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努力罢 (第1/2页)
这饶州站的变化,可谓是一日千里。
胡穆说是文吏,实际上,所做的事,和杂役没有区别。
因为衙署里人手不足,户册要管,工程要盯着,新来的人要安置,商户也要协调,他起初是不习惯的。
不过每日跟着王司吏,他脚不沾地,甚至已经来不及去过多思考。
偶尔的空闲,心里也不免叫苦不迭,想不明白父亲为何要自己来这里,干此等在读书人眼里下三滥的事!
这分明就是杂役,除了有正式的薪俸之外。
同来的族人,听说已有一个堂兄受不了,辞工回乡去了。
其余也有人陆续地来找胡穆商量,是否索性给胡广修书,干脆辞工了事。
胡穆起心动念,可终究还是咬牙忍住了。
一则怕挨父亲骂。
二则他性子纯朴,总觉得做事不能虎头蛇尾,此时他的手头上还有许多事要料理呢。
学堂很快就要建好了,这开了春,雨水渐多,得赶着在雨水绵绵之前,赶紧完工,现在工地上只有他在盯着,少了人,王司吏那边只怕分身乏术。
还有一个半大的孩子,同父兄一同投奔来此,可与父兄失散,胡穆对他倒是登记在册了,可若是户籍要办,终究还是要寻到他的父兄,倘若胡穆撒手走了,新顶替的人若要熟悉情况,可又要不知花费多少时日。
附近一个拾荒的老嬷嬷,许是家里人在去岁灾荒的时候都死尽了,胡穆见她可怜,已向上头恳请让这婆子负责匠人们的衣衫缝补,好歹寻一个由头,给一口饭吃。
只是此事,暂时也没着落,还需等待。
还有几个从直隶来的壮丁,来此做劳力的,这几人竟自己一面做工一面读书,竟也勉强能识文断字。只可惜,总还是欠缺一些,指望考上铁道学堂定是无望的,因而请托胡穆能否想办法留意一下劳力推举入学的指标,这样的推举,考试会轻松一些,专门针对的乃是在铁道上工作的劳力。
这些人,都是出身微寒的,居然能坚持一面从早到晚的做工,夜里只靠着报纸去识字,也几乎没什么人教授他们,胡穆见过他们写的字,也被他们拉着,当面通读了报纸,也不禁对这些人钦佩。
他读书时,当然读过凿壁借光的典故,可那毕竟是读书人,如今这样的劳力,且能做到这样的地步,且还实实在在发生在眼前,实在教他难以想象。
倘若他走了,这些人不免又要去请托新来的文吏,新来者也未必愿意用心留意推举的情况,可能这几个劳力便失去了希望。
胡穆但凡有退缩的心思,便一下子的发现自己手头还有千头万绪的事。即便解决了一件,来不及庆祝,不免又有了一件事等他处理。
于是犹豫再三之后,他决定还是继续待下去,还鼓励同族之人,不妨再待一待看,若等到了岁末,实在不能适应,再辞不迟。
人大抵就是群居于环境之中,受其时刻影响的。
从前读书,胡穆只觉得自己横竖都是个标准的读书人。
可如今,混迹于这三教九流之中,渐而开始相互的产生影响。
譬如许多和胡穆打交道的人,似乎也开始模彷胡穆总是备着一个手绢,他们没有手绢,便备一个粗布藏掖在身上,而不再用袖子直接擦拭鼻子。
还有人也开始学会了用青盐去漱口。
自然,胡穆也开始学会了跟寻常人一样,蹲坐于地,拿着荷叶包的饭菜,不顾形象地大快朵颐。
这里的菜肴绝不清澹,胡穆从前是害怕肥腻的,不似其他人,见着那带毛的猪皮,便好像过年似得!
可现在,许是每日的体力消耗也不小,饥肠辘辘
,却也习惯了这等重油盐的饭菜。
若是还有一点人生的感慨的话,胡穆也无法来得及去想象有多深,所能想的,也大抵只是感慨于自己从前所嫌弃的油腻之物,在许多人眼里,原来竟是山珍海味。
三个多月之后,学堂和医馆终于搭建起来了。
如此一来,那些原本只在工棚和茅屋里教授人读书,或者给人看病的大夫们,终于有了宽敞的地方。
尤其是直隶来的大夫,个个喜上眉梢,连连说这样好了,总算能正经地治病了。
他们从前所抱怨的,是条件过于恶劣,以至于消毒的条件不理想,绝大多数的伤口恶化,都源于此,而绝大多数的病患,都是外伤。
因而,他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在新的医馆里建立一个蚕室,听闻这里头,和京城里阉割宦官的地方差不多,就是防范于伤口感染的。
胡穆的一个堂弟,就在此教书,如今他也已进了新的校舍,人安定下来,尤其是条件变得理想,似乎也颇为愉快,更是再也没有提出请辞不干的话。
说也奇怪,当初他这堂弟可算是养尊处优,刚来之时,面对这里的恶劣条件,不免有牢骚。现在条件稍好一些了,虽远不如他当初在吉水时候那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只比从前稍稍改善,他便心满意足,竟很是愉快。
当然,其中改变最大的,竟是胡穆的嫡亲弟弟胡穗。
这胡穗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年纪最轻,他本是奉命去管理娱乐的。
所谓的娱乐,其实就是招揽来的几个草台班子,一到夜里,就开唱,伊伊呀呀直到亥时才休。
谁晓得这胡穗居然来了劲头,凑去给这戏班子写话本,而后教草台班子们去唱。
久而久之,他便算在这饶州颇有了几分名气。
当然,对于这个天性散漫的三弟,胡穆也是很无语的,每一次胡穗抽空来,若是因他的话本传唱之后,大家不满意,纷纷喝倒彩或者叫骂,他便愤愤不平,对胡穆道:「二哥,你不晓得,这些百姓有多无知。」
可若是新的话本,被人称呼快,他便红光满面地道:「二哥,总还算他们识货。」
当然,牢骚是不免有的,他甚至还义愤填膺,口里道:「现在最时兴的便是下海,百姓们就图个新鲜。可前些时日,我写一穷书生下海,在船上,却遇一小姐,此小姐因父母已许下了一官人,有了婚约,却因在船上,与这穷书生邂后,既有碍于世俗,不得亲近,却又彼此钦慕,最终这船遇到了风浪,躲避风浪时触了礁。海船倾覆,终究这书生与小姐,不免落了个生离死别,二哥,你瞧这故事多好,可偏到了大船倾覆的时候,看客们便闹,非要拆了戏台子不可,叫骂不绝。」
胡穆:「……」
胡穗便又道:「因而,我长了记性,便只好写下海之后,大船进入了汪洋之中,一书生穷困潦倒,却随船至一岛,那岛上遍布黄金和宝藏,更有许多国色天香的女子,这些女子个个婀娜,尽为绝色,无不倾慕这书生,看客们听了,便都拍手称快,大声叫好。」
「二哥,你说说看,这海上行船,能没有风浪吗?我大明才是中土之国,天下财富尽有,海外尽为蛮邦,女子蓬头垢面,定是面目丑恶,更别说有什么数不清的黄金和宝藏了。这些看客,真真不讲道理,却偏爱听这些,还乐此不疲,三五个绝色女子不够,此后还要十个八个……」
胡穗唉声苦笑。
可胡穆这兄弟,他的愁眉苦脸只是一时的,因为很快他就笑了,不出两个月,便有族人说他现在挥金如土,好不快活。
胡穆听了,很是担心,便忙是将胡穗叫来,当即就问:「你做了什么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