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181 三足鼎立 (二合一)

181 三足鼎立 (二合一)

181 三足鼎立 (二合一) (第1/2页)

王振为何能做到宦官专权,力压群臣?
  
  除去皇权支持这一因素外,首先得去掉人品这个选项。且不说王振人品本来不怎么样,就算他高洁如圣人,只要还是个太监,文官就不可能被他以礼服人。
  
  接着得去掉学识这个选项,举人在宦官里面自然算超高学历,但在文官集团里面,连入门级别都够不上,没个进士功名你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人品学识俱不行,光靠美貌估计很难打动满朝文武……
  
  所以王振真正的核心技能,就在于他对人心的把控!
  
  无论是先帝明宣宗,还是后来的明英宗跟三杨,甚至早期太皇太后张氏都不例外。数代大明王朝的最高权利核心,都被王振给服侍的妥妥帖帖,把他视为心腹重臣。
  
  明宣宗朱瞻基是这样评价王振的:“振小心敬慎,秉性忠良,委以内书堂教学,授宫人书。”
  
  看到没有,就算抛开明英宗亦师亦父的感情不论,在明宣宗眼中王振也是个谨小慎微,恭敬忠诚的亲近心腹,让他去教导太监宫人们读书。
  
  去教书就意味着能获得“老师”的名分,从后世某光头死活不放弃黄埔军校的“校长”头衔,就能理解这个任命重要性,这也是王振在宫廷中掌权的起点。
  
  另外早期太皇太后张氏信佛,经常前往京师功德寺供奉,而且一去还留宿好几晚,引发了朝野内外非常大的不满跟非议。
  
  王振好歹也是举人出身,同样认为后妃流连于寺庙,不是什么好事情。以讹传讹之下,甚至会有损皇家名声,必须得想办法阻止。
  
  他不像文官群体那样,光靠一张嘴巴去说大道理劝阻。而是令人按照功德寺的佛像规格,仿制了一尊放在后宫之中,并且还让中书舍人用金粉抄写经书放置于两侧。
  
  能用行动去解决问题,王振其实就已经超越常人了。但他最聪明的一点还在于不揽功,做完这一切后让小皇帝朱祁镇去向太皇太后张氏进言。
  
  “母后大德,子无以报,已命装佛一堂,请致功德寺后宫,以酬厚德。”
  
  佛像到底是谁打造的,以太皇太后的权势能不知道吗?
  
  恰恰王振这“低调”的做法,既照顾了太皇太后的颜面,又压制住了后宫在外留宿的非议,更增进了太皇太后跟皇帝的亲情。
  
  有这么一个贴心的太监服侍办事,不被重视才奇怪了。
  
  至于最后的“三杨”,别的不多说,宦官进入内阁这个先例,就是他们给王振开的!
  
  对于人心的极致掌控,只要不存在无法调和的利益冲突,王振往往都会让对方感觉如沐春风,受益良多,甚至心中引以为知己。
  
  就好比对待沈忆宸,从最开始的殿试状元,到如今的掌军封爵。每一份筹码都卡在关键的时间点,如同雪中送炭一般及时,没有长久的敏锐揣测是做不到的。
  
  更重要王振还情商手段拉满,被沈忆宸拒绝后以他的权势地位硬是忍住没翻脸。相反还曲意逢迎,时不时出手相助一把,打造利益捆绑的既成事实。
  
  如果沈忆宸没有历史的上帝视角,不知道他是个奸臣,将与朱祁镇一起葬送大明王朝的国运。
  
  陡然间遇到这么个权阉“贴心”帮扶,还礼遇有加能达成自己目标,就真的没有一点心动跟感激吗?
  
  说实话,此刻沈忆宸是有些心动的。
  
  他心动的原因不是为了什么高官厚禄,一门两爵。而是明明知道历史走向,想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却无人问津!
  
  冒着革官问罪的风险,去阐述麓川、瓦刺的威胁,结果皇帝不信,群臣鄙夷。甚至夸张一点说,当面告诉瓦刺部也先,他日后将俘虏大明皇帝,估计就连也先本人也不信。
  
  这就是历史的惯性,短时间内很难扭转局势。
  
  如果直接依附于王振,靠着他的权势防备麓川死灰复燃,压制瓦刺部落崛起,相对来说会轻松简单许多。
  
  但同样沈忆宸很清楚,王振是个极端狂热的主战派。无论之前麓川还是未来土木堡,都是王振力排众议与皇帝达成共识,坚决要征战四方。
  
  一旦依附于他,沈忆宸可以想象在建功立业野心的刺激下,王振绝对会往穷兵黩武的方向发展,想着短时间内彻底剿灭蒙古诸部,达成青史留名的成就。
  
  以大汉、大唐的武德充沛,剿灭匈奴、突厥都是靠着数代皇帝不断分化,才获得最终的胜利。如今蒙古诸部都快要统一了,大明拿什么去剿灭瓦刺部也先?
  
  明太祖、明成祖都办不到的事情,靠“大明战神”明英宗吗?
  
  这样的话,就相当于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最坏的结果就是王振不死,明英宗也没被俘,边疆陷入战争泥潭,朝野提前党争内斗,天下百姓民不聊生!
  
