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白罗斯共和国 (第1/2页)
白罗斯共和国(白罗斯语:РэспублікаБеларусь,英语:TheRepublicofBelarus),简称白罗斯,旧译别洛露西亚,自称别拉罗斯。是位于东欧的内陆国家。东及北部与俄罗斯为邻,南部与乌克兰接壤,西部同波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毗邻。国土面积达207600平方公里,人口达968.98万人(2008年),大部分居住在首都明斯克或者其他大城市附近,将近80%人口为土生土长的白罗斯人,主要少数民族依次是俄罗斯人、波兰人和乌克兰人。1995年后,白罗斯语和俄罗斯语被设为官方语言,白罗斯宪法并无明确规定国教,惟大多数人信仰东正教,其次则为天主教。基督教的不少节日,例如复活节等被设为国定假日。
白罗斯人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白罗斯一词始见于1135年编年史。公元862年,白罗斯土地上建成波洛茨克城堡。9-12世纪,以该城堡为中心形成波洛茨克公国。13世纪上半叶形成白罗斯语文字。13世纪中期-18世纪末,先后归属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18世纪起并入俄罗斯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1918年3月25日,依照《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宣布独立,建立白罗斯人民共和国。1919年成立白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并入苏联,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8月25日恢复独立。现为独联体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成员国。
2021年,白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约670亿美元,同比增长2.3%。2022年第一季度,白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26.79亿美元,同比下降0.4%。
基本信息:
中文名:白罗斯共和国
国家领袖:总统
外文名:RepublicofBelarus或Belarus
人口数量:925.5万(截至2022年1月)
简称:白罗斯
人口密度:46.6人/平方公里(2020年)
所属洲:欧洲
主要民族:白罗斯人
首都:明斯克
主要宗教:东正教
主要城市:布列斯特、维捷布斯克、戈梅利等
国土面积:207600平方公里
国庆日:1944年7月3日
水域率:1.4%
国歌:《我们白罗斯人》
GDP总计:670亿美元(2021年,国际汇率)
国家代码:BLR
人均GDP:6384美元(2022年)
官方语言:白罗斯语、俄语
国际电话区号:+375
货币:白罗斯卢布(BYR)
国际域名缩写:.by
时区:UTC+2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国花:亚麻
最大城市:明斯克
最长河流:第聂伯河(700多千米)
最大湖泊:纳拉奇湖(79.6平方千米)
人类发展指数:0.817(高)
主要学府:白罗斯国立大学等
历史沿革:
公元9世纪至11世纪,现代白罗斯的大部分领土属于维京人在公元862年建立的基辅罗斯,开启由留里克王朝引领开拓的一个辽阔东斯拉夫诸国联盟。在基辅罗斯大公雅罗斯拉夫一世于1054年去世后,罗斯王公数目日益增多引起权斗,到12世纪后诸多城邦地区相继独立扩大自主权。在9至10世纪间,今白罗斯南北部建立波洛茨克、图罗夫—平斯克等公国。13至14世纪蒙古西征终结了罗斯时代后,在与蒙古大军争战的过程里白罗斯的公国选择与立陶宛大公国合并,立陶宛大公国的创立首先是经济的缘故,其次是政治以及和白罗斯这块土地上的族裔的文化上的一致,13世纪的蒙古对俄罗斯的征服期间,白罗斯遭蒙古人的钦察汗国短暂占领几年,从此处攻打西欧及波兰,直到立陶宛大公国南下占领了基辅,打败蒙古军队,白罗斯才躲过这一劫。
1386年2月2日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通过两国统治者的婚姻之后结为共主邦联。联合更加深入的意向最终促使两国在1596年经过卢布林联合成立波兰立陶宛。1696年波兰语取代其他斯拉夫语言成为官方(王室与贵族)语言,致使其他斯拉夫语言陷于弱势地位。1486年莫斯科人伊凡三世打算以武力来统一诸罗斯公国,特别是白罗斯、乌克兰和莫斯科西部的土地。1795年,俄罗斯帝国、普鲁士和奥地利掀起对波兰的瓜分,波兰和立陶宛之间的联邦走向结束,这期间白罗斯被俄罗斯帝国吞并。沙俄尼古拉一世和亚历山大三世当政期间,推行去波兰化和俄罗斯化,令白罗斯的文化遭到压制和摧残,直到19世纪,现代白罗斯视之为民族意识觉醒和更加自信的时代。
