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两百二十三章 营造

第两百二十三章 营造

第两百二十三章 营造 (第1/2页)

谢煜希差不多也跑完了初期的流程。但是和之前一样,等租界工部局审批通过拿到正式合同和地契起码还要过一个月以上。
  
  好在李谕之前买的地已经有了正式合同,李谕缴纳了剩余的8775两银子,这块地就算是他的了。
  
  现在可以找个建筑公司进行实验室的建造。建筑商在旧上海被称为
  
  “营造商”。找他们的话,通过人脉较广的传媒界人士最好,《申报》记者史量才为李谕推荐了一个叫做杨斯盛的人。
  
  上海近代建筑史上第一家国人自营的营造厂——杨瑞泰营造厂就是由他创建。
  
  杨斯盛是川沙人,即此后的浦东人。他以及他的徒弟们也就是上海滩建筑史上赫赫有名的川沙帮。
  
  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的外滩建筑群,三分之二以上由他们承建,历史上曾有
  
  “浦东人造了半个上海城”之说。中国这个基建狂魔基因似乎从很早就埋下了萌芽。
  
  十来年前,清政府准备在上海修建海关大楼,设计师是英国人。这个没啥好说的,其实一直到后世,建筑设计方面尤其是理念设计方面还是欧洲最强,牵涉的不单纯是建筑学,还有美学、艺术之类的,确实是欧洲人的传统强项。
  
  虽然不少仅仅是他们文化上的审美观,不过艺术界这么多年了,话语权几乎一直在欧洲人手里,连老美都夺不过来。
  
  设计好后,如何建造成了个大难题,众所周知,上海的地质条件并不好,土质松软、地下水又多,所以上海建房子历来造价高的同时难度还很大。
  
  可以说上海这座城市就是拿真金白银一点点堆叠出来的,不适合做地基的软土地层实在是太多了,只能是用各种烧钱的方式处理。
  
  后世可以用机械做密集且伸入地下的桩基或者改良土质的方法,但这些办法要么很花钱,要么需要用到现代工程机械。
  
  而在二十世纪初,工程机械并不多,连个挖掘机都没有,所以遇到的难题要多得多。
  
  当时清廷选择的是意大利的一个营造商,不过意大利人却因为地下水的问题导致无法施工。
  
  杨斯盛知道这是个机会,况且代表自家主权的海关岂能让外国人造?如此实在脸上无光,于是他决定
  
  “不惜倾家荡产,也要和外国人争个高低。”意大利人自己也实在没办法了,于是便让杨斯盛接了标。
  
  没想到这活还真让杨斯盛搞成了,海关大楼成了上海滩的标志性建筑,杨斯盛直接打出口碑,此后生意蒸蒸日上,迅速崛起成为了沪上巨富、大营造商。
  
  杨斯盛业已成名,有了钱也想搞教育,尤其想帮助一下故乡,也就是如今浦东地区的发展。
  
  当他知道李谕的名号时,立刻欣然前来。
  
  “帝师大人,老朽有礼了!”杨斯盛进门后就要给李谕行礼。李谕连忙扶住他:“老先生不必客气,当我是个寻常人便是。”杨斯盛却说:“您可不是一般人,不仅是当朝帝师,还能懂这么多洋人的学问,不简单,不简单啊!”李谕笑道:“只靠我自己还远远不够,所以才有建造学校以及研究室的想法。”杨斯盛说:“如果是建造学校,老朽即便是不收您的银子也要干!”
  
  “这可使不得,”李谕说,
  
  “并不是什么小工程。”杨斯盛说:“我幼年失学,没有读过书,深感只有读书才有前途,我自己也有意在川沙建造学校。如今听闻帝师要建造能够媲美洋人的学堂,实在让老朽不胜激动!”杨斯盛两年后就会几乎散尽家财去修建浦东中学,这所学校流传了下来,还出了不少名人,就比如蒋校长的两位儿子蒋经国和蒋纬国。
  
  李谕说:“虽然不敢说能不能媲美洋人,但总归不可能比他们差。”
  
  “好!”杨斯盛说,
  
  “有帝师这句话,更让我放心!别管多难的项目,我都会用最好的质量为你完成。”李谕摊开一张平面图:“这块地并不算大,仅有二十来亩。我的想法是建三栋楼,成凹字形排列,为了增加建筑面积,尽可能建得高一些,至少四层。”这在后世是个非常稀松平常的条件,不过杨斯盛听后却有点犯难,沉思一会儿问道:“帝师的这块地在何处?”李谕说:“静安寺西边。”杨斯盛经过大半辈子的营造生涯,对上海的地质算是比较了解,说道:“那块地的条件应该说得过去,但如此高的屋舍我并没有做过,不知道砖石撑不撑得住。”钢筋混凝土已经在美国开始使用,但国内现在还真没有。
  
  于是李谕说:“可以使用洋灰配合砂石以及钢筋,把钢筋置于楼板靠下的位置,承受拉应力;混凝土抗压,放在楼板上部。”杨斯盛问道:“我不太明白,什么力?”李谕拿出一张纸,给他解释了解释钢筋抗拉以及混凝土抗压,然后楼板中部受力后凹陷就会出现的下部边长,也就是受拉;上部变短而受压的模型。
  
  都是结构力学中最基本的东西,杨斯盛即便不懂力学,但是李谕这么一画图,很快也晓得了他的意思。
  
  “如果真能如帝师所言,或许还真行得通。”杨斯盛说。李谕笑道:“当然行得通。”历史上,两年后杨斯盛也会自己琢磨出这个道理,李谕算是提前给他说一下。
  
  其实完全可以建得再高一些,不过李谕知道他们也没有太多经验,太高的话不太敢建造。
  
  杨斯盛拿着笔,在空中笔画来笔画去,然后又不断看向地图,许久后说:“我心中有数了,帝师放心,一定可以为你顺利完成!”李谕说:“需要多少银子就直说,我会先预付一半。”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看来要在他们的手里诞生了。
  
  也能为此后继续建造面积更大的中小学以及大学堂积累点经验。杨斯盛说:“还请先生再带我去地块看一下。”到了静安寺西后,杨斯盛还叫上了自己的徒弟,顾兰洲。
  
  顾兰洲同样是浦东人,如今他也成立了一家营造厂。此后他建造了怡和洋行大楼、外滩英国领事馆、南京英国领事馆,北京英国公使馆、上海太古洋行大楼等三十多项大工程。
  
  除此以外,顾兰洲对极有上海风味的石库门建筑也颇有贡献。在上海建造了差不多2000幢,如今我们看到的
  
  “兰”字当头,如兰惠里、兰兴里、兰益里、兰亭里、兰闸里等,都是顾兰洲的手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