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集 (第1/2页)
华胥氏,简称华胥,最早见于《列子·黄帝》。相传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部落的一位杰出女首领。是伏羲与女娲之母。她生在一个叫华阳的地方,有了华胥后改名(华胥国),古往今来,上百种中华典籍中均记载着一个叫华胥氏的氏族女首领及其儿女伏羲、女娲的故事。中国建国初期的多位朴素主义学者相信,华胥氏的历史比黄帝还要长得多。华胥国的传统服饰为长袍,即国服、华服,后来发展成为具有长袍特点的汉服,也与华胥国有关。
神话所记录的是一个民族早期的唯心世界观,以纪念族群中做过特别重大贡献的部落群体和首领。越朴实的神话,还原的早期先民生活和思想就越可信。
基本信息:
中文名:华胥氏
时期:中国上古时期
职业:杰出女首领
身份:伏羲和女娲之母
主政过的国家:华胥国
传统服饰:长袍
历史记载
华胥国最早见诸史书于《列子·黄帝》,此外《新唐书》中的州来、《国语·郑语》中的华地,以及《山海经》等史籍记载的华胥氏之后生活的地方等也曾是历代探讨的华胥之国地望所在。
列子·黄帝篇
(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之斯(离)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所爱惜。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摘无痛痒。乘空入履实,寝虚若处林。云雾不碍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列子·黄帝篇》
《山海经》华胥之后
《山海经》中有这样的记载:女娲“以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智慧无穷,力大无穷。“烧芦灰而止yinshui,斩黑龙而降水妖“。但是在远古的时代,在人们的心智并不成熟的时代,人们只能信仰“神“的力量,只能相信“神“的力量。所以极有可能,人们将治水这种运用人类的力量,而战胜自然的行为“神“化,等同于本身所拥有的“神力“。华胥和他的儿女女娲、伏羲都成为神仙,华胥国也就是西方《圣经》中记载的伊甸园。
《新唐书》中的州来
据《新唐书》记载:李氏出自嬴姓。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皐陶,字庭坚,为尧大理。生益,益生恩成,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至纣之时,理征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氏。李利贞也是娶陈国契和氏家的女儿,生儿子叫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住在苦县。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叫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采邑也叫食邑、采地或封地,是奴隶社会时期帝王或诸侯封给卿、大夫的连同土地上劳动的奴隶在内的土地)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叫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李耳的父亲和母亲。伊侯之墟就是伊尹相汤的亳州,都五百里为甸服,老子母益寿氏女婴敷寿州人,苦音古,古国之意,周武王封神农氏之后于谯,其国名是州来,州来之意从神仙所居之州而来,神仙之国也。《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宋戴公子考父说食采于华,因氏焉。华地所在的宋国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君子姓,位于河南商丘一带。其疆域最大时包括河南东北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