  到了这一刻,沈忆宸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有可能大幅度的改变历史。
  
  并且他还没有丝毫把握,历史是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变,还是更坏的方向。
  
  看着沈忆宸久久没有回答,王山脸上浮现出一抹轻视笑容。也不知叔父到底看重这小子哪点,连封爵的筹码都抛出来了,这下恐怕是把书呆子给吓傻了吧?
  
  “状元公,考虑的如何,可别让叔父失望。”
  
  王山半催促半威胁的说了一句,他心中其实已经认定沈忆宸会答应了。
  
  “还望王同知告知王公公,他老人家的厚爱,晚辈感激不尽。但鄙人才疏学浅,恐不堪重任,此番好意心领了。”
  
  在王山诧异的眼神中,沈忆宸终究还是拒绝了。
  
  除了投靠王振本身的弊端外,沈忆宸还要维系着朝堂的平衡。
  
  因为在外界百官眼中,他如今不仅仅代表着自己,还代表着背后的成国公朱勇,以及泰宁侯陈瀛!
  
  土木堡战役之所以能成为大明王朝的转折点,其实军事上的失利,不足以成为决定性因素。后续瓦刺部内乱崩溃,直到万历帝都保持着军事上的优势,打仗完全不成问题。
  
  这与明末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军事力量大幅崩溃,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真正原因在于朝堂三足鼎立平衡被打破,代表武将的勋戚集团垮台,宦官集团被清算,从此文官集团一家独大。
  
  文官集团一家独大危害众所周知,明朝历史已经亲身演绎了一遍。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宦官集团一家独大就没问题。
  
  任何势力不受制约,不管它本质是好是坏,最终结果一定是绝对的权利,滋生绝对的腐败。
  
  沈忆宸投靠王振,某种意义上就绑架了整个勋戚集团,成为宦官跟勋戚的共同代言人。
  
  到那时候,自己就会与文官集团彻底决裂,陷入残酷的政治斗争不死不休。本来文官集团现在就势弱,杨溥逝世后更无一战之力,有几率被一波给打死沦为附庸。
  
  军政一体的危害,可能还超过文官集团一家独大,那就真玩脱了。
  
  王山目光短浅,只看到了王振抛出如此大的筹码,是为了拉拢沈忆宸。
  
  其实王振真正的目标,是站在沈忆宸背后的公侯勋戚!
  
  光凭沈忆宸自己一个状元公头衔,远远不够格王振去“礼贤下士”。
  
  听见沈忆宸的拒绝,王山立马变脸,语气阴冷说道:“沈忆宸,别敬酒不吃吃罚酒,这世上没几个人敢拒绝叔父。”
  
  “那就托王同知再转告一句,在下初衷始终没变,并未站在王公公的对立面。”
  
  当初在王山府邸面对王振拉拢,沈忆宸就是流露出自己并未站在王振对立面的想法,也与文官集团不是一路人。
  
  今日他再次明确了这个立场,只不过能否让王振接受,沈忆宸心里面没底。就如同王山所说的那样,这个世上没几人敢拒绝王振,更没有连续两次拒绝的人。
  
  不到万不得已,沈忆宸依旧不愿与王振为敌,哪怕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也没关系。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好,沈忆宸你还真是有种,走着瞧!”
  
  说罢,王振起身就拂袖而去。
  
  他性格本就骄横暴戾,如今沈忆宸还敢不给叔父面子,定然不会善罢甘休。
  
  而且不知为何,王山感觉对沈忆宸有一种心理上的排斥跟不爽。可能以往他接触的年轻人,面对自己无一不是毕恭毕敬,偏偏这小子不折腰还装逼!
  
  装逼是要付出代价的,等禀告叔父获得许可后,锦衣卫的诏狱就将多迎来一位“客人”,看你小子到时候怎么哭着认错求饶!
  
  王山阴鸷着脸离开,也是让屋外等候的青楼女子们,给吓的退避三舍,生怕因此而迁怒到自己。
  
  很快沈忆宸也从包厢走出,看着他出现,秦流霜靠了过去关切问道:“沈公子,你可安好?”
  
  “多谢秦大家关心,在下无事。”
  
  说罢,沈忆宸望着这群惊慌的青楼女子,还挤出了一个宽慰笑容。
  
  “沈公子,王同知不是大度之人,日后还望小心。”
  
  鼓足勇气,秦流霜提醒了沈忆宸一句,这句话可能给她带来极大的风险。
  
  “无妨,在下还有要事,就先告辞了。”
  
  沈忆宸不想多说,拱了拱手就转身离去。
  
  望着沈忆宸远去背影,柳儿面露担忧说道:“沈公子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不知可否化险为夷。”
  
  王山是这里的常客,他在京师恶名远播,一度敢强抢都指挥使妻妾,让大理寺少卿入狱受刑。
  
  沈忆宸这般正人君子,绝对不是他的对手,也不知他们在屋内谈了什么,让关系变得如此败坏。
  
  “还记得当初贺公子设宴的场景吗?会昌伯之子都被沈公子压了一头,他没有想象中那般文弱,柳妹妹你放心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