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人以群分 (第1/2页)
从康熙三十八年授陕西巡抚至今,噶礼已经到外放三年。
三年的地方大员坐下来,身上也带了几分气派,瞧着也富态许多。
不晓得是在御前的缘故,还是其他,他性子倒是多了几分内敛。
他面带激动,叩头道:“山西去岁大饥,蒙恩蠲免钱粮又动支仓粟普行赈济,百姓丁口无以报皇上主子大恩,愿在菩萨顶修建万寿亭一座,已在营造中,奏请恩准……”
后头跟着的地方官员耆老也跟着磕头,德高者又献苹果、山楂、梨子等鲜果。
康熙看着浩浩荡荡的百姓,看着噶礼道:“早说了不许惊动地方百姓……”
山中天寒地冻,张罗士绅百姓迎驾也耗费钱粮。
噶礼痛快认罪道:“是奴才想着给主子请安,疏忽了。”
见他老实认错,康熙也没有在众人面前下他面子的意思,沉吟着道:“民生艰难,山西既遇灾荒,百姓还需休养生息,万寿亭营造之事做罢……”
说罢,他望向旁边的十三阿哥,吩咐他将每盘鲜果取了少许,算是收了百姓心意。
噶礼已被叫起,看着康熙身后的太子。
不管他心里怎么想,皇家将他的侄女指进毓庆宫,就是将他分给太子的意思。
噶礼往京城送的端阳节贡与中秋贡,也都有太子一份。
眼下,不是该太子代皇上行事么?
怎么使唤一个小阿哥?
对于十三阿哥受宠之事,噶礼早有耳闻。
他又忍不住看其他皇子,四阿哥与九阿哥,也都是皇上宠爱的皇子。
从去年开始,圣驾出巡,必带太子,这是恩典还是其他?
外头天冷,看着跪地的耆老都身子颤悠,康熙就结束了接驾仪式,率领随扈众人的进了行宫。
九阿哥看着眼前的行宫,这还是早年修建的,是士绅捐建。
只看着这行宫的规模,就能看出山西的富庶。
看驾迎百姓的精神气儿,也跟其他地方不大一样。
九阿哥跟四阿哥小声道:“汗阿玛怎么想的?将噶礼放在山西,不是老鼠放在米缸中?”
噶礼是三十五年出头的,圣驾出征时随扈,协力后勤有功。
可是弹劾他贪墨的折子,当年也是一摞子。
四阿哥低声呵斥道:“慎言!”
四阿哥也不喜噶礼,可这是皇上亲自提拔的人,还是裕亲王的表弟,不是他们能质疑的。
九阿哥闭了嘴,不过心中倒是好奇了。
董鄂家那老太太到底是不是当过乳母?
外头奶兄弟的话是怎么来的?
可是皇父的乳母不是都得了诰封么?
董鄂家老太太并不在其中。
康熙要垂问山西地方军政,就留了噶礼问话。
噶礼道:“前几年梅河泛滥,连年灾荒,百姓多往河南逃荒,沁水知县赵凤诏缓征田赋、召回流亡百姓,鼓励植桑,疏通河道,政绩不菲。”
地方官外任,都要陛见。
康熙一听,就有了印象,点头道:“戊辰科进士赵凤诏,其父亦有大才,不错不错。”
原来这是去年上任的浙江布政使赵申乔之子。
浙江是天下财赋之地,官员操守最是重要。
赵申乔就是以为人清廉,得了直隶巡抚李光地的举荐,才升了浙江布政使。
康熙对赵申乔的印象极好,听着噶礼提及的这个小知县,也颇为满意。
九阿哥站着听着,想到了高斌。
要是高斌将香河治理的好,直隶巡抚会在御前大力褒奖么?
感觉不会。
对于巡抚大员来说,七品知县压根不入眼。
真要在御前要保举官员,也得是知府这个级别的。
这个赵凤诏要么是噶礼的心腹,要么就是噶礼卖人情给赵家。
赵家父子两人都是二甲进士,已故的赵申乔之父更是官至二品侍郎。
这也是累宦人家。
噶礼收了“孝敬”?
眼见着噶礼举荐这样的手下,康熙很是欣慰,道:“赵家家风清正,赵凤诏父祖都有清廉之名,既是地方父母,当也能清廉自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