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真正的谈判在桌底下 (第1/2页)
二月十八日,北海镇和满清代表在蒙古河北岸的兵站开始办理俘虏交接事宜。
北海镇先是提交了第一批两千人的名册,由清军代表点验。清军完成点验,确认无误后,燃起火把通知蒙古河南面的大营,将第一笔赎金运送过河。
下一步北海镇就要检测清军给的赎金是不是真黄金了。为了确保金子不会被北海镇掉包,清军这边派出了由一个笔帖式和一个武官负责监督。
那位笔帖式看着已经五十来岁了,摘下帽子擦汗时,赵新注意到对方脑后的头发十分稀少。至于那个武官则是一名健锐营的协领。
检测的第一步是从金锭中抽样查看外观。因为纯度越高,色泽越深。
清代的金锭可不是什么金元宝,而是长方船型。由于黄金独特的延展性,表面会因为张力而出现弧度,所以古代的金锭都没有方方正正的。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清代,还是之前的宋元明,金银锭从来都不是由官方制作,而是民间铸造,官方监管。由于金锭比较贵重,所以商号一般都不敢在金锭里做手脚,保证足重足色。
官方只控制铜钱的铸造,所以户部的钱库中只有铜钱,也就是“镇库大钱”;并无官方制作的镇库金银锭一说,更没有大清金锭一类的东西,都是以讹传讹的臆造品。
从北京内务府运来的这批黄金,都是十两一根的标准金锭。正面位置上,左右两侧打着“赤金”的戳记,中间则是负责铸造的银号戳记。
第二部就要过秤检测了,一台电子秤、一个装有多半杯水的大烧杯、一根细绳、一个计算器就是全部的检测工具。首先将金锭过秤称重,并记录下数据;接着就是将装水的烧杯放在秤上清零;然后用细绳把金锭系上悬入烧杯的水中,等稳定后再次记录数据;最后一步就是计算,黄金重量除以排水重量再除以黄金标准密度(19.32),得到的小数就是含金量。
因为黄金的密度和铅的密度差着很大,所以如果对方用铅块刷金漆造假,也很快能通过这种办法被检测出来。
这种工作就不用赵新做了,民政跟来的几个人现在已经能熟练使用电子秤和计算器了。经过抽样检测后,十几个金锭最后的含金量基本都是0.95左右。
负责监督的笔帖式看着北海镇的操作一通眨眼,根本看不明白。无论是电子秤还是计算器都让他内心极度震惊。这可比秤砣和算盘好用多了!
他冲赵新拱手行礼道:“敢问先生,这两样要花多少钱才能买到?”
赵新胡诌道:“计算器五十两银子一个,这东西只要有光,就可以一直用下去。至于这个秤嘛,这是能称到丝的,你们没有电是用不了的。”
那笔帖式惊讶道:“电?您是说天上的雷电?”
一旁的武官则嗤之以鼻,一群妖人!
“是啊,好多东西没电用不了。”
“那请问如何才能将天上的雷电用在这上面?”
“呃,这里面的道理就很复杂了,说了你也不懂。”
那笔帖式心说这要真是引雷电才能用的东西,你白给我,我也不敢用啊!在他心里,赵新这些人已经成了使用邪术的妖孽了!
王远方看到检测后的结果,便对赵新道:“这黄金的含金量才百分之九十五啊!”
“行了,别计较了,这年月的黄金就这样。你没听说过‘七青、八黄、九五赤’吗?”
古代的赤金就是这么个水平,再说内务府金锭的含金量可比隔壁幕府的小判金要强多了。不过赵新不知道的是,在中国的黄金冶炼史上,到了乾隆年间有了突破性发展,首次炼出了九成九的赤金,这批九九赤金后来都被乾隆用于制作顶级金器了。
赎金点验无误后,北海镇开始逐按一百人一组放人。双方在清册上确认签字后,每一百人由清军代表带领过河。
到了二月十九号,交还的俘虏人数就扩大到了五千人,北海镇出动三个营一路押送。在和珅的授意下,满清这边也不管什么边民不边民的了,只要清册上有的一律都算。
到了第五天,最后一批俘虏就剩了二百多人。这些人包括了福康安、都尔嘉、以及北海镇在前年战斗中抓获的97名八旗甲兵和家生子奴才;那位誓死不降,曾多次越狱,当了好几个月矿工的黎大刚也在其中。
至于赵新他们在熊岛上抓的以萨木素为首的十二个甲兵,已经没必要回去了,北海镇当初在攻陷珲春城之后,已经将他们的家属都接回了富尔丹城。除此之外,还有两百多个汉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已经跟张方或是周和尚一样加入了北海镇的军政体系,还有一些人将会被运往虾夷地,负责那里的畜牧和垦殖工作。
北海镇这次除了归还活着的俘虏,还有战死者的尸体需要处理。去年战役过后,北海镇将收敛的清军尸体全部埋在了绥芬河南岸的一处山丘下。因为天气寒冷,清军这次并没有挖坟起出尸体带走,而是约定开春土地解冻之后,再派人来收敛尸骨。
就在福康安他们准备过河时,一个警卫突然来找赵新。
“首长,他们有个人说想见您。”
“谁?”
“就是负责核对黄金的那个文书。”
当赵新在几个警卫的陪同下见到那个笔帖式的时候,对方摘下帽子,笑呵呵的对赵新道:“赵大人果然言而有信!那么咱们就谈一下后面的事。”
赵新奇怪的看着他,问道:“阁下是?”
那人一拱手,微笑道:“在下姓刘,单名一个全字。”
当福康安回到清军营地,看到早已经等待他多日的和珅之时,一股股酸涩、感激外加耻辱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他从来没有正视过眼前这个人,即便是对方掌管了朝廷的钱袋子。他福康安要出兵打仗,不管是谁管户部,都必须要把他的军费凑齐。
在福康安眼里,一个靠着给乾隆溜须拍马的家伙也想跟自己攀交情?笑话!可如今.
福康安理了理袍袖,双手从下往上抬起抱手,冲着和珅行了一个长揖。
“致斋兄,大恩不言谢!我福康安记下了!”
“瑶林兄,使不得!使不得!你这是要让我羞死啊!”和珅吓了一跳,随即目光中闪过一丝得色。他连忙上前伸出双手扶住对方。“全赖圣天子庇佑,瑶林兄今日龙归大海,可喜可贺!”
福康安面色惨淡,苦笑道:“败军之将,致斋兄就不要笑话我了。”
此时帐内已经摆下酒席,和珅一边请福康安落座,一边道:“瑶林兄这话说哪去了!实不相瞒,皇上发来的密谕,每次都询问老兄的情况,让我务必尽快营救。如今瑶林兄能毫发不损,实在是万幸!临来之前,我已经去过府上拜见过老夫人。我和某人向老夫人发过誓的,一定要将瑶林兄全须全尾的带回去。”
福康安一听对方提到乾隆和自己的母亲,连忙起身面南而立,涕泪满面的下跪叩首道:“臣福康安愧对皇上!实在是个不忠不孝之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