一战将要结束的1918年3月25日,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尚在谈判中时,随着德军的拳击行动占领白俄、乌克兰、波罗的海国家,白罗斯就首先宣布了独立,由德国扶植下成立白罗斯人民共和国,但随后波苏战争的爆发,导致这个短命的共和政体的东西两部分领土被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波兰第二共和国各自占领。大多数白俄移民在1917到1920年间离开俄国,人数估计在90万到200万之间。1919年1月1日,苏维埃俄国在占领的白罗斯领土上宣布建立白罗斯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1919年2月17日又和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为立陶宛-白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其后在战争中大片土地被波兰占领,苏俄为了与波兰谈判,于7月17日正式解散了立陶宛-白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苏维埃俄国于1920年7月重新占领明斯克之后,于7月31日重建白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1年,波苏战争结束,战争双方对白罗斯的瓜分被保持下来,今日白罗斯领土的西部归属波兰。1922年12月30日,白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签署了苏联成立条约,成为苏联建立时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之一。
二战时期,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全面入侵苏联,苏德战争开始,中路德军攻占白罗斯首府明斯克,德国将白罗斯小部分与波罗的海三小国合并为奥斯兰总督辖区,1944年苏联军队反攻德国才重新解放。其间白罗斯成为了所有苏联加盟共和国中国民经济遭遇打击最沉重的一个,在那段时间里,纳粹德国摧毁了白罗斯290座城市中的209座,另外还摧毁了85%的工业及超过100万幢的建筑物。经过战后的迅速发展,白罗斯的工业得到恢复,并成为了苏联西部的主要制造业中心,创造工作机会,吸引俄罗斯族人前来就业。
1986年,与白罗斯相邻的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发生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因风向与地形的关系,造成东南部的戈梅利州与莫吉廖夫州两个州受到严重的污染。
1991年8月25日,在白罗斯共产党的支持下,国名从“白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变更为“白罗斯共和国”。苏联解体后,1991年8月25日白罗斯宣布独立。独立3年后的1994年6月24日和7月10日的两场总统选举中,曾经在国内并不知名的亚历山大·卢卡申科在第一轮选举中的得票率为45%,第二轮以80%的得票率击败14%得票率的竞争对手维亚切斯拉夫·弗兰采维奇·克比奇当选总统。在之后的2001年、2006年和2015年选举中皆连续获选担任总统。人权观察、国际特赦组织对此批评卢卡申科政府有威权主义作风,而卢卡申科的威权统治最终使得该国于2020年爆发了其统治近26年规模最大的反政府示威。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白罗斯位于欧洲中心,是一个内陆国家,与其接壤的国家有俄罗斯、拉脱维亚、波兰、立陶宛以及乌克兰。白罗斯国土总面积20.76万平方公里,南北相距560公里,东西相距650公里。领土面积居欧洲第13位。
地形
白罗斯地处东欧平原,境内地势低平、多湿地,平均海拔高度160米,最高峰为Dzerzhinskaya山,海拔345米。
水文
白罗斯全境大小河流2万多条,总长9.06万公里。主要河流有第聂伯河、普里皮亚季河、西德维纳河、涅曼河和索日河,其中6条河超过500公里。拥有总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的1万个湖泊,最大的纳拉奇湖面积为79.6平方公里,享有“万湖之国”美誉。另有130多个水库。
气候
白罗斯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境内温和较湿润,年降水量为550毫米~700毫米。1月平均气温-6℃,7月平均气温18℃。[1]
自然资源:
矿产和能源资源
截止2014年在白罗斯已经被确定的有超过1万种矿产,其中最重要的是石油,伴生天然气,泥炭、褐煤和易燃板岩,钾盐,石盐、各种建材原料(建筑用石、饰面石、生产水泥和石灰用材料、建筑用和制玻璃用沙、砾石、各种粘土、淡水、矿泉水。此外,还有铁矿、石膏、贵金属、磷灰石以及铝矿等)。
水资源
白罗斯水资源丰富,拥有大小河流2万多条,湖泊1万多个,有“万湖之国”美誉。
森林资源
白罗斯拥有近800万公顷的森林,覆盖率为39%,在独联体中仅次于俄罗斯,居第二位。以针叶林为主,主要树种是松类,其次有云杉,白桦,橡树等。占地面积1165平方公里的别洛韦日自然森林保护区在欧洲享有盛誉。木材储量约10.93亿立方米,每年出口各种木材约500万吨。
行政区划:
区划
白罗斯全国划分为明斯克、布列斯特、维捷布斯克、戈梅利、格罗德诺、莫吉廖夫6个州和具有独立行政区地位的首都明斯克市,下设118个区、106个市、25个市辖区、106个镇、1456个村。
首都
