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集 (第2/2页)
音乐
立陶宛传统音乐(英语:Lithuanianfolkmusic)为波罗的音乐的一支,使用拨弦乐器(康科勒琴(英语:Kanklės))与管乐器,传统音乐多用于风俗仪式,包含一些多神异教信仰的元素,可因地区分为单音(英语:monophony)、异音(英语:heterophony)与复音(如苏塔廷内斯Sutartinės)三种型式。1924年第一届立陶宛音乐节(英语:LithuanianSongFestival)于考纳斯举办,1990年起音乐节每四年举办一次,每年均吸引约三万名传统歌舞的表演者前来参加,2003年立陶宛与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音乐节共同入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1636年9月4日,数名意大利歌剧家在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四世邀请下,于立陶宛大公宫演出歌剧,为立陶宛首次的歌剧演出。现时维尔纽斯的立陶宛国家歌剧和芭蕾舞剧院有歌剧演出,为立陶宛的重要演出场地,由独立艺术家组成的维尔纽斯城市歌剧团(英语:VilniusCityOpera)也有歌剧演出。
19世纪末的艺术家米卡洛尤斯·孔斯坦蒂纳斯·丘尔廖尼斯为立陶宛历史上重要的画家与作曲家,在他35年的人生中创作了超过200首歌曲,对立陶宛文化带来重要影响,为象征主义、新艺术运动与世纪末艺术的代表人物,还被认为是欧洲抽象艺术的先驱之一。1970年代布罗纽斯·库塔维丘斯(英语:BroniusKutavičius)、奥斯瓦尔达斯·巴拉考斯卡斯(英语:OsvaldasBalakauskas)、奥努特·纳布泰特(英语:OnutėNarbutaitė)与维德曼塔斯·巴图利斯(英语:VidmantasBartulis)等新世代的作曲家逐渐登上舞台,他们尝试将现代极简主义及新浪漫主义(英语:Neoromantici(music))与立陶宛传统音乐结合,以创造新的曲风;同时期维亚切斯拉夫·加内林(英语:VyacheslavGanelin)、弗拉基米拉斯·塔拉索瓦斯(立陶宛语:VladimirasTarasovas)与弗拉基米拉斯·切卡西纳斯(立陶宛语:VladimirasČekasinas)三位爵士音乐家的组合(加内林/塔拉索瓦斯/切卡西纳斯三人组)奠定了维尔纽斯爵士乐派的基础,立陶宛今有维尔纽斯爵士音乐节(英语:VilniusJazzFestival)、考纳斯爵士音乐节(英语:KaunasJazz)与比尔什托纳斯爵士音乐节(立陶宛语:BirštonasJazz)等艺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