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突尼斯共和国 (第1/2页)
突尼斯共和国(TheRepublicofTunisia,laRépubiqueTunisienne,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التونسية),简称突尼斯,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北部和东部面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相望,扼地中海东西航运的要冲,东南与利比亚为邻,西与阿尔及利亚接壤,首都突尼斯市,国土面积16.2万平方公里,人口1190万(2021年),90%以上为阿拉伯人,其余为柏柏尔人,全国划分为24个省。
公元前9世纪初,腓尼基人在今突尼斯湾沿岸地区建立迦太基城,后发展为奴隶制强国。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省的一部分。公元5~6世纪先后被汪达尔人和拜占庭人占领。703年被阿拉伯musilin征服。13世纪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强大的突尼斯国家。1574年沦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1881年成为法国保护领地。1956年3月20日法国承认突尼斯独立。1957年7月25日突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废黜国王,宣布成立突尼斯共和国。2010年底至2011年初,突政局剧变,本·阿里流亡沙特。突进入政治过渡期。2014年12月,埃塞卜西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突结束政治过渡进程。
突经济中工业、农业、服务业并重。工业以磷酸盐开采、加工及纺织业为主。橄榄油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旅游业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突尼斯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453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95美元,经济增长率3.4%。
基本信息
中文名:突尼斯共和国
国家领袖:总统赛义德
外文名:TheRepublicofTunisia,laRépubiqueTunisienne
人口数量:10,732,900(2012年)
简称:突尼斯
人口密度:63人/平方公里(2012年估计)
所属洲:非洲
主要民族:阿拉伯人
首都:突尼斯市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
主要城市:苏斯省,比塞大
国土面积:163,610平方公里
国庆日:1956年3月20日
水域率:5.0%
国歌:《祖国的卫士》
GDP总计:463.6亿美元(2011年)国际汇率
国家代码:TUN
人均GDP:4,351美元(2011年)国际汇率
官方语言:阿拉伯语
国际电话区号:+216
货币:突尼斯第纳尔
国际域名缩写:.tn
时区:UTC+1(夏时制:UTC+2)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政治体制:共和制
历史沿革
突尼斯曾经是迦太基的发源地和国家中枢。这个位于北非的国家统治了西班牙,北非,地中海沿岸等零星地区,成为当时地中海最强盛的国家,并因此成为以后罗马的强敌,迦太基名将汉尼拔曾经一度要攻入罗马的首都。后来北非第三次布匿战争后,迦太基被征服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阿非利加行省。后来此地又陆续受到汪达尔王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的统治。突尼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奥斯曼帝国统治(这一时期被称为突尼斯摄政时期)。在1881年时,随着法国对殖民地的开拓,转而成为法国的保护国,即法属突尼斯。二战时间,1940年法国投降,维希法国继续统治突尼斯,1942年维希政权被德国进驻,意大利军队占领了突尼斯和法国南部,建立了短暂的意属突尼斯。1943年德义联军和盟军爆发了突尼斯战役。二战后,突尼斯被法国重新接收。
1956年3月20日,在去殖民化的独立风潮,突尼斯独立,改名突尼斯王国。罗尔斯贝伊成为首任统治者,享有国王尊号和至高无上的君权。1957年7月25日,共和国宣告成立,民族主义领袖哈比卜·布尔吉巴就任首届总统,他使突尼斯共和国迈向了现代化。然而他30年统治的结果是以收买人心的政策以及伊斯兰运动的崛起为标志的,继任总统扎因·阿比丁·本·阿里将之废除,但延续了布尔吉巴主义的现代化目标,即经济自由化。
