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顽贼 > 第六百八十三章 重振驿路

第六百八十三章 重振驿路

第六百八十三章 重振驿路 (第1/2页)

军府衙门的耳房里。
  
  张元亨放下卷起的舆图,赵跻芳搬来一册册图鉴,将元帅府的粮道展现在众人眼前。
  
  自刘承宗去年做出筹备北征的要求,元帅府的陕甘青三省诸府便筹备军需物资的准备工作。
  
  在这方面,得益于元帅府在青海的军阀式高实物税,征收物资容易,转运军需却难上加难。
  
  因为他们的后勤,得从重建驿路开始。
  
  驿站就是兵站,它既能在战前战事作为兵粮兵饷的转运节点,也能在行军途中收整掉队军兵。
  
  但元帅府在陕西大部分地区,没有驿站。
  
  这事怪不得别人,虽然崇祯皇帝在陕西裁撤了一部分驿卒,把一些掌握武力的准军事人员放到了社会上,但驿路还是良好运行的。
  
  陕西驿路完蛋,都不能用始作俑者来形容刘承宗,他完全就是一手促成,基本没给别人模仿的机会。
  
  他从东往西走,拆了延安、庆阳、平凉的驿站铺司;从西往东征,兵马又毁了临洮、巩昌的驿铺。
  
  有限漏掉的几个,如靖虏的会川马驿、韦州的韦州马驿,曹耀拆了;凤翔府宝鸡的陈仓马驿,罗汝才干的。
  
  只有西安府诸驿,狮口脱险。
  
  不过虽然驿站没被毁掉,但驿丞、驿卒也在战争来临时跑了个差不多。
  
  导致元帅府的陕西驿路,几乎一片空白,必须重建。
  
  这就又出现一个新的问题,驿站的上级单位,元帅府没有。
  
  驿站自古用于军事,汉代隶于太尉,元朝隶属大汗,如今同样也不例外,不经省府,直接隶属中枢的兵部车驾司。
  
  元帅府的行政机构,始终受刘承宗的需要制约。
  
  他需要军器制造,于是有了工衙;他需要官员选任,于是有了吏衙;他需要管理藩属,于是便有了礼衙;他需要开支钱粮,于是又有了户衙。
  
  但他不需要法制来约束他,所以没有刑衙;更不需要有人在军事上指手画脚,所以兵衙是一个掌管低级军官与士兵升迁的残疾部门。
  
  元帅府一直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而是一支坐拥一省乃至三省的军队。
  
  在过去的时间里,他们的通信完全由军队内部的塘骑完成。
  
  直至如今,在各道驻军总兵的管辖下,恢复了一些驿站,但除了西康二府,别的地方都没有驿官和统一管理,只有那些残破驿城里常驻的一小队兵将,代为完成驿卒的工作。
  
  当然,在甘肃还有武威驿到三岔、黑山、宁边三站,因为路不太好走、沿途也没人,被曹耀恢复了元朝传统,不用马驿用羊驿,使的是经过驯养的羚羊,也叫黄滩羊。
  
  其实也谈不上驯养,那种需要大量开放土地的动物本来就不容易驯养,但是对每天跑来跑去的驿卒来说并不麻烦。
  
  只是给它们栓上铃铛,在两站之间来回觅食,熟练之后就能用来传递一些不太重要的消息,送到了就拿块盐砖舔一舔,跑得还比马快。
  
  但当战争来临,整个疆域的驿站进行统一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刘承宗为统管驿站递运,设立了兵衙车驾司,车驾司的郎中是他的马夫郭汝旗,也就是郭扎势。
  
  车驾司下面就辖了都吏、递发、马政、力士、草料五科。
  
  分别管辖人马车船调动、发放勘合符契、点验军马数量、驿馆守卫兵籍、各草料场及经费收支管理等事物。
  
  有了这个机构,修复驿路对元帅府就容易多了。
  
  因为建立驿路有两大难点,一在选址,二在选人,这对刘承宗来说都不是问题。
  
  过去的驿城位置都知道,只是有的被拆毁、有的被打烂
  
  、还有一些被弃置罢了,拨款重新修复就是。
  
  而驿站人选更简单了,潼关卫有不少魏迁儿手下的老驿卒,西康道上也有不少业务熟练的驿兵,都能调到陕西当驿丞。
  
  事实上不光兵衙,其他诸衙,在元帅府入主西安之后,都因为中枢统摄地方的缘故,同步进行人员的大量扩编。
  
  各衙按需增设诸司,以在刘承宗身边普遍接受教育的羽林担任郎中作为主官,随后各司按需开设诸科,抽调有各科工作经验的老兵担任大使副使。
  
  承运整理了文书册子,组织好语言,这才抱拳道:「哥,此次北路用兵七万,开战前需于前线备下三月之用,另外再运三月之用,也就是三十万石成粮。」
  
  「天量粮草,固原没有处理能力,要先在庆阳暂设军需局了。」
  
  刘承宗听着竟苦中作乐地笑了起来:「在内地打仗,运粮居然比边地还难。」
  
  元帅府在边地打仗,兵粮反倒容易,遍地马草,坐骑随走随吃;各地还有屯牧、土司供应肉食,省心许多。
  
  但是在内地不同,这是真需要运粮,不运输粮食就打不了仗。
  
  实际上此次作战,刘承宗和承运一开始准备的储粮大营,都是在固原。
  
  因为那边的地理位置合适,兰州和西安向固原运粮,都是五六百里、十一站地。
  
  内地驿站的距离位置,在设置上早有成规,这个要比刘承宗设立西康道、刘承祖北征天山时设立的天山道驿站科学得多。
  
  从西宁到康宁、从甘肃到天山,都是按军情传递的规矩,大概在百里一站。
  
  而内地的驿铺设置完善,传递军情用的是急递铺,驿站之间的距离,是以步骑行进速度设置的。
  
  以早上出发傍晚可以抵达的路途,来设置的驿站。
  
  因此兵粮以驿站划分路段,昼夜转运,十一站地意味着六日可至。
  
  兵贵神速,粮道也要快,越快,路耗越少,同时越快,口粮的保质期越长。
  
  但固原州的问题是,没人。
  
  与静宁州一样,刘承宗也没在固原州设立知州衙门,仅遣了个通判管理军民事,通判叫杨三元,是杨承祖的亲戚兄弟。
  
  固原历来就不是民州,当地驻军很多,百姓极少,甚至就连被打散的农民军都不愿意往那边跑,以至于杨三元报到帅府的丁口非常可怜。
  
  偌大一座固原州,民匠杂役,拢共九百多户,可怜巴巴的四千多口人。
  
  就这点人口,基本上没有能处理军粮的盈余人口。
  
  「暂设军需局的事,我的想法是在固原、庆阳各设一个,兵粮军需的输送,最好多路齐进,更加保险,西安向平凉的水路能走通吗?」
  
  听刘承宗问出这话,承运摇了摇头,道:「泾河船运,时断时续,有五站可走水路,从西安到平凉,可以车船交替运送,路耗不大,但准备工作多,船只车辆骡马目前还未凑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