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四十四章:天下诸道、诸州、诸国

第四十四章:天下诸道、诸州、诸国

第四十四章:天下诸道、诸州、诸国 (第2/2页)

数百名四品及以上的高官出现在长安,上百个国公,整座大唐,几乎九成的高官显爵都在这里了。
  
  这可让长安城中的士子兴奋不已,或者说,现在全天下的士子都在往长安赶。
  
  虽然现在大唐在推广科举制度,但贞观这些年,传统贵族的力量在不断复苏,所以举荐制度,反而比科举更加兴盛,而且在大唐发展的过程中,士族高门,以及传统关陇等高门,立下功勋的同时,攫取了大量利益,上上下下几乎把持了七成官位。
  
  这几乎是注定的,毕竟打仗一赢,就要封赏,这一封赏,就是让贵族集团不断膨胀,如果不是辽东国由李世民亲自挂帅,会膨胀的更加厉害。
  
  士子门都在努力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某些权贵的赏识,进而直接进入仕途,如果能够从品级官开始,那就更好了。
  
  长安中的喧嚣,端坐在皇宫中的李世民自然是知道的,他很高兴,站在宫墙上和李治笑道:“这就是大唐,人才层出不穷,未来你的主要职责,就是将人才从这些人中选拔出来,然后将国事交给他们,知人善任,这就是君王所应当做的。”
  
  一波波的高官出现在长安,长安百姓还会对这些来自不同州的官员评头论足,有的嘲讽寒酸,一看就是穷州,有的诸如苏州、扬州这一类,就会引来啧啧赞叹。
  
  旧有诗歌唱“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如今天子高坐明堂之上,进入皇宫的人却不止数百,仅仅是官员就有数百人,还有郡公以及国公级别的宗亲、外戚,还有许多已经不理事的功臣,此刻都出现在了宫中。
  
  纵然是宽阔的太极殿也站不下这么多人。
  
  从太极殿中,一直站到了殿外,无数人影憧憧,各色的官服,分列站着,在这些人中,往日被前呼后拥的高官,现在只不过是最低阶的官员。
  
  震撼最大的莫过于州刺史,上州刺史从三品,当然,上州不多,即便是下州刺史,也是正四品下的高官,尤其是刺史掌握一地政务,是当之无愧的一方大吏。
  
  在民间,县令就被称之为百里侯,在一个县中,拥有几乎绝对的生杀大权,至于监察,就算是姬昭所在的时代,很多时候都流传不出去,更不用说在古代这种通讯条件下,能够监察到,基本上全凭运气,县令尚且如此,更不要说管理至少几个,乃至于十几个县的刺史。
  
  但往昔风光的刺史,在此刻却只能排在队列的最后,在这里,天子说什么几乎都是听不到的,只能由传唱官复述。
  
  太极殿前的那一级级台阶,上面站满了人,那台阶在此刻,就仿佛白玉阶一般,散发着光芒,那光芒代表着权力,谁更靠近那座宫殿,谁就拥有更多的权力。
  
  在那座宫殿的终点,则是至高无上,拥有几乎无限权力的皇帝。
  
  只要能够获得皇帝的信任,就能够如同魏征那样,从一介白身,一跃成为宰相,成为天下权力最大的几个人之一。
  
  “咚!”
  
  一道清亮的声音在宫中响起,那是象征着朝会开始的钟声,刚才还在交头接耳的众人,纷纷安静的站回行列中。
  
  千牛卫穿着宿卫服,手持弓矢和刀枪,守在殿前以及殿下,威势凛凛。
  
  大明宫的太极殿御座之上,李世民正对着大开的大门,他的目光遥遥望向排列在殿外的群臣,数量之多,数都难以数尽。
  
  下一刻,伴随着钟声响起,群臣皆下拜道:“吾皇万岁万安,万年万福!”
  
  待群臣皆手持笏板立在殿中时,李世民从御座上站起,朗声道:“召集诸卿进京,概因有波及全大唐之大事发生。
  
  自古以来,未曾听闻有一人而治九州四方者。
  
  自古以来,朕不曾听闻过有不依靠臣子,而能够独治的君王。
  
  朕听闻,君王善待他的臣民,就会获得忠诚。
  
  朕时常翻阅史册时,会想起汉朝靖难诸侯,朕多次想要效仿,但群臣皆劝谏朕,说分封是取乱之道,在过去数百年间,皆是如此。
  
  朕前些时日,见到有横断山脉中的蛮夷,袭扰我县城,乃至于杀死我大唐百姓。
  
  横断山脉中,行军困难,其中土民桀骜难驯,一向都难以制服,数百年来,都不曾有中原王朝能够管控。
  
  朕左思右想,若是真的派遣大军,那只不过是徒劳无功而已,土民只需要往山中一躲,我大军便只能徒呼奈何。
  
  朕思及至此,与其如此,不如将之赐予诸功臣,宗亲。
  
  朕听说在横断山脉之中,有千百部落,皆生活在高山之上,断崖之间,神出鬼没。
  
  那朕就在那里建立上百个王公国!
  
  携带了甲胄、刀剑,深入到其中为朕剿这些不服王化的匪患。”
  
  听到这里,在场的郡王和国公,基本上都麻了,很多人甚至都已经站不稳了,这么大的阵仗,就知道没好事,果然啊,竟然是要把我们这些人大规模流放。
  
  那都是什么鸟不拉屎的破地方啊,谁想去那里开拓,而且蛮夷别看面对大唐军队的时候弱,但真的小规模去开拓,那可是很强的。
  
  当初蜀中有一支无当飞军,就是用那些夷人所组建的,在山地里面,和那些在山里健步如飞的人打,那不是找死吗?
  