本·阿里在国内推行经济改革,吸引外国投资。突尼斯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调整至现时价格)从1986年的1,201美元升至2008年的3,876美元。从1987年起的大约2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以接近5%的速度增长。
这段时间内,突尼斯经济发展成就被誉为“突尼斯奇迹”。2009-2010年度世界经济竞争力论坛年报显示,在经济竞争力、抵御金融危机、通讯和信息技术促进和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突尼斯在133个国家排名中名列非洲第1、世界第40。在茉莉花革命前,无论从政府廉洁度(透明国际2010年排名,突尼斯位列排名59位),还是从民生状况来观察,突尼斯都是发展中国家样板。
虽然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并未对突尼斯的经济产业结构造成明显冲击,但重创了突尼斯的旅游业,使得依靠旅游业周边产业谋生的底层民众怨声载道。2011年,一名女性突尼斯政府官员执法时掌掴了一名男性小贩,此举在伊斯兰文化是对雄性的羞辱。该名男性小贩在遭受掌掴后一小时在政府大楼前自焚。当地政府在此事件的处理轻描淡写,只是将该名女性官员调职处理,引起了民众群体性不满。加上当地社交网络煽风点火,引爆反政府示威茉莉花革命,要求总统扎因·阿比丁·本·阿里为此事负责,不敌民意压力下扎因·阿比丁·本·阿里宣布解散国会重新大选。但彼时示威已成燎原之势,多地暴力事件频发,国内治安形势崩溃,再次大选已无法进行。扎因·阿比丁·本·阿里被迫将权利交给总理穆罕默德·加努希代理,逃离突尼斯。
不过2011年1月15日突尼斯的宪法委员zhuxi宣布,根据突尼斯宪法第57条的规定,最终决定让国民议会议长福阿德·迈巴扎从穆罕默德·加努希手中取得临时代理总统来履行职权。
2011年1月17日突尼斯新联合政府宣布:将国家和政党分离。
2011年12月12日,突尼斯制宪议会投票选举保卫共和大会党zhuxi蒙塞夫·马祖吉为新一任总统。
2014年11月23日,采用新宪法后的第一次正规总统选举举行,突尼斯呼声党候选人贝吉·卡伊德·埃塞卜西当选。此次大选的投票率达到了64.6%,投票过程也井然有序,突尼斯政治过渡进程渐近尾声。
2019年9月19日,突尼斯外交部突然发出声明,证实了带罪流亡的本阿里,已于该日稍早病逝于沙特阿拉伯,享寿83岁。
2021年1月,因疫情,失业,腐败等多重因素突尼斯发生2021年突尼斯示威。
2021年7月25日,突尼斯总统凯斯·赛义德,罢免总理,关停议会,进行政变,重回独裁道路。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突尼斯位于非洲北部、西欧和亚洲的中东、西亚、南亚、东南亚之间的海运线的必经之路——地中海航路中间,是中东石油运到西欧、美国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非洲北端,西与阿尔及利亚为邻。东南与利比亚接壤,北、东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相望,海岸线长1300千米 。
突尼斯属东1区,比北京时间晚7个小时;每年3月到10月为夏令时,将时钟调快1小时,与北京时差缩短为6个小时。
地形
突尼斯国土面积的40%为撒哈拉沙漠所占据,余下的60%则是十分富饶的土地,早在被并入罗马帝国之前的公元前3世纪就成为了迦太基文明的发源地。北部为高山与丘陵地,主要是亚特拉斯山脉东部的延伸;中部为阶梯状台地,由西向东倾斜,台地以南多季节性盐沼;东部为狭长的沿海平原;南部则为撒哈拉沙漠。最高峰舍阿奈比山海拔1544米。
气候
突尼斯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热;南部属热带大陆性沙漠气候,常有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干热季风,夏季酷热,最高温度超过50℃。8月为最热月,日均气温21-33℃;1月为最冷月,日均气温6-14℃。年降雨量:北部1000毫米,南部200毫米。
水文
境内水系不发达。最大河流迈杰尔达河,流域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突尼斯自然资源贫乏。主要资源有磷酸盐、石油、天然气、铁、铝、锌等。磷酸盐储量为1亿吨,居世界第17位;近三年(2017年-2019年)磷酸盐年产量分别为450万吨、300万吨和380万吨。
截至2018年1月1日,原油已探明储量4.25亿桶(约合1亿吨),居世界第48位,储产比为22.1%;年产量240万吨;日产量为5.3万桶,年均增长率为-11.8%。
截至2018年1月1日,天然气已探明储量651.3亿立方米,居世界第58位。铁矿石已探明储量为2500万吨。(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2019年2月《矿产品摘要》;2018年6月《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8》;CIA网站)
行政区划
区划
