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将计就计,燕王大胜 (第2/2页)
“他们要是不给,那就是逼着我们再次反叛。”
脱鲁忽察尔的脸色有些难看,因为他的妻子就是阿鲁台长女,燕王的要求是让他们出兵去打阿鲁台,这等于是打自己的岳父啊。
虽说在草原上打岳父没多大关系,可他麾下很多部落都跟阿鲁台那边有亲家关系,这会让他很难做。
阿札施里的情况也差不多,看到脱鲁忽察尔不说话,笑道:“不要想那么多,以太师的能力,肯定不会被燕王追到,到时候我们也可以把燕王大军的情报告诉他。”
“燕王找不到太师,就只能返回去打鞑靼,瓦剌了。”
“鬼力赤那个家伙,我早就看他不顺眼了,他并非天可汗后裔,有什么资格执掌蒙古,号令我等。”
“乞儿吉斯部现在占据了草原上最鲜嫩的牧草,最广阔的土地,这不是他们应该得到的,太师前段时间给我来信,他已经联系上了北元太子本雅失里,太子去了撒马尔罕那边,或许能够得到帖木儿的支持。”
“太师说了,如果太子带着帖木儿的军队回来,那么我们就一起攻打乞儿吉斯部,杀掉鬼力赤,扶持太子登基。”
脱鲁忽察尔听到这话,也就放下心来,不过有些担心的说道:“燕王要求进入我军大营受降,这不会是他的诡计吧。”
塔宾帖木儿哈哈笑道;“你在担心什么,难道燕王还能将我等尽数屠戮不成,没有我们,他们怎么统治兀良哈,不过是跟从前一样罢了。”
话到这里,几人也同意了燕王的要求,就派遣李科德再次去往燕王大营。
数日后,燕王率领大军,进入到朵颜三卫的大营。
毕竟是臣服,面子还是要给的。
“泰宁卫指挥使阿札施里。”
“泰宁卫指挥同知塔宾帖木儿。”
“福余卫指挥同知海撒男答奚。”
“朵颜卫指挥同知脱鲁忽察尔。”
“拜见燕王殿下。”
天高气爽,在三卫大营,四人向燕王朱棣跪拜。
此刻三卫大营已经被朱棣大军掌控,不过四人也耍了个小心思,大营里只有四万人,其余的五万骑兵已经连夜撤走。
他们就准备带领这四万人跟着朱棣一起。
朱棣翻身下马,哈哈笑着将四人扶起来。
“诸位都是我大明麾下,此番弃暗投明,定然能够得到奖赏,且随我建功立业,到时候功劳少不了。”
听着燕王朱棣这话,四人提着的心总算是放下。
虽说觉得大明不会将他们如何,但也怕生出一些意外。
至此,两方同欢。
朱棣为此举办了盛大的宴会,调来了大量的酒水,并且把之前三卫送来的牛羊也烤了。
这让四人心疼不已,不过想着自己也能吃上一口,心里就平衡多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燕王的身边,没有看见朱高煦,朱高燧的身影。
而且燕王军中,似乎都是步兵,没看到骑兵,且人数好像也没有号称的二十万。
只是这个时候大营都已经被燕王掌控,他们一直都在燕王的身边,也没地方得到消息。
况且草原人,哪里会考虑这么多。
朵颜卫驻地在屈裂儿河上游,和朵颜山一带。
泰宁卫在塔儿河。
福余卫在嫩江和福余河。
三卫在决定投降后,就让麾下带领兵马返回。
朱棣早就猜到了这个可能,那天李科德走后,他就让朱高煦率骑兵两千,甲士三万,赶往福余河必经之路。
朱高燧同样是率领大军去往塔儿河。
在三卫中,朵颜卫最强,所以朱棣让张玉,朱能,率骑兵甲士四万,去往朵颜卫的屈裂儿河。
自己则去三卫大营接受受降。
数万精锐骑兵甲士,还是在埋伏的情况下,要是还打不过,那就自裁算了,省得浪费粮食。
“王子,王爷的意思是让我们先喊降,如若对方不降,再进攻,这样直接掩杀,怕是不好吧。”
副将有些为难的对朱高煦说道。
朱高煦冷哼一声:“我是主将还是你是主将,哪里来的这么多废话,听令就是,父王那边要是怪罪下来,也到不了你的头上。”
“全是投降,我等军功如何建立,先杀一批再说,且这些蛮子反复无常,杀了一批也能让他们老实点。”
听闻此言,副将也不能违抗军令,只能是抱拳作揖领命。
朱高煦打的是福余卫的兵马,等看到对方进入陷马沟,人仰马翻之际,当即号令火炮轰击。
随即甲兵以包围之势,骑兵随性突击。
一万余人,仅仅只不过一个多时辰,就彻底被击溃。
然而这个时候的朱高煦,根本就没有喊降者不杀的命令,就是让麾下士兵对福余卫疯狂屠戮,且还亲自下场。
士兵们可不管这么多,对于他们来说,人头才是功劳。
杀得越多,功劳越大。
在福余卫崩溃后,又屠戮了将近半个时辰,朱高煦这才下令降者不杀。
而这个时候,福余卫不过两三千人。
那些之前哪怕是下马投降的,也被强行杀了。
“如此功劳,岂不快哉。”朱高煦猖狂大笑。
很朱高煦不同,朱高燧还有张玉,朱能,就是按照王爷的意思来,将人围住后,就令其投降。
见着明军势大,也很识趣的投降,毕竟自家首领都已经在大营等降了,他们再反抗也没有意义。
朱棣这边。
次日三卫四名首领酒醒的时候,就发现了极大不同。
他们的亲卫,战马,全部被明军收缴,并且士兵也被关押在一处地方,完全没有要让其跟随作战的意思。
四人没有被关押,便冲到朱棣那里,喝问道:“燕王,你这是何意。”
朱棣笑着回道:“什么何意,尔等不是受降吗,那就应该有个受降的样子,昨日是给你们识趣的宴会,宴会过了,尔等自然要做那降卒。”
随喊道:“来人,怎么把他们给漏了,给本王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