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黎巴嫩共和国 (第1/2页)
文化
语言
阿拉伯语是母语和官方语言。阿拉伯语在阿拉伯各国均有标准语和方言之分,黎巴嫩方言同叙利亚、约旦方言比较接近。通用法语、英语。
宗教
居民54%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
黎巴嫩是个十分独特的国家,它不像一般人想象中的阿拉伯国家。近代,尤其是近13年以来,它一直是个阿拉伯基督徒占主导地位、各宗教派别保持权力平衡的阿拉伯国家。黎巴嫩是阿拉伯世界中一个名副其实的西方式国家,首都贝鲁特号称东方巴黎。
由于地理环境的独特性,黎巴嫩自古以来便是各宗教少数派和中东被压迫少数民族的避难所。从阿拉伯musilin的大开拓时期起,这里陆续聚集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十数个支派,可以说,上述两大宗教中的所有派别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它的信徒。但是在传统的黎巴嫩山区,主要还是基督教马龙派和伊斯兰教德鲁兹派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但来得早,而且人数多,所以到奥斯曼帝国后期,黎巴嫩山区的地方行政权一度在两教派之间轮流执掌。
1920年大黎巴嫩成立后,不仅地域大大扩大,人口也增加了近一倍。在这新增加的人口中,什叶派和逊尼派居多,均超过了德鲁兹派人数,从而造就了今天马龙派、什叶派和逊尼派3大教派为主的局面。
黎巴嫩的居民除阿拉伯人外还有亚美尼亚人、库尔德人、土耳其人和希腊人等,他们分属的宗教派别增加了黎巴嫩民族、宗教问题的复杂性。1992年按新宪法选举产生的议会中共有10个教派取得了单独的席位,另有一个席位给予了其他少数派的代表,库尔德人的黎巴嫩国籍尚未得到法律承认,不能参加选举。除上述3大教派和德鲁兹派外,还有伊斯兰教阿拉维派,基督教的希腊天主教派和亚美尼亚东正教派。
节日
烈士节(5月6日)
建军节(8月1日,中国建军节也是8月1日)
独立日/国庆日(1943年11月22日)
黎教派众多,各教派重要节日均为国家法定节日。
习俗
黎巴嫩提尔市市集黎巴嫩受欧美文化的影响较深,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相比,其风俗习惯比较开放。但有些部落仍保留传统的社会习惯。尤其是西贝鲁特及南黎巴嫩等地区。黎巴嫩有许多奇特的婚俗,有一种叫“当面灌水”。
黎巴嫩musilin的婚俗与埃及、叙利亚等国大体相同。人们普遍主张早婚,黎巴嫩允许近亲婚姻,此俗盛行至今。传统的婚礼长达7天,在巴加,人们举行婚礼时,为了将欢乐送遍全区,往往鸣枪助兴。商务活动要约会,但黎巴嫩人不太注重准时。饭后是谈公事的合适时机,鲜花和糖果是比较好的礼物,不要送酒和香烟。黎巴嫩人喜欢别人赞美他们的家庭。可以谈论买卖、孩子、教育和旅行。他们爱听笑话。避免谈论政治、宗教和男女关系。
在黎巴嫩的里布瓦地区,姑娘们心目中最爱的是“骑士式丈夫”。因当地马匹很少,新郎多骑毛驴赴新娘家。途中常被埋伏在路旁朋友“劫”走,他必须施展全部武艺。才智,越快逃脱,回到新娘身边,那么他的才智、武艺就越高,就越能成为新娘心中最爱的“骑士丈夫”。黎巴嫩人极其重视彩礼。彩礼分为首批彩礼、末批彩礼。
饮食
黎巴嫩人的主要食品是各种新鲜的蔬菜、烹饪过的豆类和鸡肉、牛肉、羊肉做成的菜肴。传统家宴和餐厅里供应的菜肴非常相似。周日的午餐是黎巴嫩家人聚会吃传统黎巴嫩料理的时候。
黎巴嫩菜主要分为前菜Mezza、热菜小吃、生肉、烤肉或者烤鱼、主食、水果或者饭后甜点几个部分。一种用法国香菜做成的沙拉Taboulé是黎餐中沙拉的代表作,由于使用新鲜营养的食材而世界知名。各种酱类食品也是Mezza的主角,比如胡姆斯酱、茄子泥酱、酸奶酪酱等。热菜小吃包括柠檬鸡翅、石榴汁鸡肝、生煎小鸟、油炸奶酪卷、小麦粒牛肉球等。生肉拼盘里面有生的牛羊肉里脊、生羊肝和生肉糜混合调味料。烤肉是最精彩的部分,有烤牛羊肉串、烤鸡肉串和烤熟的混合了调味料和法国香菜的肉馅。主食主要是皮塔饼面包,有时候会有鸡汤焖出来的米饭混合上各种干果。
在黎巴嫩的首都贝鲁特,餐厅林立,提供除了黎餐之外的各种国际美食,法国菜、意大利菜、日本料理、印度料理、中餐等。
通俗文化
