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拜为上将,左龙武卫大将军 (第1/2页)
“以后左相与老夫在圣人举办的宴上相熟即可。”
李适之不在乎韦坚是否承情。
如果韦坚有心,有的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最近圣人应该会提出封李瑄为上将的事宜。
就看韦坚如何去做了。
有李适之的提醒,韦坚恭敬告退。
他现在是宰相,比之前更有顾虑。
七月初的朝堂上,李隆基终于就李瑄晋升为节度使而议事。
朝会日常结束后,李隆基主动提及:“宋国公致仕后,兵部尚书之位空缺。朕准备将陇右节度使召回长安,任其雄职,诸位觉得如何?”
此言一出,一部分臣子惊诧。将皇甫惟明调回来任兵部尚书,谁来接替陇右节度使的位置?不回是让年仅十七岁的李瑄继任吧?
还有一些亲近李隆基的官吏心如明镜,他们知道李隆基一直想让李瑄上位,帮他开疆扩土。
此举用意不言自明。
“陛下英明!”
对于皇甫惟明当兵部尚书这一点,没有人反驳。
韦坚带头向李隆基拜道。
“皇甫将军离开后,陇右节度使空缺,朕心仪副使李将军继任大使、支度大使、营田大使。统筹陇右军,面对日益强盛的吐蕃。”
这一次,李隆基说话更加强势,仿佛认定李瑄该继任节度大使。
“启禀陛下,李将军虽军功显著,但年纪尚轻,不应该直控大军,否则恐有遗患。”
一名监察御史起身向李隆基劝谏。
“启禀陛下,自高祖、太宗建立国家以来,从未有过十七岁为上将的例子,这不符合制度。”
礼部侍郎也出列拜道。
“启禀陛下,虽李将军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未验证指挥多军的能力,如此轻易统帅大军,恐酿成差错。”
“启禀陛下,李将军在军旅,应熟悉诸军,增加阅历,联合致胜后,再统领大军。”
“启禀陛下,李将军现不足以权以大军,应选经验丰富者,充当大使。”
“启禀陛下,现在任李将军大权,无异于拔苗助长……”
……
片刻时间,就有数十名文武大臣出来劝谏李隆基收回成命。
像是商量好一样!
大唐皇帝虽有力排众议的例子,但大多时候,都会听从大臣们的建议,特别是如现在一般,这么多人出来反对,看起来还有止不住的趋势。
在李隆基脸色变化的时候,韦坚起身到案前拜道:“启禀陛下,臣认为李将军军功已足,且谋略勇武俱全,文学才能皆在,能胜任一军。李将军的功绩传遍天下,无人不服,聪明的人,都应该像陛下一样,去认可李将军。那些阻挠李将军为将者,像是在阻挠军功一样。”
韦坚一番话杀人诛心,斥责那些臣子阻挠军计。
这些人都和他不对付,八成是被李林甫授意。
韦坚很希望皇甫惟明能调任兵部尚书,来帮他缓解朝堂上李林甫的压力。
韦坚话音落,又有几名臣子站出来,支持李隆基的英明决定。
“右相,你是否认可李将军权以军事?”
脸色好不少的李隆基向李林甫问。
只要右相与左相意见统一,就可以实施此诏令。
“启禀陛下,臣也认为李将军之才,堪比卫霍,足以胜任陇右节度使之职。陛下慧眼如炬,使其权事,理所应当。但臣担心李瑄升职如此之快,到二十岁时,就无官可封,无爵可赐。这是臣唯一的顾虑。”
李林甫来到案前,表面上赞成李瑄任职陇右节度使,实际上用心歹毒。
一个人无官可封,无爵可赐的时候,金银珠宝能满足其需求吗?
这不就是暗指玄武门吗?
李隆基眉头一皱,右相说得在理,如果李瑄连连大破吐蕃,该给什么封赏。
更何况他还要用李瑄去西域给接连向东扩张的大食一个教训。
“退朝!”
