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谁也别想夺我儿子 (第1/2页)
袁术的使者杨弘抵达了陈国。
而最近这段时间,刘俭的军队并没有与西凉军发生冲突。
上一次的斗将,胡轸失败了,吕布也失败了,可以说是一败涂地。
西凉军与并州军的士气也因此跌到了历史最低。
再加上刘俭用牛辅和华雄作为人质,在城头上诈以斩首之法,迫使胡轸有气没处使,最后在城下吐血掉马。
西凉军如今已经撤兵五十余里,远离了阳夏城,依照刘俭和沮授的判断,他们短时间内不会再攻打过来了。
与此同时,刘俭还得到了消息,说是袁术终于出手,开始针对袁绍使出了杀手锏——袁基的信。
虽然袁绍接下来采取了很多手段将局势逐渐向着自己的方向倾斜,但刘俭知道这一局终归还是自己赢了。
就算是袁绍重新掌握了主动,取回了优势,但是附加在他个人身上“天下楷模”的金身已经破了。
天下楷模这四个字,在真正有大忠大义的清流人物心中,是不允许有丝毫玷污的。
不管袁基的死到底与袁绍有没有关系,从今往后,这四個字却再与袁绍没有关系了。
当然,身为汝南袁氏年轻一辈中最杰出的俊杰,袁绍在衣冠巨室、望族豪门之中的影响力依旧。
但这份影响力,只是针对他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出身,原先那个被袁氏打造成天下俊才领军人物的加成,不会再有了。
这一次事件的结果,刘俭自认为还是比较满意的。
如今,不论是董卓方面,还是袁绍方面,都不会再有心情与自己交手,而刘俭虽然也有所损失,但是陈王刘宠所遗留下来的兵将,对他来说算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现在的他,只需安心待在阳夏城,以静治动,等待董卓与袁绍的行动便是了。
不过,刘俭本以为最先抵达到他这里的使者会是董卓的使者,但是万万没想到,董卓的使者没有到,袁术的使者反倒是先来的。
毕竟那封书信是刘俭交给袁术的,故而杨弘来了,刘俭还是非常热情的召见他。
身为袁家子弟,袁术和袁绍的行为方式完全是两种风格。
袁绍虽然心中也颇为奸险,可在大面儿上,袁绍为人却是慷慨忠义,仗义疏财。
但相反的,袁术这个人虽然出身高贵,但心胸就过于狭隘了。
在出手方面远没有袁绍阔绰,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吝啬。
杨弘这一次代表袁术出使,所带来的礼物可以说是极为寒碜。
论及贵重程度,尚且不及刘俭赐给手下一名将领的赏赐厚重。
在看过了袁术送来礼品的礼单之后,刘俭缓缓的将那份简牍合上。
他在心中长叹口气,暗道:
这是真抠啊。
但即使如此,刘俭还是热情的招待了杨弘。
因为他也想看看袁术派遣杨弘来,到底是想与自己商一些什么事。
宴席之中,杨弘向刘俭表达了袁术的两点诉求。
第一件,袁术希望刘俭能够站出来,站到他袁术这一面……帮袁术证明当初那封信确实是袁基托付刘俭转交给袁遗的。
刘俭一听这个,当场拒绝。
“杨主薄,那封信当初确实是我士纪兄派人从雒阳带出来,并托付于我转交于袁伯业的,但那封信的内容我却没有看过。”
“当初也只是因为益州距离我冀州实在太过遥远,且蜀道难于上青天,这关山险阻的,派人送一封信过去,万一出了什么差池,岂不有负是士纪兄所托?”
“公路与士纪乃是同父同母所出,正是兄弟亲情血浓于水,故而我才擅自做主,将这封信转交给了公路,希望他能够帮忙从江南派人沿途看管,顺江逆流而上,带入蜀中,交与袁伯业。”
“只是我这个人呢,就是太过于轻信于人,好好的一封给袁伯业的书信,公路为什么要擅自拆开?如今惹下了这么大的事端,我岂能站出来替他做主?谁知道那封信经没经过公路篡改?”
刘俭的这番话说的头头是道。
但只要是个明白人,就都知道他这分明是扯淡。
明明就是想挑拨离间,到头来还要装委屈,你说气人不气人?
可偏偏人家做这事之前就已经想清楚怎么办了。
人家现在就是占着理呢。
说实话,人家刘俭跟这事儿没有关系,他就是个带传书信的,你想让人家背锅,人家凭什么跟你一起背。
其实,袁术在派杨弘来之前,阎象和杨弘就针对这事儿对袁术做出了建言。
他们觉得刘俭肯定不会接袁术这一茬。
但袁术这个人有一个毛病,他觉得是自己身为四世三公之后,是天生的贵人,袁基死后,他就是袁氏的下一代掌门人。
这天底下的人,只要是有士族身份的人,就应该对他无条件服从,无条件向他谄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