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家都把刘德然当标杆 (第2/2页)
屯田制由此开始在南方得到广泛的推行。
曹操不断整合军屯与民屯,在各地设立田官专门负责屯田。
屯田制逐步确立后,成为了大汉政权的钱粮收入来源,同时也解决了屯田军民本身的生计。
可以说,曹操效仿刘俭的做法,为大汉又保存了一部分元气。
但是,曹操的做法与刘俭相比,却存在着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刘俭是后来人,他知道屯田到了后期会产生的巨大弊端,以及对普通百姓的伤害,所以他有后手来遏制这种情况。
但曹操没有,相比于刘俭的爱民如子,曹操的屯田是充满了剥削性质的。
在曹操治下的屯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身份不自由,屯田士兵则更加艰苦。
更重要的是,曹操对开垦的耕田未设立明确制度进行归属控制,同时因为袁绍的关系,使得曹操不得不对辖境内的门阀豪强暂时放纵,故而日后,大量屯田土地一定会不断被门阀豪族所侵占,大量屯田客也一定会如原先一样,不断的去依附于众多门阀豪族。
这样的行径与先前的大汉朝,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不过即使如此,在大汉各州各郡,曹操也是可以说是继刘俭之外的第二先驱开拓者了,他的行为目前来看,也确实是有利于国家的。
……
各地的科举制度推行的不甚顺利,这让董卓感觉非常的没有面子。
特别是他自己所掌管的辖境,甚至没有河北刘德然那边推行新政要来的稳健快速,这岂不是证明自己的能力远远逊色于刘德然?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刘德然的行动,成为了天下诸侯们的标杆。
曹操效仿刘德然也就算了,如今却连董卓也暗中跟他相比。
刘德然,他已经成为了天下诸侯们心中的梦魇了。
干啥都得看刘德然。
……
这一日散朝之后,王允找了个借口,请吕布帮忙派人帮他往太原老家运送些东西。
身为朝中太仆,王允开口了吕布自然不会不帮忙。
王允对吕布非常的感激,于是宴请吕布回他的宅邸喝酒。
吕布没有推却。
王允安排的很是周祥,到了府邸,他不但宴请吕布喝最好的酒,吃最好的菜,还赠送给吕布锦缎和财货,表示对吕布的尊重和感激。
吕布因为出身的问题,对财帛之物还是比较看重的……但事实上,这个天下除了吕布之外,大部分人对财货都比较看重,只是因为教育问题,中土的人贪财懂得避锋芒,就算是贪也不会让人看出来,至少表面上要维持个正面形象,但暗地里一个手比一个黑。
可惜,出身并州的吕布,并不懂得这一套。
他不懂得在外人面前掩饰自己的欲望,因而在这方面吃了亏。
一个不是最贪财好色的人,反倒是被世人扣上了贪财好色的帽子,实际上,那些给他扣帽子的人比他更加不堪。
“太仆如此厚恩,吕布无以为报!日后有事,王太仆尽管言语,若是能够做到的,吕布必无所辞!”
听吕布如此豪爽,王允急忙摆手笑道:“我只是倾仰都尉,哪里又有什么所求,都尉身为相国股肱,今后若有事,还需都尉在相国面前替老夫美言才是。”
一听王允说起这个,吕布不由长叹口气,面露忧虑之色。
在吕布看来,王允看到的,都是表面。
董卓表面上很是倚重自己,实则并未真正的将他当成心腹,这一点吕布多少还是知道的。
在董卓眼中,真正值得信赖的,还是那些西凉系人。
“唉,布尽力而为吧。”
吕布既忧且愁的说了一句,随即对着酒爵一饮而尽。
王允又陪着吕布喝了一会,见吕布有了几分醉意,遂道:“某观都尉面上似有忧虑之情,莫非是因为自觉未得重用,心有所苦?”
王允是九卿,在某种意义上和董卓属于政治对立,虽然明面上表现不出来,但这点事吕布还是知道的。
所以,他自知不能在王允面前乱说。
“非也,相国对布极是重用,只是……只是……”
吕布一时间没有想到如何措辞。
王允的脑袋转的非常快,他替吕布找台阶下:“只是都尉受相国重用,却一直没有大功以报相国之恩,可对?”
吕布的眼睛顿时一亮。
“哈哈哈,正是,可惜未有大功以报相国!”
王允的嘴角勾起了一丝笑容。
果然!这厮上套了。
在王允看来,想要挑拨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并不能一蹴而就,当下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吕布和董卓的利害关系还是一致的。
若是要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慢慢的来,用一件事跟着一件事。
没错,这世界上没有任何关系是一下子就破裂的,都是需要一件事一件事的累积起来,最终爆炸。
可怎么才能在他们之间搞出事情?
唯有想办法先劝吕布去为董卓建立功劳……
事实上,王允知晓,在眼前这个纷乱的节骨眼上,立功未必是什么好事。
现在的天下,不论是政治还是军事格局,都处于一种看似平静,实则波涛汹涌的时节,在这种时候,越是多做,便越是多错。
要分离他们,必须要让吕布多错,才有机会抓住空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