黎巴嫩高度发达的通俗文化也极富特色。黎巴嫩音乐家在阿拉伯世界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女歌唱家费鲁丝更是当代阿拉伯世界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艺术家,其地位无人匹敌,被阿拉伯人自豪地称为“阿拉伯人派往星球的使者”。阿拉伯世界青年一代更喜欢的那些美貌、妩媚、火辣的歌星、舞星及影视明星,也大多来自黎巴嫩,虽然这些明星在黎巴嫩国内也不无非议。
军事
军制
政府军由陆、海、空三军组成。总统为军队最高统帅。内战中军队分裂。1984年组成“六人军事委员会”,与总司令共同掌握领导和指挥军队的最高权力。实行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的兵役体制。义务制服役期限为18个月,志愿制至少签3年合同。
军力
黎巴嫩军队约有6万人,分陆军、空军、海军3个军种。
除正规军外,黎巴嫩还有一些军事化部队,分别隶属于内务部、公共与国家安全总局,其中以内务部内部安全部队最为强大,约1600人,主要用于防护重要军事目标、国家目标,维护内部秩序,展开各种特种行动。民防部队也是一支军事化部队,主要由民防中心、中央直属事故救援局部队和分队、消防安全和急救分队(在每个大型居民点都有部署)和预警局组成,人员编成超过了2.3万人,全部是文职人员,其中志愿消防队员约有1.6万人。
黎巴嫩还计划组建边防近卫军部队,保障南部边界的安全,由于缺乏资金,这一计划暂时无法得到实现。黎巴嫩和以色列的边界主要由zhenzhu党游击队、黎巴嫩陆军和内务部混成部队控制,混成部队约1000多人,总部位于马扎营市。黎巴嫩和叙利亚边界边防检查站、黎巴嫩机场、海港的安检工作主要由公共安全局部队负责。
政府军总兵力约5.6万人,其中陆军约5.4万人、空军约800人、海军约1100人,主要由法国和美国负责提供武器和训练。另有内部治安军约1.7万人。总统为军队最高统帅。实行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的兵役体制。义务制服役期限为18个月,志愿制至少签3年合同。1978年3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联合国向黎派驻多国维和部队,并执行任务至今,以监督以色列从黎巴嫩境内撤军,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并协助黎政府有效管辖以色列撤出的南部地区。
军备
装备坦克272辆、装甲运输车1400辆、火炮328门、反坦克炮218门,还有反坦克导弹400枚及各型高炮113门。空军1700人,编成1个战斗机中队、3个直升机中队和1个教练救援机中队。装备战斗机2架和直升机4架。海军约2000人,装备7艘巡逻快艇和2艘登陆艇。内部治安军8000人,装备有50辆装甲车、6艘巡逻艇。总司令米什阿勒·苏莱曼中将。
2006年10月,1.5万名黎政府军40年来首次部署到黎以边境,恢复对该地区的控制。
交通
综述
黎巴嫩境内陆运输以公路为主,在国际运输方面,除有与邻国相通的汽车运输外,海上的船舶运输也较方便,主要港口有3个:贝鲁特港、的黎波里港和赛达港。贝鲁特港为主要贸易港,1997年的吞吐量达585万吨。
黎巴嫩交通以海、空为主,公路次之。
水运
主要港口有贝鲁特港、的黎波里港、赛达港。贝鲁特港为主要贸易港,截至2014年有集装箱及集散货码头14个。2002年吞吐量为471.2万吨,承担着黎70%的进出口货物运输量。
空运
黎巴嫩共有7个机场,其中5个拥有机场跑道,2个是直升机机场,具体包括:贝鲁特国际机场、的黎波里货运机场和位于贝卡谷地北部的军用机场以及其他4个不同用途的机场。贝鲁特国际机场目前每年可接纳乘客600万人次,并准备将其扩建至1200万人次/年。
截至2017年8月,该机场旅客吞吐量(包括入境、出境、中转)总计1067万人次;受民运影响,截至2019年,该机场旅客吞吐量降至869万人次,同比下降1.72%,为8年来首降。2020年受疫情影响,旅客吞吐量同比大幅下降71.2%,全年旅客吞吐量仅为250.1万人次。
公路
黎巴嫩公路贯穿全境,截止2014年黎巴嫩公路全长约7100公里,其中沥青路3500公里。高速路约530公里。公路在内战期间破坏严重,黎政府制定了修复计划,但因资金无法到位,修复工作进展缓慢。黎平均每3人拥有一辆汽车,人均汽车拥有量居世界前列,车辆总数为145万辆。
铁路
截止2014年黎巴嫩全长335公里,全部为国有,除贝鲁特-谢卡(Chekka)段外,其余尚不能使用。
社会
科技
