,我的国,我的国,我的土,我的土,我先祖的土,我的救赎,我的救赎,我的救赎,我的民,永恒的民,倚仗我的决心,我的火和我怨恨的火山,依仗着我血液中对我土和我家乡的的渴盼,我已翻过群山,我身已经百战,我已征服了不可征服的,我已穿越前线,依仗风的决心和武器的火焰,以及我族的决心,在抗争的土地,巴勒斯坦是我的乡土,巴勒斯坦是我的火,巴勒斯坦是我的怨恨和我抵抗之地,以我旗下的誓言,以我土我族,和伤痛的火,我会以救赎为生,我会一直做一个救赎者,我会用尽我的救赎——直到我的国回归,我的救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