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〇章 烽烟起 (第1/2页)
杨怀玉今日来钟浩这里,除了带了这张两石三斗的兴州弓,还带了一个重大的消息。
最近西北地区,发生了一件大事儿。那就是清涧城的城主种谔趁着西夏国相没藏讹庞带着西夏大军跟角厮罗的青唐军队在黑水谷大战的时机,突然出兵绥州故地,迫降了在绥州故地驻牧的嵬名山部落,并占据绥州故城。
说起来,这没藏讹庞也是闲不住的主儿!自从他以西夏那位七岁的小皇帝的舅父身份任国相以来,西夏国内的野利家族和山遇家族一直是他一手遮天的最大障碍,如今没藏讹庞终于除掉了野利家族和山遇家族这两个阻碍其专权障碍,并稳定住自己国内的局势,消除掉这两个家族的影响之后,便野心勃勃的想展示自己的军事本领了。
不过,这次没藏讹庞出兵的目标到不是大宋,而是西夏国南边的角厮罗青唐政权。李元昊在世时,曾经两次攻伐角厮罗部,但是都遭到了失败。如今没藏讹庞大权在握,他自认为其领军本领不在李元昊之下,因此便趁着角厮罗年老多病,其麾下三子争权的机会,带兵十二万,悍然发动了对角厮罗青唐政权的征伐。他迫切的想要证明自己的军事本领,不逊于任何人,哪怕是李元昊。
不过角厮罗虽然年老多病,其两个儿子又带着一部分部迁到了河湟地区,在事实上跟青唐政权决裂,但是青唐政权麾下的吐蕃军队也不是白给的。虽然没藏讹庞气势汹汹而来,但是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一开始,没藏讹庞带领的西夏军队都是小胜了几场,但是在黑水谷遇到青唐军队的主力,双方一场大战下来,没藏讹庞被角厮罗击败。不过角厮罗的青唐军队也是惨胜,而且西夏的军队毕竟数量多很多,因此双方进入僵持状态。
清涧城的城主种谔正是趁着没藏讹庞带兵跟角厮罗的青唐军队在黑水谷僵持的时机,突然出兵绥州故地,迫降了在绥州故地驻牧的嵬名山部落,并占据绥州故城的。
说起这绥州的事情,里面也有一桩公案。
景年间,李元昊悍然称帝自立,当今官家自然是震怒,随即下诏削去李元昊的官爵,并悬赏捉拿,宋夏之间正式撕破脸,由此掀开了宋夏战争的序幕,长达三年之久的宋夏战争全面爆发。
然而在这场宋夏大战中,尽管大宋地广人多,兵源充足,经济发达,但是在这三年的战争中却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甚至说是败得很惨。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这三场大战,尽皆败北。
而随着这三场大战败北,大宋原有的一些控制区域,被西夏人占据。比如府州北面的丰州,便是在好水川之战后的麟府丰之战中,被西夏人占据的。
这绥州也是在这宋夏战争中,大宋被西夏人占据去的地盘之一。
三川口之战时,李元昊派大军攻占了整个绥州地区,并包围了延州,并在三川口打败了来援助延州的大宋军队。后来虽然李元昊撤回了延州的包围,但是这绥州却一直占据着,大宋一直也没能夺回。
虽然在大宋版图上,一直画有绥州,但是这绥州在实际上,却一直是被西夏人实际控制着的。
这跟大宋的版图上有燕云十六州,但是却被辽人实际控制还不太一样。那燕云十六州在大宋建立前,就是人家辽国的的地盘,那时割让给辽国的后晋也是承认的。虽然后周和大宋一直没有承认这件事,但是在法理上,其实那燕云十六州说是辽国土地,也说得过去。
但是这绥州虽然被西夏人军事占据,大宋一直没有承认是西夏国土,而西夏也从来没有宣称这是他们国土,因此这绥州名义上还是大宋国土。西夏人虽然不宣称这是他们的疆域土地,但是却一直实际领有,若是他们宣称这是他们疆土的话,大宋定然也会倾力夺回的,西夏人得不常失,所以双方也就默认了这种状态。
当然这种情况下,在这些大宋被西夏占据地区,宋夏之间的角力自然是少不了的。
西夏占据绥州,可随时威胁到大宋重镇延州,而大宋却无力夺回绥州。因此在此背景下,宋将种世衡向那时任延州知州兼永兴军路安抚使的范仲淹建议:“延州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左可致河东之粟,右可固延安之势,北可图银夏之旧。”
范仲淹答应了种世衡的请求,令其在延州东北二百里修建城池,以阻挡西夏人从清涧城攻击延州。于是,种世衡分宽州城之半,缘冈阜高下之势,将城池蜿蜒向南延伸至清涧河畔,在很短的时间内修筑起了一座土城,建起了一座抗击西夏的新屏障。城池竣工之后,当今官家亲自钦赐城名曰“青涧城”。
青涧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它东据黄河,西绕黑水,钟楼官山前后耸峙,延安扼险之地。岗陵重叠,奚谷深阻,左可致河东之粟,右可固延安之势,北可控沙漠之地,屹为延之冲。
清涧城修建成功之后,确实发挥了阻挡西夏南侵的作用。因为清涧城正修建在官山险要处,当真是“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咽喉之地,所以有“北锁榆塞,南通关洛“的作用。?大宋守住这清涧城,便能阻挡来自绥州的西夏军队的威胁,令后方的延州可以安稳。此后,大宋有了“守清涧则延州安”!
因此,这清涧城对于大宋在延绥地区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清涧城不但是大宋阻挡西夏军队从绥州之地南侵的的要塞,其实也大宋图谋恢复绥州之地的桥头堡。
这清涧城修建完成后,便由种世衡在此驻守!只不过种世衡驻守了没几年便去世了。不过在其死后,这清涧城城主又成了其子种谔。
说起这种世衡和种谔钟浩倒是并不陌生,或许如今他们还不是那位威名赫赫,不是那么被大宋人熟悉,但是再过几十年,这种家军将为大宋百姓广为熟知,他们将会成为西军的中流砥柱。
历史上,种家子弟祖孙五代从军,几代皆有将才,数十人战死沙场,被大宋百姓称作“种家军”。其实到了北宋后期,种世衡创建的种家军,比杨家将的名气要很多大,比杨家将的作用也大很多,只不过杨家将后来来被半晌了舞台,被渲染得出了彩,而种家军却走进了线装书,被文字湮没了,所以在后世这杨家将的名声要比种家军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