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别管闲事 (第2/2页)
紫禁城古建筑屋顶檐部向外挑出,并略带上翘的弧度,形成优美的曲线,称为挑檐。
这种曲线形屋面檐口上翘的做法,遮蔽阳光少,有利于建筑内部的采光。
紫禁城古建筑挑檐做法与现代建筑挑檐有明显区别,现代建筑一般没有大的挑檐,太阳光透过窗玻璃直接进入室内,使室内明亮,但在夏季过量光线射入室内同时会带进大量热量,导致空调能耗的上升,且因为窗口亮度较高,给室内的人们带来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的干扰。
相比而言,紫禁城古建筑的大挑檐阻挡了大量直射光经由门窗直接直射入殿内,少部分直射光射入建筑地面,经由地面漫反射到殿内其他地方,外部直射光经过挑檐的过滤和遮挡变得柔和。
不仅如此,紫禁城古建筑挑檐做法在夏天有利于避免阳光在正午时间照入室内,而在冬天正午时分阳光则恰能照入建筑最深处,以获得建筑内部最佳的采光效果。
建筑内部的材料可反射光源,建筑材料对光照可产生明显的影响,古人利用反射率较高的材料将光线更加有效的引入建筑内部空间。
如宋代范成大著《桂海虞衡志》载有:“土人以石灰圬壁,及未干时以滑石末拂拭之,光莹如玉”,意思是在建筑室内的墙壁上抹上滑石后,墙壁会闪闪发光。
清代李渔著《笠翁偶集·居室部》载有:“石灰垩壁,磨使极光,上着也;其次则用纸糊,纸糊可使屋柱窗楹共为一色”,意思是用白灰粉刷墙面,再用纸糊,通过反光作用可增加室内的光线。
紫禁城宫殿建筑的采光离不开光线在建筑内部的反射,而这种反射作用主要通过墙体和地面材料进行。
紫禁城建筑内部有光润如玉的金砖地面、朱红的立柱和浅黄色的墙壁,其表面均有光泽,反射率较高;而建筑内部的青绿色的顶棚表面没有光泽,反射率低。
再有宫殿门窗使用的最好的高丽纸,这种窗户纸质量上乘、采光及防风御寒效果好,让紫禁城宫殿已经是此时国内采光最好的建筑,可在殿门关上的刹那,魏广德感觉眼中一片漆黑,片刻后才能视物。
只是在殿门前短暂的愣神功夫,魏广德就意识到自己御前失仪,急忙快步走向隆庆皇帝,在御书案前跪倒行礼。
“臣魏广德见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吧。”
御座上,隆庆皇帝开口道。
魏广德起身,身体依旧弓着,保持一副恭敬的样子。
刚才起来的时候,魏广德已经再次确认,大殿里,至少明面上没有看到有其他人在场,或许陛下又是和自己秘密奏对。
“李芳现在什么情况?”
魏广德刚定神,隆庆皇帝的问话声就传进耳中。
“启禀陛下,李公公的伤,郎中说要半个月才能好。”
魏广德不敢欺瞒,直接答道。
“李芳这个奴才,还是朕对他太好了。”
一开始听到隆庆皇帝关心李芳的伤,魏广德心里还生出一种希望,或许自己有机会说服陛下,饶他一次。
可接下来冷冰冰的话,让魏广德一下子如坠冰窖。
“陛下还是要爱惜自己的身子,不要因为李公公的些许不是气坏身子。”
魏广德只好道。
“枉朕对他如此好,之前那么多错事,朕都没有追究,只是让他在家闭门思过一段时间,没想到却因此对朕产生了不满,口出大不敬之言。”
隆庆皇帝语气中依旧有些恼怒的说道。
魏广德很想问他到底听到了什么,可最终还是一言不发。
有些事儿,知道的越少越好,特别是涉及到皇帝。
其实魏广德也不确定,在他眼前的李芳是否就是宫里的李芳,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就是这个道理。
先前的话,魏广德听明白了,李芳犯了错事,隆庆皇帝没有追究。
不过这种想法只在瞬间就破灭,他不能确定李芳在宫里的为人,可旁观者有啊。
至少他认识的陈矩就没有说过李芳坏话,这说明什么还用附言吗?
那些错事儿,应该是那些人在背后打小报告吧。
魏广德在心里有了想法,只是不能说出口,这东西越解释越说不清,特别是内廷的事儿。
“陛下宽仁,是臣等的福气。”
稍后,魏广德才说道,旋即躬身向隆庆皇帝继续说道:“但李公公毕竟是服侍陛下多年的老人,犯了错,该打该骂都是陛下一句话的事儿,臣本不该多言。
只是想到那些年在裕袛同舟共济的时光,实在不忍心看到他被关到大牢里受苦。
恳请陛下再宽恕他一次,放他从大牢里出来,若陛下还不解气,不若直接让他去南京城养老好了,也算全了和陛下的一段君臣之宜。”
“哼哼,你和陈以勤都是一路人,朕就知道你会给那个奴才求情。”
隆庆皇帝不悦道,“求情的话就不要再说了,你先前也说了,该打该罚都是朕说了算,现在朕就是要罚他。
先让他在大牢里清醒清醒,别觉得服侍朕多年,就可以对朕指手画脚。”
听到隆庆皇帝的话,虽然让魏广德熄了救出李芳的心,可也听出来,皇帝并没有要他命的意思。
只是恼他经常在他面前指指点点,这不对那不行的说词,不想见到他。
“可”
魏广德刚起个头,又一下子闭嘴。
不本来想说人关在大牢里,能不能把人放出来,外面人看了多不好。
可转念一想,人在刑部大牢也好,至少做什么对他们来说更加方便,若是转诏狱,虽然要可以进去看人,却颇为麻烦。
“今日叫你来,就是给你说一声,别在管李芳的事儿了。”
隆庆皇帝在御座上不紧不慢的说道。
“是。”
这场合下,魏广德也不会为了李芳和隆庆皇帝发生争执,实在没必要,先顺着皇帝心意,再另寻机会就好。
“内阁事务繁杂,别为无关紧要的事儿分心,这就是朕叫你来的目的。”
“臣明白了。”
“庄田的事儿,处理的如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