  越想越觉得丧气。
  
  李世民见状也不在意,毕竟他真正的杀手锏还没有放出来,“开拓出来的土地和人口,朝廷一概不收,全部归于诸侯。
  
  朕所划分的边境中,所开垦出来的土地,上面所种植的粮食等,朝廷一分不要,所有收益都归于诸侯。
  
  除金银铜矿外,其余山林渔业所得,朝廷同样不要,全部归于诸侯。
  
  这个期限朕给一百年,一百年后,会如何,朕就不知道了。
  
  朕会盖上天子印,这是天子和诸侯间的约定。”
  
  虽然依旧有人不愿意去,但有人心动了,一百年啊,那些条件都不算是什么,但这一百年,只要不作大死,非要参与什么造反之事,这一百年,岂不是家族都能够延续下去?
  
  况且一百年后,不,根本就不用一百年,等到过几十年,如果真的能打下一块地盘,完全可以鸠占鹊巢。
  
  土司那么难打,不是因为土司兵的战斗力真的强横,而是因为那里的地形就易守难攻,是天然的割据之地。
  
  真的到了朝廷不要脸,要收回祖祖辈辈土地的时候,完全可以关起门来,凭借着山川形便去和朝廷抗衡。
  
  听说在西南山中,有不少延续了千年的土司家族。
  
  中原虽然舒服,但的确是太过于危险,动不动就是族灭,政治斗争实在是过于残酷,汉朝时的世家大族,活到现在的几乎没有了。
  
  这么一想,还真的不如分封到横断山脉中。
  
  李世民自然知道,一定会有这种想法,就如同当初靖难诸侯中,也有不愿意靖难的,但只要大部分人有用,就足够了。
  
  至少这一手,能够让大唐保证许久的西南边境安稳,而且还能拓展诸夏的生存空间。
  
  况且。
  
  李世民想想就想笑,如果有一天,就连黔中这些地方都能造反成功的话,那大唐可真是该死了。
  
  要平原没平原,要人口没人口,割据一下还行,造反打天下那不是笑话嘛。
  
  想到这里,李世民开始让宦官宣读他早就和政事堂商议好的圣旨。
  
  他这一次是真正的大分封,宗亲、功臣、外戚,一共分封了百多个郡王国和公国。
  
  每一个国家的面积都不大,小的只有一个县,大的也不到一个州的面积,基本上都是一座城,或者一座山。
  
  其中有六十个都封在了南方,其中有十几个,封在了益州西部的高原上,那里是巴蜀和高原的进出口,封在那里,是为了围堵吐蕃。
  
  不仅仅在巴蜀这边围堵,青海道那边也有封国,封到这里,基本上都是宗亲,心中叫苦连天,但一句话也不敢说。
  
  直面吐蕃,这谁能不慌,而且生活在高原上,据说寿命会变短,这下可真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了。
  
  正当许多人在哀嚎的时候,接下来的分封,更坑,李世民在河套上,建造了不少城池,现在他把不少人封了过去,让他们半农半牧。
  
  封到河套上,那目的是什么简直路人皆知了,一个是监视北边的燕国,一个是监视那些同样在河套的番部,这没有一个好惹的,一旦双方之间发生战争,这些小国就是首当其冲,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被一波推平。
  
  更惨的还有直接被封到燕国之中的,燕国毕竟和秦国不一样,秦国是因为完全要李承乾自己打下来,所有李承乾几乎拥有秦王主权,但燕国是大唐打下来的,只不过让燕王李恪管理,在燕国的土地上,甚至还有安北大都护府。
  
  所以大唐天子可以在燕国名义国土上,将山丘、河流、牧场赏赐给其他人。
  
  但天子敢赏,拿到手的人敢不敢要,那就要看手段了,一个不慎,在漠北那种地方,死个人是很简单的事情。
  
  相比较靠近吐蕃和漠北的封国,那封在安东大都护府中的封国,反而是最好的,还有就是封在齐国中的封国,至少没有那么危险。
  
  伴随着圣旨的宣读,殿中可谓是众生相,有的人脸色煞白,比如裴寂的孙子,他就被封到了青海去一线面对吐蕃。
  
  有的人深感庆幸,比如跟着李世民的那些功臣后裔,比如秦琼的儿子,至少没被坑的特别惨,有的去了齐国,有的在辽东建国,有的在南方。
  
  李世民见状心中不禁有些觉得好笑。
  
  朕的嫡长子都跑到蛮荒之地去开拓了。
  
  “……咸使闻之。”
  
  宣读圣旨的宦官都换了两个,终于将圣旨宣读完毕,殿外的传唱官不断复述着,殿外的这些官员,只觉天都要变了。
  
  这一下建立了这么多的王国和公国,而且都是实封的王国和公国,这要多出多少官位啊?
  
  而且这些官位,肯定不会由朝廷指派,而是这些王公带着自己的亲信去了。
  
  比如世代为家族做事的管家,或者忠心的奴仆之类。
  
  殿中已经响彻了跪拜之声,无论心中如何想,建国终究是天子赐下的恩典。
  
  化家为国,是好事。
  
  好事……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