黎巴嫩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受总理直接领导,宗旨是把科学与研究策略纳入国家政策范畴之内。科委下设国家地球物理中心、国家海洋科学中心、国家遥感中心和原子能委员会等4个科研机构和一个文献中心。
教育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中教育最发达、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成人受教育率约为93.9%,世界排名第65。多数黎巴嫩人会说阿语、法语、英语。黎巴嫩教育和高教部是内阁掌管教育事业的最高职能部门。教育体制大体分为学前教育、9年基础教育、高中和大学教育四阶段。2016-2017学年,黎巴嫩全国在校学生约107万名,教职工约10万名。各类高等院校共计41所,其中综合大学4所。2016-2017年间,共200807人在大学等高等院校注册入学,其中75956名为黎巴嫩大学学生,124851名为其他大学及高等院校学生,19670名外籍留学生,毕业生共124851人。2015年共有14232名黎巴嫩学生出国留学,主要留学国家为法国、阿联酋、美国、沙特、英国等。
黎巴嫩大学是黎巴嫩唯一一所公立综合大学,创建于1953年。2007年起,根据中黎两国文化执行计划,该校开始接受中国政府派出的留学生,每年5人,主要是阿拉伯语进修生。
贝鲁特阿拉伯大学创办于1960年。
贝鲁特美国大学由美国教会于1866年创建,是黎巴嫩最具声望、历史最悠久和教学水平最高的大学,也是阿拉伯地区一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高等学府,使用英语教学。
圣约瑟夫大学1881年建立,是黎巴嫩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使用法语教学。2007年2月,中国国家汉办在贝鲁特开设了阿拉伯地区首家孔子学院,该学院由沈阳师范大学与圣约瑟夫大学合作管理。
媒体
黎巴嫩报刊出版业发达,是中东主要新闻中心,黎巴嫩报刊发行对象不限于国内,同时面向阿拉伯各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新闻协会、编辑协会、新闻摄影师协会、出版商协会是黎巴嫩报刊出版业的行会组织。黎巴嫩报刊在出版前不受黎巴嫩新闻部的审查,言责自负,违规再纠,言论比较自由。新冠疫情以来,当地主流媒体先后报道我国对黎抗疫援助事。主要的报刊、电视台、通讯社基本都开通了网站。
主要日报有《白天报》,发行量约4万份;《军旗报》发行量约6.2万份,其中在黎巴嫩发行2.95万份;《每日星报》网络单日访客约8万人,报纸发行量约2.9万份;《家园报》发行量约1.4万份;《安瓦尔报》总发行量约5.88万份。主要刊物有《事件周刊》《阿拉伯周刊》《狩猎者》《杂志周刊》《黎巴嫩评论》和《星期一早晨》等。
黎巴嫩国家电视台,成立于1978年。属黎巴嫩电视公司所有,政府占一半资本,公司董事长和董事会成员均由政府任命。每天有两套节目,用阿、法和英语播放新闻节目,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节目则以阿语为主。黎巴嫩广播公司电视台(LBC)成立于1985年,该台系私营电视台,有两套节目,其中一套称为“C33”,以法语节目为主,除播放本国编制的新闻节目外,还转播法国“TV5”电视台的法语新闻节目。未来电视台,创办于1992年,由已故前总理哈里里创建,是黎巴嫩目前第二大电视台。灯塔电视台,由黎巴嫩zhenzhu党开办,创办于1991年,是该党的宣传喉舌,节目的政治性和宗教性很强。
黎巴嫩国家通讯社是唯一官方通讯社,成立于1962年,属新闻部领导。每日发阿、英、法3种文字的新闻稿,只报道官方的黎巴嫩国内消息。中央通讯社为私人通讯社,创立于1982年9月。每日用阿文报道黎巴嫩国内政治、经济、商业等方面消息。“中东报导”是私营通讯社,1977年创办。除周末外,每日发黎巴嫩国内、外消息英文通讯稿。周末有综述和新闻分析内容的专刊。在开罗和华盛顿设有分社。
据统计,目前黎巴嫩全国有140多家广播电台,其中大部分是私营娱乐性电台。其中,黎巴嫩广播电台为国家广播电台,属新闻部领导。其前身是“东方电台”,始建于1938年。1962年开始增用阿、法、英、西和葡语对外广播。内战爆发后,由于经济困难,该台被迫停止对外广播。“祖国之声”电台为黎巴嫩伊斯兰教逊尼派慈善基金会于1984年创办。每天广播20个小时,除英语新闻节目外,主要用阿语广播。“人民之声”电台由黎巴嫩共产党于1987年创办,每天广播18小时,每隔半小时有一次新闻节目。在开罗、巴黎、伦敦和莫斯科派有常驻记者。
