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霍去病,还是霍光? (第2/2页)
“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这便是皇帝,也只有皇帝。
李治抬头,看向李绚,说道:“不错,这一首诗,足够朕安眠一年了。”
“陛下身体康健,臣从逻些找到了不少珍奇药草,陛下可令有司斟酌使用,必定千秋万年,寿与天齐。”李绚沉沉躬身。
殿中群臣这个时候同时站了起来,躬身赞道:“陛下千秋万年,寿与天齐。”
“哈哈哈哈……”
……
酒宴散去,不知不觉中,天色已黑。
从两仪殿出来,李绚就被勃伦赞刃给缠上了。
“大帅,你不能不管,末将可是跟你一起厮杀拼命出来的,末将对安西四镇人生地不熟,还请大帅多加指点。”勃伦赞刃沉沉的对着李绚躬身,满脸的担忧。
勃伦赞刃被任为安西都护府副都护,一开始的时候,他还无比的开心,但是没有多久,他就彻底的反应了过来。
他虽然能带着一万军前赴安西,但是若是不能迅速的站稳脚跟,那么他这一万军很有可能会被人直接肢解切割。
哪怕这些人是他从老家带出来的同族也是一样,绝对会有人因为利益而背叛他。
所以他迫切的需要一个能够在当地站稳脚跟,并且保住自己利益的方法。
可他如今在长安,更是人生地不熟,如今唯一能够找的上的助力只有李绚。
李绚不仅是逻些道大总管,还是当朝嗣王,右卫大将军,太子宾客,皇帝亲信,宰相孙婿,这种事情不找他找谁。
李绚有些苦笑的看着勃伦赞刃,说道:“国公,绚其实也未曾去过安西,如今的安西都护府都护好像是杜怀保。”
“不是杜怀保,是王方翼。”史暕跟在一旁,接口说道:“前年绛国公征突厥,为了防止西突厥动乱,所以奏请陛下,调庭州刺史王方翼为副将,检校安西都护。”
李绚顿时沉默了下来,其他众将也都同时沉默了下来。
勃伦赞刃顿时察觉到了气氛的不对劲,一时间满脸惊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李绚轻叹一声,说道:“国公直接前往上任便可,若是有人找国公的麻烦,报本王的名字便可,不过国公上任安西副都护之后,记得多与喀州多联络,陛下可是有命,要我等沟通西域的。”
“喏!”勃伦赞刃惊讶的拱手,让没有想到李绚的名字在西域竟然也这么好用。
四周的众将并没有解释什么,因为他们都清楚,王方翼这个安西都护是做不久的。
大唐无数军将,王方翼实际上也数的上,甚至只要给他足够的施展空间,他的才华未必输给裴行俭,但可惜,他是王皇后的亲堂兄。
王方翼之所以这些年依旧能够在大唐军政上层稳稳站立,原因就在于他的祖母是高祖皇帝的亲妹妹同安大长公主。
王方翼和皇帝也是三代之内的表亲。
正是因为如此,王方翼在王皇后被废,太原王氏沉寂多年的时候,依旧能从肃州刺史,做到庭州刺史,如今又做到了安西都护的位置,可谁都又清楚,他这个位置是做不久的。
皇帝如今调勃伦赞刃前往安西,恐怕就是有着调整之意,至于其他……
李绚摇摇头,迈步向前走去。
众将思索之间,也都跟了上去。
后方,武承嗣缓步而行,目光落在李绚身上,心中不由得轻叹一声,南昌王……不,彭王已经成了成了气候。
随即,武承嗣又忍不住的摇摇头,想起之前李绚在两仪殿写的那首诗,他忍不住的感到有些好笑。
能够将拍马谄媚说的那么清醒脱俗,整个大唐也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南昌王的。
与生俱来人中首,唯吾与天同齐寿。
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武承嗣忍不住的再度冷哼一声,皇帝是人中首不假,但寿与天齐就是一种夸张了。
更别说,还有一肩担尽古今愁,你把当朝宰辅,尚书,无数朝臣都放到哪里去了。
只有“两脚踏翻尘世路”,或许还沾点边,皇帝的确掌握着整个大唐所有人的生死杀……
“周国公。”一个声音突然在身侧响起,武承嗣顿时回神,转身看去,然后赶紧拱手:“见过韩王!”
韩王李元嘉点头道:“宗正寺明日要为彭王戴冠,还请周国公一并前来见礼。”
武承嗣眉头一挑,随即拱手道:“承嗣明日必定前往。”
“麻烦了。”韩王李元嘉说完,然后迈步向前走去,身后一众宗室相继跟随。
武承嗣心中凛然,彭王从来就不是一个人,他的身边,还有大唐无数的宗室。
莫名的,武承嗣想到了自己身上。
他虽然升任了礼部尚书,但却感觉自己掌握的实权,远远比不上自己做秘书监,还有汾州刺史时。
礼部尚书,除了能够在朝廷大策上说上几句话,至于其他职权范围内的权利,就少的可怜。
可偏偏武承嗣在朝廷大策上并没有多少能让皇帝感到眼前一亮的东西。
甚至就连武后都对他有些失望。
他还比不上南昌王。
不,是彭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