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五代十国往事 > 第968章 太平兴国

第968章 太平兴国

第968章 太平兴国 (第1/2页)

新皇帝登基,照例舆论造势,我们来看一下大宋官方对赵光义同志的描述:
  
  “天生异象”
  
  老套路,天子的降生必定伴随异象。据说,杜太后当初做了一个梦,梦见有神人把太阳交给她,随后便身怀有孕,生下了赵光义。太阳的儿子就是他。
  
  当他出生的那个夜晚,产房被耀眼的红光充斥,就像着了火一样,且整条巷子都散发着奇异的香味。淄博烧烤了属于是。
  
  “卓尔不群”
  
  赵光义从小就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天生具备领导能力,属于孩子王;言谈举止皆透漏着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成熟稳重,相当早熟;好读书,爱学习,多才多艺,是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
  
  “工作履历”
  
  一句话,专业守塔三十年,剧终。
  
  登基之后,赵光义的做法可称中规中矩,先是全国避讳改名,地名、人名等都要改,例如义州改为仪州、义武军改为定武军、赵光美改为赵廷美;随后册封皇后;紧接着就是诏令赵廷美、赵德昭位列宰相之上。
  
  对“西北十四将”依旧采取了信任的态度,对他们的放权和赏赐有增无减,只是将“国服射手”马仁瑀移镇辽州,因为马仁瑀曾违反军令擅自调兵,进入敌境剽掠,因而与另一位将领李汉超有矛盾,赵光义赐酒劝和,随后便将马仁瑀调离工作岗位。
  
  用赵光义自己的话来总结,就是“凡机务边事,皆奉行先帝成规,不敢辄有改易。”
  
  唯一的实质性大动作就是诏罢太原之兵,叫停了“三征北汉”。当然,如果按照北汉的说法,比如,就坚称是宋军在太原城下吃了败仗而被迫撤军的,显然这是北汉人民的自我安慰。新主登基,手握兵权的大将回朝拜码头,这是常规操作。而且从诸权威史料的后续记载来看,北汉在太原城下力挫宋军的说法根本经不住推敲,后文会详述。
  
  除此之外值得推敲的就是赵光义迫不及待地改元。前文有云,通常情况下,新君都会沿用先帝年号,等到次年正月初一再改元。赵光义10月登基,12月就改元“太平兴国”。您多等两天,等到来年正月不行吗?
  
  不行。
  
  即位之初就改元,也成为后人诟病赵光义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认为这足以说明他的狼子野心,甚至将此认定为“烛影斧声”弑兄夺权的间接证据。
  
  也有人对此表示理解,认为赵光义的年号起得非常吉利,因为他马上就要延续太祖的统一之路,天下太平,华夏中兴,故名“太平兴国”,这一天当然来得越早越好。
  
  年号是一种重要的政治符号,赵光义急于改元,更多的是出于政治因素的考量,比如权力的快速过渡,只要改了年号,就与太祖朝彻底划清了界线,快刀斩乱麻。
  
  北伐大军在潘美、党进的带领下回归汴州;赵普、向训、张永德、高怀德、冯继业、刘廷让、张光美等地方节度们来京朝觐,拜码头,于是就有了太宗版的“杯酒释兵权”,次年3月,先是赵普被明升暗降,得到了“太子少保”荣誉称号,光荣靠边儿站,随后的5月,向训、张永德、刘廷让、张光美等皆被罢免了节度使,在制书中,赵光义同志还酸溜溜地解释道:“不敢以藩领之任重烦旧德也。”
  
  关于赵普的仕途起伏,后文将做专题;而至于赵光义的毕业寄语,则很有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大佬气质。
  
  大宋朝最高权力的转移最终得以平稳过渡,几乎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十几次最高权力交接中最平稳的一次。不仅内部团结一致,外部环境也是喜庆祥和,而这则要更多地归功于赵氏兄弟的苦心经营。
  
  自柴荣以来,就把祖国统一定为基本国策,一切改革都围绕于此,到了赵氏兄弟时期,更是立志于打造太平盛世。所以当我们分析太宗朝的时候,就不难发现很多改革措施都是柴荣的政策延续,太祖承袭柴荣,太宗又承袭太祖。具有连贯性的政策天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比如关于外部环境的打造。相比较而言,对内的改革措施会立竿见影,而对外部的改造和影响则比较缓慢,好比我们可以短时间内改变自己,却要花很长时间来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