医疗
黎巴嫩卫生部是政府主管医疗服务部门的最高机构。黎巴嫩卫生医疗服务系统以私营医院、诊所、药房为主体(90%),国家医疗单位为补充。截至2011年,黎巴嫩共有医院164所,其中公立医院28家,私立医院135家,军队医院1家。完全自费就医的患者占10%,其他患者或是全额或部分由政府医保合同付费,或是由医疗保险机构和慈善机构代为支付相关费用。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1年黎巴嫩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7.4%,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1003美元。2006—2013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32人、护理和助产人员28人、牙医15人,药师16人;2006—2012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35张。
截至2018年,黎巴嫩共有医院161所,床位约13516张,注册医生约5000人,医护人员共约2万人。
电力
黎巴嫩电力由国家电力公司(EDL)垄断,旗下拥有7座火电厂,理论总装机容量204万千瓦,3座小型水电站,理论总装机容量22万千瓦。目前,黎巴嫩实际发电功率约150万千瓦,高峰期实际需求功率250万千瓦以上,缺口超过100万千瓦。社会用电短缺,大部分单位和家庭都自备了小型燃油发电机。中资企业需自备发电机。黎巴嫩电网同邻国叙利亚相联,曾经购买埃及电力,从叙利亚及约旦输送到国内。2010年,黎巴嫩发布了电力改革白皮书,并在几年间陆续发布了多个新建电厂、变电站、原有电厂大修改造等招标项目,但受制于黎巴嫩政治、安全形势,招标项目进展较为缓慢。2013年初,黎巴嫩租用土耳其发电船以缓解电力紧张。但叙利亚难民的大量涌入,加大了黎巴嫩用电需求,电力紧张问题更为凸显。据黎巴嫩电力部统计,2015年底发电量为12520百万度,2016年底发电量为131.30亿度。2017年底发电量为125.62亿度,2019年底发电量为147亿度,2020年底发电量为123亿度。黎巴嫩电力公司常年亏损,每年享受黎政府补贴20亿美元左右,是黎政府高额财政赤字的重要源头之一,广受诟病。因此,改革电力部门成为黎政府提交给世界银行的改革计划中的首要任务。
通讯
据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黎巴嫩每百位居民中有18.04位固定电话用户,这一比率列全球210个国家(地区)第99位。黎巴嫩每百位居民中有70.5位互联网用户,这一比率列全球208个国家(地区)第49位。2020年,黎巴嫩拥有428万名手机用户。2011年,黎巴嫩正式启动了3G业务,2013年2月,华为公司携手黎巴嫩移动供应商Touch公司在黎巴嫩进行了4G关键技术全球首次路演。2013年,黎巴嫩启动了4G网络建设,黎巴嫩移动运营商于2013年在贝鲁特部分地区开通了4G网络,2014年黎巴嫩加大了4G网络建设力度,扩大了网络覆盖范围。2014年6月,黎巴嫩下调了电信资费,但下调后的资费标准仍相对较高。2017年,黎巴嫩启动光纤到户项目招标工作,固网现代化工程起步。2018年及2019年,黎巴嫩电信部继续同华为、诺基亚等公司合作推进光纤到户项目。2018年10月,黎政府与华为及TOUCH签署了5G技术立项协议;2019年10月,华为在哈里里机场设置5G示范站。
时装
黎巴嫩的时装在中东久负盛名,21世纪初,黎裔时装设计师更是火爆欧美,有多人跻身世界一流时装设计师的行列。现年40岁的伊利·萨阿卜的时装为众多好莱坞明星青睐,2002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哈里·贝瑞领奖时身着的那套艳压群芳的晚装,即出自萨阿卜之手,他还曾荣获黎巴嫩总统颁发的共和国勋章。黎巴嫩还以美女闻名遐迩,来自黎巴嫩的美女曾多次戴上世界小姐的桂冠。在贝鲁特等都市的街头漫步,到处可见明眸皓齿、婀娜窈窕的美女,打扮既入时又开放。所有这些令外来游客流连忘返,难以相信自己身处一个阿拉伯的都市。贝鲁特还拥有阿拉伯世界较为少见的众多夜总会、酒馆、赌场、跑马场,这些主要集中在东部基督徒聚集区的游乐场所,为贝鲁特带来了繁华与喧嚣,也与城市西部musilin聚集区传统、保守而宁静的氛围形成巨大反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