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战鼓 (第2/2页)
炸药这玩意对于目前的北海镇而言,主要就是开山修路,其他地方还真用不上。这时代既没有碉堡需要去爆破,也没有坦克。如果真需要攻城或是攻陷要塞,几门D30就能解决,不行的话就再加上迫击炮。
赵新回来的第二天,监测站那边真的就发现了清军斥候的踪迹。这些家伙并没有一上来就扎进北海镇布设下的陷阱,而是在外围停留了一天。他们一般是先借用绳索等工具爬上大树远远观察,等觉得没有危险后,这才继续前进。
不过当这些人进入到离北海镇三公里的范围时,大部分人就回不去了。吴思宇专门调了三个连,在监控站的配合下,对这些清军斥候进行了围剿。恒吉和雅尔哈牵着瑟尔丹家的几条大狗,带着士兵们搜索。
这些躲藏在大山和密林间的清军斥候,被北海镇撵的上天入地无门,慌不择路。最后只有少数逃出北海镇监控范围的斥候才侥幸逃生,然后一路赶回宁古塔去报告。
看到这个结果,赵新则对于自己花费几千万Money布设的监控网络十分满意。
按照之前的计划,邓飞那边要到七月份才能回来。吴思宇和赵亮为了防备清军从海上攻过来,在码头沿岸修建了大量的隐蔽堡垒和两个炮兵阵地。赵新则给他们留下了一部分新采购的PKM通用机枪。
话说在赵新最近一批采购的军火里,包含了很大一部分PKM通用机枪。不为别的,便宜啊!全新的,单价三百五十刀,结实又耐操;其使用的7.62×54R子弹和SKS还能通用。
检查完北海镇的各处情况后,赵新抽空和沈家大小姐吃了顿饭,接着就匆匆赶回了双城堡。
两天后,陈青松终于抵达富尔丹城,全面接手后勤工作。
又过了一天,额鲁和瑟尔丹父子先后赶回,赵新召集刘胜、王远方、丁国峰等人,一起听取两人的情况汇报。
瑟尔丹等额鲁讲完了之后,这才开始说道:“我们回来的时候,珲春那边的清军数量已经到了三千人,都是从宁古塔调过去的。另外那位福大帅在三个月前就派出大批官员通告黑龙江和绥芬河流域各村庄部落,说咱们是一群强占国土的域外蛮夷。”
瑟尔丹这话一出,在场众人无不呵呵一笑。只见他掏出烟袋点上,继续说道:“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每年五月到六月的时候,就是德楞恩木城一年一度的赏乌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各部的费雅喀人、赫哲人、锡伯人、鄂伦春人都会去那儿缴人头税,再换一份粮米布匹回去。
就我打听来的消息,那位福大帅五月初的时候就派人去了德楞恩木城。说是宣谕各部,不许跟我们私下接触。
除此之外,从三月初开始,他就在珲春一带招募了两千多人,叫什么退蛮兵’,都是各村的打猎好手。我回来前听说还有不少人正在去珲春的路上。”
一旁的王远方道:“这个福康安够阴的。他不让边民和我们接触,这样边民就还以为我们是毛子。其次是招募边民当兵送死,我们就算是打赢了,这些边民对我们也没好感了。以后想要再笼络就更难了。”
丁国峰这时插话道:“要不让瑟尔丹大哥去各个村落帮着游说一下?”
赵新摇头道:“不行。他和雅尔哈现在都在清廷的缉拿名单上,福康安派人宣讲时肯定没有好话。”他说完又转头对瑟尔丹问道:“还有什么情况?”
瑟尔丹沉声道:“我回来的时候,看了一下沿途卡伦站的情况。现在从珲春到蒙古卡伦四百六十里的羊肠小道现在已经拓宽了不少,两辆马车并排走没问题。从蒙古卡伦到......”
刘胜打断道:“蒙古卡伦到我们这里多远?”
瑟尔丹想都不想,马上回道:“四百里。现在已经修了差不多三百里了。”
赵新问道:“有多少人在修路?”
瑟尔丹道:“七八千人是有的。”
赵新点点头,这才对众人道:“现在清军的情况基本上算是清楚了。我们那位阿中堂和福大帅自从来了吉林,主要就干了四件事。调兵、修路、通知各部、派斥候侦查。”
刘胜补充道:“还有劝降。”
众人一听都乐了。
“结合瑟尔丹和额鲁的汇报,看来他们就剩最后一步了,修路。一百里路,几千人修,几天也就差不多了。我估计清军已经在路上了。我们也应该出动了。”
这场会开完之后,双城堡启动作战准备。各连队开始战前通报,宣布作战任务。
丁国峰的任务是,带领额鲁的小队、以及胜海舟的一个营,沿西南方向前出五十里,执行战场遮蔽任务,引诱清军大部队进入预设阵地。
王远方这支队伍担负的任务最为重要,他将带领瑟尔丹小队、久藏和虎吉的两个营,向西穿过绥芬河,再向南进入穆棱窝集岭南麓隐蔽待出。等清军大队抵达双城堡后,迅速穿过拉特河,向西占领蒙古卡伦站,切断清军后退路线。
王远方他们最关键的是要保持和双城堡的随时通讯,以便达成准确的行动时间。充足的补给、一套电台天线和宝丽PRC-2090短波军用电台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携带品。
赵新和刘胜则带领剩下的三个营,在这里摆下阵势,等待福康安大军的到来。
六月初十,已经将养了近一年的乌坎贝,在德楞恩木城缴纳了一张貂皮的人头税后,带着发下的粮米和布匹,毫不迟疑的登上了开往宁古塔的雅克萨战船。与他同行的,还有七十名赫哲费亚喀人和鄂伦春猎人。
福康安发布的征召令深深的点燃了乌坎贝心中深埋的复仇怒火。当清廷的官员宣布征召令时,乌坎贝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响应。
虽然那些盘踞在西拉河的“鄂罗斯人”未必和袭击他家园的是同一伙人,但乌坎贝还是要去。他发誓要用手里的硬弓教训那群蓝眼睛、高鼻头的入侵者,为自己的妻子儿女复仇。
可怜的乌坎贝不知道,他完全找错了对手。而身在数千里之外的赵新也不知道,有一个远在黑龙江入海口的边民会来找自己“复仇”。
当战争的洪流开始激荡,没人知道自己会被卷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