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0集 (第2/2页)
黎巴嫩与中华民国在1954年建交。黎巴嫩一直实行亲西方政策,但时任总理拉希德·卡拉米领导下的黎巴嫩内阁在1955年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示好,并主动提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协定。1956年下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黎巴嫩设立商务代表处;翌年,黎巴嫩在联合国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的会议上支持美国提出的缓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因而召回驻当地的商务代表,并于1960年上半年撤回代表处。
其后,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偏向支持阿拉伯国家、反对以色列,一些黎巴嫩左派议员促请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8年7月中旬,美国派兵登陆黎巴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团体、minzhudangpai、工厂、学校以及共青团随即举行集会,抗议美国此举。
中、黎1971年11月9日建交,双边关系发展平稳。
中国对黎主要出口商品是机电类产品、纺织品、电子设备、汽车类、家具等,我从黎进口商品主要是废金属等产品。21世纪初,我多次向黎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2011年中黎双边贸易总额为14.8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其中我出口14.6亿美元,进口0.2亿美元。2012年1-9月,中黎贸易额12.5亿美元,同比增长13.9%。
2020年8月4日,黎巴嫩首都发生爆炸,中国是其中一个为黎巴嫩提供支援的国家。
同美国的关系
黎、美于1943年建交。黎巴嫩重视发展同美国的关系,力求美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支持和援助。美支持黎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塔伊夫协议》;敦促叙利亚军队撤出黎境内;要求黎政府解除zhenzhu党武装。1997年美解除了长达12年之久的对美公民赴黎禁令。美在“9·11”事件后宣布黎zhenzhu党为恐怖组织,并向黎政府提出了冻结该组织武装行动、资金,双方进行情报合作等一系列要求,并暗示可能对zhenzhu党动武。黎政府则坚持认为应将民族抵抗运动与恐怖主义区别对待,部分拒绝美的要求。此外美在安理会审议联黎部队任期问题时支持削减联黎部队人数、变更其职能,亦使黎感到不满。2005年2月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后,美国加大对黎问题的干预力度,迫使叙从黎撤军,支持黎反叙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对黎影响力增强。4月、10月、12月,美联合法、英推动安理会通过有关哈里里遇害国际独立调查的1595、1636、1644号决议。2006年,美在黎以冲突期间偏袒以方,在黎形象受损。冲突结束后,美承诺向黎提供2.3亿美元援助,其中4000万美元为军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