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皇帝授权,罢免指掌 (第2/2页)
“不错,朕让他们边州为牧,本身便有世家投入之望,但若是不能将世家之资投入,又无地方治理之能,便罢了吧。”李治神色冰冷起来。
李绚的话实在说到了他的心坎。
皇帝让世家做边州刺史,本身就是因为有家族名望之因,若无名无望,罢了便是。
“喏!”李绚拱手,说道:“考核之法,以各州录事参军为先,除了日常巡查以外,还有临时抽查,抽查县境。”
李治点点头,说道:“一切都可,蕃州录事参军是谁?”
“张弘愈!”李绚拱手,说道:“原昌州录事参军,原太仆寺丞。”
“张卿不错。”李治松了口气,他现在想起来了,张弘愈原本就是他钦点到昌州的。
甚至李绚麾下大半人都是他调过去的。
原本武后手里有个弓嗣业,但后来武承嗣看到有其他机会就给调走了。
不过现在昌州都督府和昌州刺史府相合,邢文伟和程处政也都是武后的人,他们也就不用再往吐蕃派人了。
说实话,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真正好用的臣子,皇帝和武后也不愿意派到蕃州去。
尤其现在蕃州军力四散,李绚的威胁就更小了。
李绚现在真正的威胁是在长安。
他对李显影响太大了。
没人要愿意让他留在长安。
“臣想是否可以加强张参军对各州录事参军的管辖,尤其是配合巡查。”稍微停顿,李绚说道:“录事参军,加以学政,能够更加的看清地方。”
“你想让张卿兼任蕃州学政?”李治一眼就看清了李绚的目的。
“是。”李绚点头,说道:“各州学子多来自于当地世家,当地世家和州府多有矛盾,有些事情,从录事参军处未必能听出问题,但从下还是能看到一些的。”
稍微停顿,李绚说到:“税收是蕃州最重之事,除了军需和官用以外,陛下仁慈,征用不多,但若是有人依旧加征赋税。”
“直接免职,县令之属,你和安抚使张卿,录事参军张卿商定,用印之后,可以直接罢免,至于刺史……”李治沉吟起来。
真正对李绚能够构成威胁的还是地方刺史,李绚对他们的约束也不大。
“如有大罪,你们三人商议之后,可直接停职,朝中会派御史……”稍微停顿,李治摇摇头,说道:“算了,御史反而无事,让张卿检校侍御史,若有大罪,停职之后,由张卿直接押送进京。”
“有如此悬刀,想来各州刺史应该会安分一些。”李绚微微松了口气。
对于刺史,李绚并不能做到有效节制,但有了这一手,各州刺史也会安分许多。
也就是蕃州是边州,而且距离长安太远,来回耽搁太长,不然皇帝也不会给他这样的权利。
而且,张弘愈检校侍御史,监督的就不是地方刺史,便是李绚也在监督之列。
如此中枢才会通过诏命。
……
“雍洛河道清理之后,便照你说的,将多余工匠调至蕃州,开拓河道。”李治抬头看向李绚,沉吟着说道:“你真的觉得多开口眼界,能够让三郎果断起来。”
“通明世事,自然知道取舍。”李绚拱手,然后看向李治,说道:“而且太子虽然仁慈,但也知道大仁与小仁,小仁与大害之分,逐渐长大,历练就好。”
李治点点头,李显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君王,现在逐渐成了李治,还有朝中群臣,心头需要关注的事情。
“只要有充足的时间,太子虽然不至于有陛下和先帝的成就,但是跟上陛下的脚步,继往开来,锦上添花,却都还是可以做到的。”李绚微微躬身,他这话,说的还是有些过线了。
李治没有在意,笑笑说道:“放心,朕会给他留下足够的时间的。”
李绚收敛神色,然后继续说道:“臣行西北,所行诸事是否按照旧例,每隔几日便将所行之事送入宫中?”
“你是想问东宫是吧?”李治有些好笑的看了李绚一眼,随即沉吟着点点头,说道:“每隔七日吧,将你的治政之法送入东宫吧,然后朕再看看。”
“喏!”李绚沉沉的低头。
只要他和东宫的往来能够持续,那么他就能够及时的获得朝中的信息。
更乃至于在关键时刻,拥有足够的名义。
“西域和天竺之事谨慎些。”李治说完,停顿下来,看向李绚说道:“蕃州之事,稳定为先,天下事,稳定为先。”
“臣明白。”李绚沉沉的躬身。
“好了,路上小心些,去吧。”李治摆摆手,神色感慨。
李绚撩起下摆,然后对着李治沉沉的叩拜在地,沉声说道:“臣彭王绚拜别陛下,愿陛下千秋万年,万寿无疆。”
李治再度摆摆手,李绚这才起身,缓缓的退出了蓬莱殿。
站在蓬莱殿外,李绚抬头看向头顶的天空,眼神中带出一丝感伤。
他再度回来,就是年底了。
那个时候,恐怕他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就不会这么平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