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刘俭,直接任命了一位两千石 (第2/2页)
当然,虽然唐山有矿物,但不论是挖煤还是开采铜铁矿物,这个时代的技术以及经验较之后世也都相差甚远。
但有刘俭在,情况自然还是不太一样的。
虽然说他不是特别懂行,但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关于如何在唐山探矿挖掘采运,刘俭曾细心的与苏双进行过探讨,并且将自己的想法也跟苏双说过,让苏双交待于工匠。
当然,刘俭并没有让采矿人强制执行自己的想法,他只是将自己所言之物作为参考和补充,让工匠以及采矿人根据其自身经验,进行修改,争取能够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扩充矿物产生。
毕竟,后世的经验并不是每一项都适合这个时代。
不过,就后来的结果看,大部分还是适合的。
关于辨别岩层中是否有煤,刘俭的曾经的一句话,使商贸协会下属的勘探者们记忆尤深。
“凡脉炭者,视其山石,数石则行,青石、砂石则否。”
在凿井方面,刘俭的意思是:
“凡攻煤,必有井干,虽深百丈而不挠”,“视其井之干,欲其确尔而坚也,否则削。”
按照他的说法,凿井要想做到准确无误、坚固牢靠,不可在含水大、有井病的地方开井,又要注意“测石之层数”。
井筒打至煤层后,要布置巷边和工作面,也就是“旁行其隧”。
布置巷道要看煤层的地质条件,“旁引其隧,视其炭之行”,即要看煤层的走向、倾向及厚度。
巷道要干燥平整,才能便于人行和运输。
为达到工作面,还要布置上下山,即“其行隧也如上山,左者登,右必降,左者降,右必登。降者下,登者上,循山旁行而不得平,谓之反。”
……
总之,刘俭虽然不亲自参与无终县采矿探矿的具体工作中,但是他所言之物,有很多即使是年纪很老的探矿挖井人,也会受益匪浅。
有很多经验丰富的打井人,在知道了这些知识都是从刘使君口中说出来的后,都嚷嚷着要去邺城见一下刘俭……大抵是想去当面取取经,但最终还是被苏双派人给拦下了。
关于幽州矿业的情况,刘俭昨夜已经跟荀彧讲述过了,让苏双赶来邺城,也主要是让他与荀彧认识一下,也好以后彼此互相配合。
虽然开采方面是由商贸协会主导,但商贸协会依旧还是由牧署控制,也就是说,幽州的矿产经营,包括冶炼发展,全部类似于“国营”。
倒不是刘俭非要与民争利,但在这个时代,金属矿业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就类似于后世的石油,在这个时代,是关乎民生与军事的“血液性”产业。
对于这样的血液型产业,刘俭实在是没法放开。
一旦放开,毫无疑问,时间一长,就会培养出一群凌驾于国家以及普通民众的资源性“寡头”,这些人对于国家以及普通百姓吸血的强度,相比于现在阀阅之门,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要有人类存在,国家和资本就都是会同时存在的,无法消除无法规避。
关键,就看是国家能够控制住资本,还是资本能够控制住国家。
在刘俭看来,还是前者利大于弊。
在将苏双介绍给了荀彧之后,刘俭遂对二人说道:“针对原先无终县的探矿采集,我们采取的一直都是比较隐秘,比较保守的方式,盖因当时的右北平郡并没有在我的掌控之中……做些什么事,多少都要看他人脸色,这两年来,商会之所以能够在无终立足,一方面是我们的投入较大,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与右北平太守刘政沟通的较为顺畅,刘政毕竟也是汉室宗亲,与我之间多少还是会彼此顾忌几分颜面。”
苏双叹道:“只是事到如今,刘政死了,这下一任右北平太守乃是何人,却不可知了?”
刘俭摇了摇头,道:“不,下一任右北平太守是谁,我已知晓。”
“啊?”
苏双闻言顿时一愣:“使君,刘政上个月刚刚为张举所攻杀,雒阳那边,岂会这么快就有任命?”
刘俭伸手指了指坐在苏双对面的荀彧,道:“新的右北平太守,不是就坐在你的面前吗?”
苏双呆愣愣的看向荀彧。
两三秒之后,却见苏双急忙起身,重新向荀彧施礼道:“见过荀府君!嗨,这事闹的,先前也不知道府君得了朝廷任命,多有失礼,惭愧惭愧,哪想着坐我对面的,是一位两千石……”
荀彧笑着向苏双回了一礼,道:“苏会长莫要误会,我这两千石并非是朝廷所敕封的。”
苏双听了这话,又愣住了。
却听一旁的刘俭淡淡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时,幽州如今大乱,右北平之地没了太守,诸县岂不尽落于贼手?当此时节,顾不上那么多了,我以假节钺之权,先使文若前往右北平为太守,稳定时局!随后自会向朝廷禀报。”
苏双听了这话,顿时大惊。
不经朝廷旨意,就直接任命一位太守,这……合适吗?
随后,苏双恍然了。
其实就目前这个情况来说,没什么不合适的。
听说袁绍和袁术兄弟在南方,已经开始到处任命安插自己的势力,相比于他们,刘俭的行为并不过分。
看来,在地方官职的人事任免上,地方的州牧开始与雒阳的中枢政府发生直接的对抗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