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信息和芝加哥 (第1/2页)
“哒哒哒”声不断响起,河面上,到处都是漂浮的尸体,甚至有些尸体都泡大了,上面的尸斑,就像是虚弱版的斑点狗,在黑夜夜晚的映照下,给人一种“丧尸电影真实降临”的感觉。
而在河道对面的一处隐蔽的哨所内,十几名汉军士兵,正提着灯,背着枪,四处的巡逻。
而在斜对面的一处被岩石包裹起来的峡谷内,同样有一个哨所,这个哨所,甚至就连巡逻人数,哨所规模,都和此处哨所几乎一模一样,甚至可以说,双方所处的方位,就像原本的两个哨所,被人为的分成两半。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按照汉军在密西西比河前线的规定,任何一支前线团以上部队,都应该设定两个指挥部,双方用电报交流。
之所以如此,还是前一個礼拜出现的小股美军渗透,歼灭了汉军一个师级指挥部,且损失大量有价值情报的事情。
而这次指挥部事件,也导致该师,几乎全军覆没,要不是有一个营突围,没准真的要出现汉军军史中,第一次成建制,且是师级规模部队被歼灭的先河,真的出现这样的事情,陆军内部的大地震也就来了。
好在最后这场即将爆发的整顿,终究是还没有到来,要不然也就不是所谓的“调整指挥所”了,而是真正调整人了。
而对于汉国陆军来说,这场战争除了让他们更警惕之外,也重新拿起了“特种战”这么一个在开战之初,但最终还是被“雪藏”的战术。
其实关于特种战这种类似“刺客”的战术,汉军一直都是有研究和预案的,甚至还专门成立了一支代号“荆轲”的特战队,而且还包括了特制的武器,以及重新编纂的战术。
但是这些终究成为了“备胎”,毕竟从一开始,汉美双方,就是百万人规模的战争,在这种战争中,所谓的百人,几十人的特战队,没有一点用处,整个荆轲特战队,在开战之初的一段时间,只有一个所谓突袭美第十九团指挥部成功的案例,就是这么一个所谓的荣耀,也已经是整个荆轲特战队,唯一能够拿的出手的。
而随着战争进入中后期,汉军胜利的越来越频繁,在这场战争中,所谓的特战队也就成了一个看起来表面光鲜的“玩具”。
本来按照战争形势的进展,所谓的特战队,已经注定在战后被边缘化,甚至直接划出陆军,进行所谓的“独立”。
但是发生在一个礼拜前的那次偶然的“事故”,却成了汉军重新启用特战队的导火索,甚至在汉国陆军内部的计划中,已经把重新建立与汉国实力相配套的特战部队,纳入到了计划当中。
要知道,在汉国做什么事都离不开计划,如果一支部队,乃至一件武器,没有被纳入计划,基本也就宣告它的完蛋,哪怕最后弄出来了,在没有取得成绩前,大概率都是要边缘化的。
而被列入计划中的特战队,从那次之后,就进入到了严格的重组之中。
按照陆军部的要求,整个荆轲特战队,将被分为三个独立的特种大队,编制为五百人,总计一千五百人,其中编号从零五到零七,分别代号荆轲,闪电,以及最新编制出来的雪山。
而除了重组特战部队以外,干的最多,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就是重新修改有关的汉国陆军的安全条例,其中双指挥部就是其中最大胆的尝试。
按照双指挥部的指挥准则,在没有出现的问题的时候,整个指挥系统,都要屈从于主官的意见,而一旦主官所在的指挥部出现问题,那么就是副指挥所的任务了。
这种双保险的做法,其实本质上规避了一个指挥部一旦出现后,群龙无首,甚至越级汇报的危害。
除了这种,还有对内部安保条例安排,最早汉军,是有什么对口号,巡逻之类的安全行为。
但这些都是表面,或者说在如今这个越来越依赖电报,电磁波的通讯技术。
按照汉军的标准,目前每个队级作战部队,都要配备一台小号的“蜜蜂”电台,这种电台易于携带,比美军的小号电台,更加先进,传输效率,更加充足。
而在如今汉军的指挥系统内,每个团,都设有专门的电报小组,或者说是电报队,而师以级甚至有电报营。
虽然这个营,只是名字上的区别,编制上的一点也没有变化,但是从具体军事级别上,甚至要比一般的步兵营,还要高半级,基本到达了“副团”。
如果说早期,美军没有无线电报的时候,汉军的信息传递,几乎就是公开化,基本就是有什么发什么,没有任何密码处理。
但在美军手上有无线电报机后,汉军对于电报的用途,以及密码的加密,再次上了一个台阶。
按照最新的计划,整个无线电传输,将由三级密码组成。
其中第一级,就是最基层部队的相互传递消息,这部分的需求,也是整个战争中,最大的,最零碎的。
所有信息加起来一筛选,都是一些简单的“增员”“兵力”“炮弹”“补给”等大众的军事信息,且这些信息基本保持每十分钟一换代,甚至五分钟就大变样的信息传递。
这样一个复杂且没有多少价值的信息,在汉军的标准中,又被称为“垃圾信息”,甚至因为太过繁多,汉军不得不有选择性的接受外来的电磁波信号,以分辨出哪些才是有价值的。
而对于那些美国人来说,这种“低价值信息”,同样没有获取的必要,甚至可以说是鸡肋,基本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程度。
既希望它有价值,但又害怕它全是废话,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监听资源。
而第二种信息,其实就是各种双方之间的“杂音”,这部分杂音其实也是最具有实战价值的,因为大部分战争,其实都是发生在团营这个级别,这一级别,刚刚好就是双方都可以调整,但又没有那么多掣肘的程度。
而第三种级别的信息,那就是真正的“信息宝石”,其中的复杂程度,几乎超过了前两个情报的几倍。
如果说第二级的电报通讯密码本,是以每七天更换一次,那么第三级的密码本,就是四十八小时一换,甚至为了让对方侦听不出来,还使用了大量的乱码,而真正的信息,往往就在这部分乱码夹层之中。
这种近乎变态的电波,基本上将汉军最高层的秘密,锁死在了“电报机”内,甚至用汉军新任情报参谋阚右嘉的话说就是:
“就算我们把一份完整的密码本,送到美国佬的手里,他们也不可能发现我们的密码,因为有时候就连我们自己,也看不懂自己的电文!!”
虽然是自嘲,但也可以看出目前汉国军队,对于信息的保密。
就像刘宇视察密西西比河战场时,丁尉所介绍的那样:
“所谓君不密,而失其臣,国家大事尚且如此,所谓电报,也应当如此!!”
而刘宇同样在给刘鹏的奏报中用“电报,国家柱石,军中风耳”的话来形容电报对于汉军的重要性。
也是在真的要一个情况下,整个汉国对于电报局的投资,以及学习电磁学的补贴。
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信息”,在如今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世界中,作为交流载体的信息,就按大家相互了解,最好的方法。
这是目前欧洲媒体越来越频繁的报道汉国,乃至美洲展具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有多么在乎美洲,单纯就是因为信息传递的方式变了。
如果放在原来,一场幽州之战,可能要在一个月后,才能在欧洲普及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