全国分为24个省,下设264个行政区,350个市。全国主要城市有:斯法克斯(Sfax)、苏斯(Sousse)、加夫萨(Gafsa)、加贝斯(Gabés)、比塞大(Bizerte)、莫纳斯蒂尔(Monastir)、纳布尔(Nabeul)和凯鲁万(Kairouan)。
24个省情况
省GovernorateE2002面积(k㎡)省会CE2003
卡夫Kef281,9004,965卡夫Kef
马赫迪耶Mahdia376,4002,966马赫迪耶Mahdia
莫纳斯提尔Monastir429,1001,019莫纳斯提尔Monastir
卡塞林Kasserine424,8008,066卡塞林Kasserine
凯鲁万Kairouan571,0006,712凯鲁万Kairouan117,700
阿里亚纳Ariana382,6001,558阿里亚纳Ariana217,100
(突尼斯)
巴贾Béja320,2003,558巴贾Béja
比泽太Bizerte527,6003,685比泽太Bizerte113,400
本阿鲁斯BenArous467,200761本阿鲁斯BenArous
坚杜巴Jendouba430,1003,102坚杜巴Jendouba
梅德宁Médenine432,0008,588梅德宁Médenine
马努巴Manouba327,000(艾尔亚奈)马努巴Manouba
纳布勒Nabeul649,9002,788纳布勒Nabeul
加贝斯Gabès337,7007,175加贝斯Gabès110,200
加夫萨Gafsa333,4008,990加夫萨Gafsa
凯比里Kébili144,20022,084凯比里Kébili
斯法克斯Sfax832,5007,545斯法克斯Sfax270,700
西迪布兹德SidiBouzid404,1006,994西迪布兹德SidiBouzid
希里亚奈Siliana258,1004,631希里亚奈Siliana
苏塞Sousse510,0002,621苏塞Sousse155,900
泰塔温Tataouine150,50038,889泰塔温Tataouine
托泽尔Tozeur98,5004,719托泽尔Tozeur
突尼斯Tunis933,700346突尼斯Tunis699,700
(1,660,300)
宰格万Zaghouan157,3002,768宰格万Zaghouan
突尼斯Tunisia9,779,800163,610突尼斯Tunis
主要城市
突尼斯市(Tunis)是突尼斯政治、金融、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位于地中海南岸,突尼斯湖以西,毗邻突尼斯湾。突市历史悠久,可上溯至迦太基时期,自13世纪哈夫斯王朝起成为突首都。突尼斯市实际上是一个大区,由突尼斯、阿里亚纳、本·阿鲁斯和马努巴四省组成,总人口约260万。其中突尼斯省98.4万人。突尼斯市是一座景色秀丽的海滨城市,海滩绵延20公里,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外国游客。
斯法克斯,突尼斯第二大城市,是突尼斯东部港口城市,位于地中海加斯湾西岸。斯法克斯建于9世纪,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著名的商港。现为农产品、矿产品输出港,主要输出磷灰石和橄榄油。有大型磷肥厂和榨油、纺织等工业。地毯织造、皮革加工等手工业颇盛。全国最大渔港。东面80公里处的阿希塔尔特近海油田是突尼斯主要油田之一。城市东面临海,北、西、南三面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橄榄林。隔海相望是美丽的克肯纳群岛,岛上也长满了橄榄树,葱郁一片。
苏塞,突尼斯第三大城市,位于地中海哈马迈特湾,被誉为“地中海的花园港”。东北部地区农牧产品重要集散地和工业中心。有大型棉纺织厂和榨油、毛纺、制革、鱼类罐头等工业。刺绣、花边、珠宝首饰等手工业颇盛。港口主要输出磷灰石与橄榄油,其次是铁矿石、皮革等。
国家象征
国旗
突尼斯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红色,中央有一白色圆地,其直径约为旗宽的一半,圆地中有一弯红色新月和一颗红色五角星。国旗的历史可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时期,新月和五角星来自奥斯曼帝国的标志,现为突尼斯共和国的象征,也是伊斯兰国家的标志。
国徽
突尼斯的盾形国徽上部绘有一艘航行在岁月的海洋上的白帆船,是为纪念最早踏上这片土地的腓尼基人,它也体现了突尼斯海上贸易的漫长历史。后面左侧的黑色天平,是正义与和平的化身;右侧红地上挥舞银刀的黑狮则暗示突尼斯历史上曾是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盾徽上方高悬着与国旗相同的新月与红星。一条白色饰带飘过盾徽,上面用阿拉伯文书写着突尼斯格言:“秩序、自由、正义”。
国歌
《祖国的卫士》(阿拉伯语:حماةالحمى)为突尼斯国歌,采用于1987年。突尼斯的国歌改编自叙利亚诗人穆斯塔法·萨迪克·拉菲耶于1930年代完成的诗作。
国花