韦坚还想反驳一句的时候,李隆基吩咐退朝。
李林甫的话,成功调动李隆基多疑的性格。
陷入矛盾的李隆基,要再想想。
同时,皇甫惟明的调任,也因此搁置。
“七郎料事如神呐!”
宋国公府,李适之知道这件事情后,立刻去拜见高力士。
高力士现在沉迷于推广活字印刷术和雕版印刷术,经常回府邸。
他请李适之入内,一番谈论后,决定答应李适之的请求。
下午,高力士又回到兴庆宫中。
“力士,今日不是你当值,怎么回宫了?”
李隆基和杨玉环在龙池旁垂钓,旁边还放着加糖的冰镇西瓜。
炎炎夏日,有西瓜的清香,让李隆基在这个夏天更加舒服。
“老奴交待一下印刷事宜,就想回来再侍奉圣人。老奴年过花甲,也不知道还能侍奉圣人几年。”
高力士颇为感触地说道。
“我与力士,才是真正的共同白首啊!我也不似年轻之时,只是不知后人如何评价我。”
李隆基回想小时候就与高力士相遇,数十年眨眼而过。
他虽追逐长生,但心里清楚那种虚无缥缈,才想着安享晚年,他迟早会尘归尘,土归土。
“圣人开天辟地,武功直追太宗皇帝,千古之后,后世必会追慕您的功绩。”
高力士向李隆基说道。明明是恭维的话,听着却如真心一样。
“还不清楚呢!力士,我想任用李七郎为上将,许多大臣反对。听右相的话后,我又觉得李瑄连连立功后,不好封赏。准备过几年再提拔他。”
和往常一样,不顺的政事,李隆基都会与高力士谈论。
“这个……请圣人恕老奴直言……”
高力士欲言又止,向李隆基请求道。
“力士与我尽可直言!”
李隆基摆了摆手,要高力士只管说。
“七郎虽年少,但圣人却年老。虽圣人能长命百岁。然功业之事,还是要抓紧呐!今七郎爵不过县男,勋不过轻车都尉。每一战功,逐步以爵位升迁即可。更何况七郎文采斐然,从江南行可以看出七郎有治理国家的能力,等功劳更大时,还可以召入朝中,辅佐圣人。并非一定是节度使掌权,可以先将皇甫将军调回来,让七郎知节度事,待立大功,再将其调回来,亲自授予双旌双节。”
高力士近前,慢声慢语地向李隆基表述。
暗指圣人立功要抓紧。已花甲之年,再等几年,那要等到什么时候,还能超过太宗皇帝吗?
李瑄的勋与爵离最高级还差得远呢!
而且真要平定了吐蕃,可以调到朝廷。
朝廷可是熬人的地方,这有什么顾虑呢?
高力士这番话是李适之告诉他的,也是顺着李隆基心思去摸。
“三郎,你看七郎从边塞带回来的瓜果多好,以后一定让七郎带更多没见过的东西回来。”
与此同时,杨玉环拿起一块冰凉的西瓜,放在李隆基的嘴边。
“在内,能为我分忧者,唯有力士!”
李隆基吃一口美人递来的西瓜,所有郁闷一扫而空。
他险些被误导!
“三郎,鱼上钩了……”
杨玉环轻轻拉了拉李隆基的衣襟。
“咻!”
李隆基提起鱼竿,一条美丽的锦鲤挂在勾上。
杨玉环像小女孩一样雀跃。
李隆基笑得合不拢嘴。
高力士也露出微笑。
……
翌日,朝堂上。
李隆基入座后,中书舍人要禀告日常事宜,却被李隆基挥手制止。
“右相,左相!伱们拟订诏书,将皇甫将军调回长安,免去节度营田支度等使,拜兵部尚书,封临泾县子。免去李将军左千牛卫将军,都知兵马使,临洮军使。拜西平郡都督,升左龙武卫大将军,任陇右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兼陇右支度大使、陇右营田大使,其余官职勋爵不变。”
李隆基开门见山,下达任命。
这是命令,没有商量的余地。这就是李隆基的权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