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前人栽树(下) (第1/2页)
3,拔苗助长
“先帝党”们被徐知诰玩弄于股掌,然而此消彼长,东宫太子党们如雨后春笋,日益猖獗起来。
徐知诰对人才的重视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早在昇州刺史任上,就修建“延宾亭”,招揽到宋齐丘这样的阴谋家,权倾朝野重新坐镇昇州时,又修建“礼贤院”,招揽到了孙晟、陈觉等文化大V。徐知诰对知识分子的敬重根植于南唐政权的遗传基因里,使得南唐文风盛行,才给我们留下了一位著名亡国诗人——南唐后主李煜。
老谋深算的宋齐丘一眼就看中了陈觉,二人臭味相投、惺惺相惜,于是暗中结为政治同盟,各取所需。
当徐知诰准备废长立幼,传位给次子李景迁的时候,宋齐丘就向徐知诰推荐了陈觉,让陈觉充当李景迁身边的头号大谋士,为此,徐知诰还亲自找陈觉谈话,把李景迁比作自己,把陈觉比作宋齐丘,表示希望他可以像宋齐丘当年辅佐自己一样辅佐幼主。在谈话的最后,徐知诰还不忘警告他,说宋齐丘虽然有才干,但是政治立场有问题,你要引以为戒!
陈觉靠着南唐政坛风云人物——宋齐丘的大力照顾,很快平步青云,进入核心权力圈,并成为宋齐丘最成功的一笔政治投资。
宋齐丘的鼻子没有出错,陈觉的阴险狠毒丝毫不亚于宋齐丘,陈觉一手炮制了号称“南唐第一冤案”的“褚仁规被诬陷案”。
徐知诰篡权后,最终将杨氏宗族安置在了泰州,泰州城就成了淮南头号政治监狱,而这座监狱的监狱长就是泰州刺史褚仁规。
褚仁规很明白主子的意思,重新修筑泰州内城,他修城的目的不是为了国家基建,而是使这座监狱牢不可破,确保杨氏宗族不会越狱。他也因此很受徐知诰的嘉奖。
陈觉的哥哥就住在泰州,因触犯法律而被褚仁规判以笞刑,从而惹怒了陈觉,于是,陈觉就上疏弹劾褚仁规贪赃枉法、贪污受贿等等,并指使中纪委(侍御史)王仲琏一同上疏弹劾。
由于徐知诰感念褚仁规旧功,最终仅仅是将其罢官而已。而褚仁规颇为不服,上疏申诉,据记载,他的这封上疏言辞激烈,有失君臣大礼,因此触怒徐知诰,于是就派陈觉前去泰州详细调查。
这波操作很发人深省,陈觉是控告褚仁规的第一人,组织上却偏偏派陈觉担任专案组的组长。褚仁规懂了,于是急忙上疏,承认了一切罪名,最终被徐知诰下诏赐死。
这个案子看似简单,实际其背后确实一桩很容易被人忽略的政治斗争。
据史籍记载,褚仁规在泰州任上确实做了不少好事,而且工作能力非常出众,因此在公元937年12月15日,南吴政权把扬州治下的海陵县升格为泰州,并划割泰兴、盐城等四县隶之,然后提拔褚仁规为首任泰州刺史。
而至于褚仁规所做的“坏事”,史料上仅仅记录了包括陈觉之兄在内的两个事例,借以说明军人出身的褚仁规实行严刑峻法。不过细细追究的话,两个事例中的所谓“受害人”都是作奸犯科的犯罪分子,理应受到惩处。而且惩罚力度并不能算是“严刑”,比如陈觉的哥哥被判笞刑,在“笞杖徒流死”的五刑中,是最低的惩处力度。
所谓的“贪腐”问题,更是陈觉的恶意陷害。
陈觉的阴险毒辣堪与宋齐丘齐名,他先是制造谣言、操控舆论、带节奏,创作了大量文艺作品,“揭发”泰州官场的腐败,例如其中一首诗云“多求囊白昧苍苍,兼取人间第一黄”,“囊白”指的是白银,“第一黄”则是黄金,暗指褚仁规贪污受贿。
类似的这种无中生有、空穴来风的诗词歌赋,共有数千篇,陈觉秘密派人到街头巷尾张贴、散发,几乎一夜之间遍布扬州城的公交车站牌、公共厕所、电线杆……(凡写数千幅,诣金陵粘贴,事乃上闻)
当此事惊动了徐知诰之后,陈觉才抛出弹劾奏章,说褚仁规太不像话,搞得民怨沸腾……同时再有侍御史王仲琏的助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