突尼斯国花为茉莉花。 茉莉花又称为茉莉,为木樨科素馨属(Jainum)常绿灌木或藤本植物的统称,原产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早已引种,并广泛地种植。茉莉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其叶色翠绿,花色洁白,香气浓郁,是最常见的芳香性盆栽花木。在素馨属中,最著名的一种是双瓣茉莉(Jainumsambac),也就是人们平常俗称的茉莉花。茉莉有着良好的保健和美容功效,可以用来饮食。它象征着爱情和友谊。
人口民族
突尼斯全国人口10,732,900(2012年估计),有90%以上是阿拉伯人,其余为柏柏尔人。人口增长率年均不足1%。
突尼斯城市人口分布情况(2012年)
城市名称人口数量(万人)城市名称人口数量(万人)
突尼斯100.0比塞大54.7
斯法克斯93.1莫纳斯蒂尔51.5
纳布尔75.3加贝斯36.2
苏斯61.2加夫萨33.8
凯鲁万56.0--
在突尼斯华侨30余人,多居住在首都突尼斯市。各中资机构总人数约为200~300人(随项目情况而变动)。
政治体制
政体
1959年6月1日,制宪议会通过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规定突是自由、独立的主权国家,实行共和制政体。
政局
2010年末2011年初,突政局剧变。执政23年之久的本·阿里于2011年1月14日出走沙特。众议长迈巴扎任代总统,格努希总理组建民族团结政府。2月,过渡政府总理格努希及数位部长辞职,前众议长埃塞卜西出任过渡政府新总理。10月,突举行制宪议会选举,伊斯兰政党“复兴运动”在选举中拔得头筹。11月,突制宪会议选举加法尔为制宪议会议长,12月,选举马尔祖基为总统,新过渡政府宣布成立,贾巴利任总理。2013年2月,突一名世俗反对派领袖遭暗杀,引发突政治动荡,贾巴利被迫辞职。7月,突一名世俗反对派议员遭暗杀,再次引发突政治危机,制宪议会一度中止运转。10月,突开启全国对话,最终推举朱玛为候任总理。2014年1月,制宪议会投票通过新宪法,新任过渡政府宣誓就职。5月,选举法获得通过。10月,突举行议会选举,世俗派政党“突尼斯呼声”在议会217席中占据85席,取代复兴运动成为议会第一大党。2014年12月,呼声党候选人埃塞卜西当选总统。2019年7月25日,埃塞卜西总统因病逝世,享年92岁。议长纳赛尔出任代总统。10月17日,经过两轮投票,独立候选人赛义德当选突第七任总统,并于23日宣誓就职。2021年7月以来,赛义德总统罢免总理,暂停议会工作。10月,赛任命无党派学者娜杰拉担任总理。12月,赛宣布继续无限期冻结议会,直至2022年12月举行立法选举。2022年3月,由于议会违反冻结法令举行线上会议,赛宣布解散议会,将于2022年12月17日举行议会选举。
2020年3月2日,突尼斯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2022年9月底,累计确诊逾114.5万例,死亡逾2.9万例,治愈约98万例。
2015年3月、6月和11月和2016年3月,首都突尼斯城、最主要旅游城市苏斯和南部城市本加尔丹先后四次发生严重恐怖袭击事件,给突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冲击。2015年11月,埃塞卜西总统宣布突进入为期3个月的全国紧急状态,此后多次延期至今。2018年1月,突多地因民生问题爆发示威游行。10月,突首都发生一起自杀式爆炸袭击。2018年底至2019年初,突公职人员因涨薪问题多次举行罢工游行。2019年6月27日,突首都市中心发生2起恐袭事件。2020年3月6日,美国驻突使馆附近发生自杀式袭击。同年9月6日,突东部城市苏斯发生一起针对安全人员的恐怖袭击。2021年以来,突多次爆发抗议民生问题或反对总统改革举措的示威游行,突安全部门挫败多起未遂恐袭事件。
宪法
1998年10月通过修改宪法和选举法,降低总统候选人的参选年龄,扩大参选范围。总统任期五年,可连任两届。2002年5月,举行独立后首次全民公决,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对总统连任次数的限制,并将总统候选人的年龄上限增至75岁。2011年3月4日,突过渡政府宣布废除现行宪法。2013年6月突制宪议会初步完成新宪法草案制定。2014年1月,制宪议会投票通过新宪法,确定突实行共和制,伊斯兰教为国教,总统由直选产生,任期五年,不得超过两届,实行一院制,立法机构称人民代表大会。
制宪进程
自2011年末起草新宪法以来,突尼斯党派间的纷争一直让起草过程步履蹒跚。
2013年6月18日,制宪议会成立了“制宪共同委员会”,其使命为使反对派与复兴运动党就宪法草案的主要争议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2014年1月2日,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突尼斯国民制宪议会代表重返谈判桌前,以期最终确定新宪法内容。
2014年1月4日,突尼斯国家制宪议会核准了该国新宪法中的前六章节,并否决了包括规定“伊斯兰教为立法主要来源”、“伊斯兰教为突尼斯人民的宗教,并非该国国教”等在内的部分提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