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左良玉之死 (第2/2页)
同日,四国岛北部部分土地也被海水淹没。
截止到七月二十二日,本州岛全部、四国岛一部,九州岛一部,全部沉入海底,居住在列岛上面上万年的倭民——邪神的后裔们——基本伤亡殆尽,有超过三百万人在最近十日内全部死去,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他们的魂灵终于可以返回故乡,重新回到伸手不见五指的深海。它们也可以继续服侍那些全身长满触手,头上身上都是黏液的邪神。
从这个角度上说,倭人应该对太上皇表示感谢······
~~~~
二十二日,海啸渐渐平息,火山灰继续向东部飘散,齐军继续向对马岛撤离,倭国真正成为抛弃之地。
如果说倭国还有一定的战略价值,可以成为帝国继续征伐的港口,现在,经过这场超级地震洪水的袭击,各地优良港口损失殆尽,各处低地平原被海水淹没,不要说建设海港,连驻军粮食补给都不能做到。
这样的倭国自然再没有任何价值,让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族群自生自灭才最符合大齐利益。
七月下旬,幕府军不战而亡,各藩大名死于江户城中,各地幸存的大名纷纷向齐军投降。
德川幕府在倭国的统治彻底崩溃。
七月二十五日,困于四国岛、粮草断绝、遭受火山灰袭扰、绝望无助的郑森,在悔恨交加、担惊受怕中,旧疾爆发,突然去世。
郑森死后,余部海贼顿时土崩瓦解,争先恐后跑到九州岛投降齐军,大家都很清楚,有了这几场灾害,倭国今年冬天必然饥馑,到时候缺衣少食,几万人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待着,最后只有活活饿死冻死。
当然,还有部分顽固者誓死不降,表示要与刘招孙血战到底——虽然刘招孙现在下落不明——海贼们没有仁义礼智信这些虚文,也不管效忠谁,只要有钱赚就可以。.
于是零星几个主战派被其他人杀死。
郑森尸骨未寒,海盗们便走向内讧,接着马不停蹄的投降大齐,投降派占有绝对优势,所以投降进行的很顺利。
郑氏海盗投降后,同样坐镇四国岛的左良玉,这时候终于慌了神了。
早在齐军东征之前,老左就一直想看看风头。
他想等幕府军和齐军打得两败俱伤时,再出来收拾残局,这样以来,即便最后胜不了,好歹能在战后混个大名来做一做。
左良玉有幻想的资本,他麾下还有一万多明军,各人都配备有火器,他从山东逃来时,身上还带着几千两金子和三十多万两银子,这玩意儿在倭国都是硬通货,所以可说是粮草不缺。
不过仗刚打起来,左良玉就意识到情况不对,首先是各藩军队和齐军交手,几乎都是一触即溃,连精
锐凶悍的萨摩军也被刘招孙屠灭,齐军所向披靡,从九州一路打到江户,没有一支军队能拦住他们。
左良玉想起自己原先干过的事情,很多次都在刘招孙后面捅刀子。想来齐军肯定不会放过自己。
他越想越觉可怕,于是主动找来谋士商议对策,谋士深思熟虑一番后,向他建议,让左良玉将早先擒拿的前明伪三太子当成真的,献给齐国,投降大齐,换取活命。
这样的计划听起来未免一厢情愿,至少太上皇是不可能答应的。
可惜太上皇现在不知踪迹,议事权便交给了各兵团主官和几位内阁大臣。
到底该如何处置这些俘虏呢?
关于对俘虏的处置,大齐文武百官们议论纷纷,各人都有各人的说法。
邓长雄与赵率教王从之等人商议后,一致决定,将郑氏、左氏余孽立即处死。
而张溥和卢象升则认为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俘虏,将他们运回国内参与工作。
赵率教则坚持要求就地处死,谢阳出来说,沿海各处矿场已经招满了人,而且战舰运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运送这么多俘虏。
邓长雄说,撤兵行动带上太多俘虏,只会拖慢行军速度,保不齐后面还有其他事情发生。
于是众人终于达成一致,对投降俘虏及时侦查,有过任意恶行的,就地斩杀。
这也就注定了左良玉等俘虏们的最终命运。
趁着撤退的间隙,齐军又将九州各藩残余势力清理一遍。
尽管天灾人祸,还是有很多百姓逃出城镇,躲进深山之中。
事实上,由于各藩田地被摧毁大半,加之火山地震的波及,各地粮食产量很不容乐观,有限的粮食也被齐军无偿征收。
所以,那些大难不死躲入深山的倭民,最后注定会被活活饿死,无法熬过这个寒冷漫长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