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让百姓少受些苦,这就是我想做的事 (第1/2页)
“我想说...”
高阳的声音不断拉长,想到了一句话。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中国本质上没有历史,只有不断的轮回。
乍一听挺有道理,但在高阳看来,这压根就是狗屁!
华夏这片大地上几千年来,有多少英雄好汉为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就有千倍万倍的百姓在做着同样的事!
只不过他们单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无人知晓。
但如果就此否定他们所付出的鲜血甚至是生命,高阳无法接受!
中国是有历史的,不过在我看来,这历史写的不是王侯将相,不是才子佳人。
而是童子牧牛,是老农耕地,是父兄入伍,是妻离子散,是苛捐杂税,是横征暴敛,是谁都不把百姓当人!
足足几千年了,华夏的百姓生活大抵一直是困苦的,偶有的几个盛世,距离他们也太过遥远。
该怪谁呢?该怪这片土地上的有些人太聪明了,一旦有权便想尽办法盘剥压榨,以此满足自己的欲望。
“我只想让华夏的百姓少受些苦,仅此而已。”
老梨树下,高阳回过神来,没等刘彻开口就接着说道。
“你先别急,因为这对你也是有好处的,民富而国强,百姓富足才是真的富足。”
刘彻的目光变得清澈起来,还是年轻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远处,公孙弘悠然长叹一声:“我没想到,高阳的愿景竟然如此宏大。”
让百姓少受些苦?这话听起来不如封侯拜相,名满天下来的霸气。
但对于已经年过七旬的公孙弘来说,高阳说的这些让他无比感动。
番系、卫青等人沉默不语,换做是别人这么说,或许他们只会认为是痴人梦呓。
可这话从高阳嘴里说出来,信不信暂且不谈,光是有这份心就足以令人敬佩了。
“少受些苦?谈何容易。”
“大汉百姓的日子比起前朝,已算得上是安居乐业,还要怎样?”
郑当时微微摇头,他并不是无情之人,只是掌管大汉财政这几年,深知其中利害。
郑当时不知道高阳所在的后世是什么情况,但就大汉来说,国家与百姓之间,有着天然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
卫青抿了抿嘴,“陛下自有分寸,高阳说的再好听,不拿出实际行动来,陛下是不会轻信于他的。”
刘彻真没急,现在主动权掌握在他手上,而且高阳已经表现出了愿意合作的意向。
“大汉不比先生的时代,朕不敢豪言什么,就眼下而言,大汉百姓的日子应当没有先生说的那么不堪。”
说这话的时候,刘彻很是自信。
诚然,他登基这些年是把国库耗的差不多了,但文帝景帝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家底可不光只有国库里堆积的钱粮那么简单。
“你说得对,大汉跟大秦相比,日子是好过一些的。”
“至于这个程度嘛...说一句你不爱听的,在我看来十分的有限。”
高阳说的很直白,这并不是说他没有看到历史的发展规律,而是大汉确实能够做到更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