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519章 大明国策 (第1/2页)
午膳用过,大朝会继续。
相较于早上,此时的众人一个个都明显神清气爽的。
不过这也正常,一来吃饱喝足了,二来嘛,各个都得到了封赏,没理由耷拉着一张脸不是。
李承乾看了看众人,笑道:“功劳也酬完了,接下来该说说正事了。”
“殿下但有吩咐,臣等莫敢不从。”普西偌闻言,立马就站出来说道。
如今他的愿望也算达成了,都一朝宰辅了,实在没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了。
群臣闻言,一个个也是站出来齐声道:“殿下但有吩咐,臣等莫敢不从。”
李承乾见状,点了点头。
这就是他想要的效果。
纵使大家都知道今早这般大封天下在礼节上有些不合,但如今的大明王廷,一来确实是一个草台班子,很多礼节上的东西,大家都弄不太懂。二来嘛,如今的大明王廷也确实是李承乾的一言堂,无人敢在他面前造次。
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在大明王廷还没有人能出其右!
所以,李承乾想怎么封赏,还真没人敢反对。
“如今的大明王廷已经今非昔比。”李承乾说道,“较之两年前,我大明王廷也算步入了正轨,这也是为什么本王会在今日大封天下的原因。
毕竟一个王朝,很多东西都得步入正轨。
而且众卿随本王披荆斩棘,一路走到今天,这也是众卿应得的。”
“臣等谢殿下隆恩。”群臣拱手。
李承乾摆了摆手道:“既然大明王廷已经步入了正轨,那么,众卿对大明的未来怎么看?
如今我大明虽然称雄于西域之地,但并不代表我大明上上下下就可以松懈。
说内忧外患可能过了,但的确也存在诸多问题。
众卿可曾看到这些问题?”
“殿下所言极是。”普西偌一听李承乾这话,当即就站了出来,作为大明王廷的第一位宰辅,他也不想落个尸位素餐之名,早在之前,他就仔细琢磨过大明现存的问题,这会儿李承乾问起,他当即站出来说道,“如今我大明人口数百万计,但由于过往几年天灾连年,加之战火不断,虽然我大明从周边各国一直在收拢粮食,但这绝非长久之计。
若是未来周边各国纷纷效仿大唐,禁绝粮食出境,这对我大明绝对是毁灭性的打击。”
“左仆射所言甚是。”王玄策当即也站了出来说道,“我大明如今虽然幅员辽阔,但微臣出使数次,沿途所见,却无良田几亩,如何自给自足才是我大明的当务之急。”
一说到粮食问题,众人都是纷纷点头。
这话真没错,以往这片土地上的人都以游牧为生,可这几年的天灾和战火,对畜牧业的打击颇为严重。
要想在短时间内恢复到之前的水平,谈何容易。
这也是没人提及这一点儿的原因,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民以食为天。”李承乾闻言点了点头,道,“解决粮食问题的确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不过王尚书说得也不错,虽然我大明幅员辽阔,但适合耕种之地确实少之又少,而畜牧业也因为连年的天灾和战祸损失惨重。
若是不能解决老百姓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怕是要不了多久,我大明就会被吐谷浑之后尘。”
“殿下,我大明的耕地虽然有限,但我们可以从亩产上做文章啊。”长孙冲显然是提前做了功课的,当下便说道,“微臣还记得,当初殿下在浇河城宴请几位郡守的时候,曾教过他们一个沤肥的法子。
我们何不将此法在全大明推行呢?
虽然我大明的耕地有限,但也并非是没有耕地可种。”
“长孙侍郎这话在理。”李承乾笑着点了点头,道,“既然耕地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就想办法提高每亩耕地的产量,嗯,当初本王交于高纯行几人的沤肥之法,也的确是时候在整个大明推行了。”
长孙冲的职位虽然还是礼部侍郎,不过还是略有区别的。
以前的长孙冲是礼部右侍郎,在礼部位居其三,如今迁任礼部左侍郎,也算升迁了。
当然,之前也没人傻到称呼长孙右侍郎就是,这就跟后世的副职一样,没几个称呼某某局长的非得加个副字在前。
“但这还是不够。”李承乾说完,补充道,“我大明王廷如今百姓数以百万计,虽不知准数,但如果仅仅依靠我们自己的那点儿土地,想要养活这么些人,哪怕就算勉强支撑了下来,但万一再遭遇灾荒又当如何?
说到底,我大明王廷如今的抗压能力太差。
还是得多做几手准备才是。
老话说,官者,百姓之父母也,本王却认为这话还不够,官者,更像一个大家族的族长,家族族长就有责任庇佑自己的族人。
所以,本王认为,为官者,当居安思危,莫要到了灾难来了之时,才抱怨无应对之法。”
“殿下所言极是。”普西偌当即说道,“殿下,微臣请奏。”
李承乾点了点头。
“微臣奏请殿下,再行当初大明王廷的户籍制度。”普西偌说道,“虽然我们如今预估了一番大明的具体人口,但具体的人口构成,我们却是都不知晓。
想当初,大明王廷总计多少人口,男丁多少,妇人多少,老者多少,稚子多少,我们都是一清二楚的。
当初微臣也在了解这个基础的情况下,才能在户部统筹各项事宜。
有了这些详实的数据,臣等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哪怕是筹备粮草,都能更精确一些。”
听普西偌这么说,李承乾点了点头,普西偌这是明显吃到了数据的福利。
不过还别说,他这个主意,李承乾还是很认可的。
的确,大明如今吞并了吐谷浑不说,还囊括了西突厥,也是时候再次推进户籍制度了。
“微臣附议。”李勤俭也当即站了出来,说道,“如今我大明虽然步入了正轨,但在很多地方还是以部落族群而居。
这些部落或大或小,大的有数万人之巨,小的也有数百人之多,这对于我大明的长治久安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隐患。
若是再一次像当年在大明推行户籍制度一般,倒是能解决很多隐患。
而且,没有一个完善的户籍制度,我大明未来的很多政策都难以推行。”
“可如此一来,是不是会引起诸多部落的不理解?”阿史那泥孰说道,“虽然我们是好意,但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们可能并不能理解这份好意吧?”
阿史那泥孰虽然不知道这户籍制度具体的实施方针是什么,但一听这话,当即就明白这政策绝对是针对他们西突厥的。
要知道,如今在大明王廷还有数万人的部落,那可就只有他们西突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