明斯克位于白罗斯中部,1938年设州,首府为明斯克,是白罗斯首都,人口192万(截止到2014年4月1日),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乎被夷为平地,战后重建并成为白罗斯重要工业中心。明斯克拥有多个高等院校,包括白罗斯国家大学,此外还有著名的马戏团、歌剧院和芭蕾舞院等。白罗斯盛产美女,明斯克便是代表。明斯克还有胜利广场、泪岛、伟大卫国战争历史国家博物馆、圣灵主教大教堂、别洛韦日国家森林公园、光荣之丘等多处景点。明斯克号航空母舰(Minsk)属“基辅”级中型航母,排水量42000T,集航母和巡洋舰的功能于一身。1972年12月28日开工,1975年9月30日下水,1978年9月27日完工。隶属太平洋舰队。
国家象征:
国名
白罗斯(Белару́сь)在白罗斯语的字面意思即是“白色的罗斯”,“罗斯”一词源自古诺斯语的“Ruotsi”,意为划桨手,原指北欧瓦良格人,他们是维京人的一支。在七、八世纪左右,瓦良格人以武力征服了东斯拉夫人(即今白罗斯人、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的统称),最终在东斯拉夫人的土地上建立了留里克王朝,将国家定名为“罗斯”,因首都在乌克兰的基辅,史称“基辅罗斯”:其作为东斯拉夫土地上第一个诸国联盟的建制,维持了近700多年的权威秩序,于是当地的东斯拉夫人便也逐渐称自己为“罗斯人”。
公元12世纪中叶,由东面来的蒙古人瓦解了基辅罗斯的秩序,时白罗斯领土上的公国有顽强地抵挡着蒙古人的大军,故而“白罗斯”有着未被鞑靼蒙古侵染之意。至于“罗斯”与“俄罗斯”,按照俄方继承观点为同一词语的不同音译,而“俄罗斯”这一译法则是由蒙古人叫出的,大约出现在元代。因为蒙古人在征服宋、金前,已经率先征服了基辅罗斯,蒙古语没有把“L”或“R”放在词首发音的习惯,但是“罗斯”(Rus)在斯拉夫语言中是以“R”为首的,因此在其前面冠以元音,于是“罗斯”变成了“俄罗斯”,故此后来元代有了“俄罗斯”、“鄂罗斯”及“斡罗斯”等译法。明朝到清初,多音译为“罗刹”,明代《坤舆万国全图》译作“鲁西亚”,到了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在《钦定元史语解》中正式译为“俄罗斯”,从此成为固定译法。
白罗斯(Белару́сь)的中文翻译,从前还有“别洛露西亚”等,但现代中文译名普遍采用“白罗斯”,而且斯拉夫语言中的“白色”一词发音,更恰巧与中文里的“白”发音相近,所以中文译名“白罗斯”既是音译,也是意译。在白罗斯独立前,其英文名称为译自俄语的Byelorussia(Белору́ссия),白罗斯独立后将英文名定为直接译自白罗斯语的Belarus。
白罗斯名称中的白色的缘由有多种说法:
13世纪到14世纪期间,西欧人称今天白罗斯大部分地方的信奉基督教的斯拉夫人为白色罗斯人。在其西部的波罗的人异教徒为黑色罗斯,在其东部今天乌克兰的人为红色罗斯。
白罗斯人(当地的斯拉夫人)喜欢白色服装,故而得名。
没有和鞑靼人融合的罗斯人为白色罗斯人。
在1267年前没有被蒙古帝国征服的罗斯人为白色罗斯人。白罗斯驻华大使馆曾发文表示,白罗斯这一名称有“独立的,自由的,不被鞑靼蒙古所桎梏的”之意。
2018年3月16日,白罗斯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对外发布声明称:“从语言和语义的角度来看,要把我国名称翻成中文的话,那就应该用‘白罗斯’这个词,即把现在的名称去掉‘俄’字。这样就不会把我国和俄罗斯混为一谈。”宣布将他们国家的正式中文译名定为“白罗斯”。但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官方仍皆使用“白俄罗斯”作为中文译名,尚未更改。
国旗
白罗斯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旗面上半部为红色宽条,下半部为绿色窄条,旗面左侧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红白花纹竖条。红色代表击败侵略者的白罗斯军团之旗帜,象征光荣的过去。绿色代表森林与田地,象征欣欣向荣的大地与未来的希望。左边的花纹代表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精神的延续,以及人民的团结一致。
国徽
白罗斯国徽的正中心是白罗斯的版图,叠加在金色及呈放射状的太阳光之上。光束的源头是一个太阳图案,但它一半的部分被一个更大的地球图案遮掩。这个地球图案同样只有一半,入面以紫色和蓝色分别显示部分欧亚大陆及水域。国徽的左右两侧被衬托上鲜花的小麦秸秆包围,左方的鲜花是三叶草属植物;右方则是亚麻花。萦绕着两边小麦秸秆的是一道长长的彩带,彩带与白罗斯国旗一样以红、绿水平相间;彩带的正中部分写上“白罗斯共和国”白罗斯文字样,字体呈金黄色。国徽顶头正上方是一颗红色五角星。国徽象征白罗斯辛勤劳动建设的亘古信念,正义的胜利以及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
当地时间2021年1月7日,白罗斯国家法律网站发布第83-3号法令,该法令对之前有关“白罗斯共和国国徽”的法令进行了修改,并发布了新版国徽。在新版国徽中,白罗斯国家的轮廓变成了金色,而不是之前的绿色。国徽上方的五角星也发生了改变,之前的五角星有明显的边缘。此外,新版国徽上的地球图案也发生了变化,对经线和纬线作出了调整,对地球的方向和颜色也进行了修改,欧洲区域在图案上比之前展示得更多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