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火炮代差! (第2/2页)
换言之,装备九一式重炮的全是精锐甲种师团,战斗力稍次的甲种师团还不够格。
但不好意思,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九一式重炮设计理念诞生于1920年,基于一战经验所开发,而红牡丹重炮原型法制M1950型105毫米榴弹炮,则是基于二战经验,设计理念更是来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两者设计理念不同,研发背景和时代不同,由此产生犹如天堑般的性能差距。
九一式自重1.75吨,采用木质炮架结构,由骡马牵引,其机动性和载荷较差,无法达到摩托化作战标准,一门炮从行军转到战斗状态需要整整一个小时,一个炮兵联队则需要半天时间,最大射程10公里,每分钟射速4发。
红牡丹重炮战斗全重1.8吨,全钢炮架,双室液压制退机,车辆牵引,牵引机动性优秀和载荷优秀,可达到摩托化—机械化作战标准的区间,行军转战斗时间约十五分钟,满编炮团仅需一个小时,最大射程14公里,每分钟射速6—8发。
什么是火炮代差?
这就是!
红牡丹对九一式有着天生的代差优势,只要炮兵不犯傻,凭借全面碾压的基础性能,获取战场优势可以说轻而易举。
四公里,即是通途,亦是天堑。
一寸长,一寸强,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火炮,利用自身无比出色的射程优势,进行反火炮作战,只要成功敲掉日军火炮,战场火力权便牢牢掌握于手中。
最重要的是,作为凝聚二战实战经验诞生于冷战时期的大口径榴弹炮,M1950型榴弹炮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性能寿命可以贯穿整个二战而不落伍,这是其他同时期任何榴弹炮所不具备的,而这,正是余华坚定选择M1950型榴弹炮的核心原因。
“话说到这份上,那就期待红牡丹重炮的实战表现了。”领导点头,关心另外一个关键问题:“炮弹产量情况怎么样?”
“高爆弹生产线月产2500发,高爆燃烧弹月产500发,穿甲燃烧弹月产200发,共计月产3200发炮弹,目前第一条生产线初建,工人对设备暂不熟悉,等过段时间炮弹月产量会逐步提升到4000发的水平。”余华如数家珍般回应道。
李强正声说道:“军工局计划在三年内建设四条炮弹生产线,使炮弹月产量提高到2万发左右。”
“三年内,2万发,这个目标定的有些高了。”得到这个答复,领导眉宇微皱,对着李强说道。
如今内部形式一片大好,他可不希望军工局急功近利,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老首长,这个目标产量经过庄教授和余副组长商议讨论定下的。”李强听出了领导的意思,略微无奈,解释道。
“哦?!既然如此,那说明这个产量目标是有依据的,我支持。”领导闻言顿时改变态度,露出坚定的认可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