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亲民的主公 (第2/2页)
汉王朝一直以来都属于宗法社会,宗室乡族之间的关系在普通人看来可以凌驾于一切,乃至于律法。
这种观念在西汉最深入人心,到了东汉相对减弱,但依旧符合大部人的认知常理。
这年头,皇权不下乡,乡里之人的自主性实在是太强了。
他们有时候完全凌驾于律法之上。
似关羽说杀人就杀人,杀完就跑,回头有机会一样当武圣,被万人追捧。
有基于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军中的律法意识,仔细想想也就知道了。
大多还是以人管法,却不能做到以法监人。
刘俭如此重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加强集权的体现。
韩浩今天算是开了眼界了。
他听着原先从来都没有听过的东西,紧紧的跟随在刘俭的身边,不断地吸取着,学习着。
当然,刘俭所说的东西,有一些在韩浩看来,确实是好的,但有一些韩浩也并不赞成。
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
随后,韩浩又接连参观了刘俭的东西屯营,期间发现了刘俭的军中士兵们覆甲率极高,几乎可以和汉室中央军的覆甲率看齐了。
韩浩看到这大惊。
在这个年代,地方军队的覆甲率能够直逼京城,那地方的财力将是多么的雄厚?
别的且不说,就单说用铁量!
中央军是得到了全国州郡上税支持,才能有这么多的铁器用以冶炼甲胄,但地方的铁数量有限,若是要强行提高甲胄产量,则一定会大幅度的影响民生,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很显然,刘俭这样的人,不会去做强行搜刮民间生铁来给军队配备甲胄兵械的事情……
那刘俭又是如何能够给军队配备这么多的甲胄?
韩浩的脑海中,想起了前一段时间有人跟他说起幽州铁矿足矣供应全国的传闻……
当时的韩浩还不信,以为是有人替刘俭吹牛皮呢。
但是今日,韩浩才知道,自己的眼界狭窄了。
原来,这个天下,是真的可以做到以三州之地的财富,而匹敌全国。
……
……
参观完军营之后,天色以晚,刘俭当即命人生火造饭,大飨将士们!
韩浩也参与了这场大飨。
令韩浩感到诧异的是,刘俭大飨将士也与其他人不太一样。
他并不是在自己的帐篷中自立一席。
相反的,刘俭命人在帐外的平原上设下篝火,在釜中煮下食汤,而他自己和亲信们围着大釜,和将士们吃一样的东西!
刘俭端着饭碗,吃了几口之后便站起身,去巡视空地上那些与他一起吃饭的灶边的士兵,并跟他们谈笑风生。
有时候看到了能记起名字的普通士兵,刘俭还会特意驻步原地,问一下那些士兵们的家庭情况还有他自己的状况。
而被刘俭问到的士兵,很明显有一股自豪的神色,而身边的士兵们看向他,脸上也都有着不予掩饰的羡慕。
很显然,能够被刘俭记住名字,并能与刘俭说上几句话的,被士兵们引以为傲,甚至可以说引以为荣。
在这个军营中,刘俭显然是所有将士们心中的神,是最高荣誉的代表!
而且韩浩能够看出,将士们对于刘俭这种亲民行为并不惊诧,显然这就是刘俭平日里的行事之风,不是他特意做给自己看的。
韩浩也端着碗,跟着刘俭的身后,看着他不停的与士兵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话……
望着刘俭的背影,韩浩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位左将军,了不起啊!
很快,一个声音在韩浩的旁边响起:“我家将军,每隔数日,就要与军中士卒同吃同住,甚至是共同操演,不论是在行军之时,还是在邺城的时候,此事从无间断,今日未曾设大宴招待从事,还请韩从事勿怪。”
韩浩听了这话一愣,侧头看去,却是一个青年武者。
韩浩知晓,此人就是负责替刘俭统领中护军的赵云,适才彼此已经互相介绍过了。
韩浩向着赵云欠身施礼。
“请问子龙,刘将军如此行事,已有几载?”
赵云摇了摇头,笑道:“不知,我只知晓,自打左将军到了冀州,组建军队之后,便是如此行事。”
韩浩的脸上露出了敬佩之情。
“左将军爱兵如子,着实是令人羡煞。”
突然,却听赵云问韩浩道:“韩从事,云手下的探子,近来在河内听到了一个流言,乃是与汝家王府君有关的。”
韩浩奇道:“子龙所言何事?”
赵云脸色一正:“闻王府君欲兴兵陈列于境,乘着我等过路,设鸿门宴杀我家左将军,为袁绍解除后患,不知可有此事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