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袁绍自己人 (第2/2页)
陶谦已经与青州交恶,如果趁着他们在与王芬交战的时候,从琅邪国出兵偷袭青州背后,那对于青州来说,会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
熟料陈暮却微微一笑道:“大哥放心,陶恭祖进攻兖州失利之后,已经没有胆子在出手,何况如今徐州自己内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哥尽管放心。”
“那我们应当何时进攻?”
刘备问道。
陈暮说道:“应先派人联络公孙伯圭,下个月一同进攻冀州。”
“善!”
刘备感觉到鱼竿有些跳动,轻轻一拉,一条鲤鱼就被勾了上来,在阳光下甩着波光粼粼的尾巴,竟然是一条金尾鲤鱼。
到了八月,一辆辆运粮的车队浩浩荡荡地从临淄开赴平原国前线,到现在为止,青州也总共只修了两条水泥路,但却是交通要道,一条是胶莱平原到临淄,另外一条是临淄到平原国。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不管是何时,粮食都是战争中最大的基础,当兵吃粮在乱世中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只要你手里有粮草,就可以招募更多的士兵。
而就在青州开始准备战争存粮的时候,此时的冀州,却处于一个古怪的气氛里。
王芬病倒了。
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去年就大病一场,一直没有痊愈。
冀州太尉府邸,王芬的长史辛评才刚从后厨出来,与那位经常给王芬煎药的医师打了个照面。
到前门的时候,就看到了司徒陈逸,司空荀和,以及其他公卿们进了府邸里。
其中也有郭图、审配、耿武、闵纯、李历、刘惠这些人。
太尉府主簿荀谌也在其中,他与辛评不着痕迹地点了点头,辛评便走入其中,与诸多公卿们一起进去。
这次王芬没有在外面大殿上,而是在自己的卧房。
众人进去之后,就看到他躺在病床上,周围奴仆服侍着汤药,但脸色苍白,气若游丝,连汤药都已经难以下咽了。
其实最近这几天来,随着王芬身体日益苍老,大家都能够感觉到他或许已经到了天命的时候。
毕竟七十多岁的老头,在汉代算是长寿,寿终而寝也正常。
只是作为如今冀州的缔造者,自中平元年以来,执掌冀州近十年,他的个人威望达到了顶峰,如果此时王芬出现什么意外,对于冀州来说,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现在众人来到太尉府,其实不仅仅是王芬召集他们,准备做给自己安排后事,其实也是想要询问一下,有没有一个可以继承他遗志的人出来。
一行人陆陆续续来到王芬房间,荀和与陈逸来到床边探视,就看到王芬勉强挥退了奴仆,对他们说道:“公舒,子良,你们来了。”
“文祖公,病情如何,好些了吗?”
陈逸过来关切询问。
“唉,都老了。”
没想到王芬并没有回答,只是看到陈逸与荀和头上的白发,忽然感叹道:“我们这些人,也该腐朽地进入棺材里了,未来,是年轻人的天下。”
二人相顾无言,王芬七十多岁了,荀和与陈逸也已经年近六十,父辈们在三四十年前经历的党锢之祸,仿佛就在昨日。
荀和沉吟道:“文祖公,你今日唤我们过来,是有何事要安排?”
王芬咳嗽了几声,惨笑道:“我自知大限将至,也是该把冀州托付给你们了,今日过来,是安排后事。”
“文祖公......”
后面诸多公卿无不悲戚,可人生不就是这样?
生老病死,常态也。
哪怕是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到了最后,不一样也得死去?
他们早该看透了,这世上,本就没有长生。
“好了好了。”
王芬看到他们的样子,却是笑了笑说道:“我看得很开,只是记挂冀州,记挂天子,不然的话,我早就想回乡安度晚年,今日请诸位来,就是想问问,以后谁可以接任冀州牧?”
是冀州牧,不是太尉。
实际上现在的冀州实际掌控者,还是王芬这个太尉兼冀州牧,他的主要职权来源,是州牧而不是太尉。
毕竟从正常的职权划分来说,州牧是实权,而太尉则隐隐有些是虚职的味道。
所以如今冀州的三公九卿,也可以说是摆设。
真正能够发号施令的,还是王芬现在掌控的州牧大印。
众人互相看看,有人毫不犹豫地道:“司空可以继任此位,司空为八俊之次荀公之子,名望满天下,当为众望所归。”
“子良公也可以,三君之后,人心所向。”
九卿们纷纷推荐荀和陈逸。
其实王芬叫他们来,也是这个意思,想要让他们二人其中一个接替。
可荀和却摇摇头道:“我便算了,老夫的年岁也不小,身子骨大不如前,何况与文祖公相比,我之威望又如何担得起冀州之大业,还是子良来吧。”
王芬在冀州的威望是怎么来的?
从中平元年担任冀州刺史,将冀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经济发达,百姓富裕,在民间的威望极高,所以他才能坐稳冀州牧的大位。
要知道袁绍在汉末的名望是相当高的,可袁绍在冀州也得盘着卧着,不敢轻举妄动,就是因为王芬在冀州根深蒂固,远不像后来摘桃子的韩馥那样没有根基。
而荀和呢?
比王芬差得远,何况荀和的年纪也不小了,年近六十,有心无力,自然不愿意接手冀州这个摊子,所以他推荐相对比他小几岁,且还是陈蕃之子,名望更高的陈逸来。
哪料到陈逸听到这话,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道:“不行,我不行。治理冀州乃国家之大事,我才能比之文祖差了百倍,如何能担当起大任?”
王芬皱起眉头:“你们二人莫不是在推辞?这可不是在礼让的时候,此时冀州已是风雨飘摇,正需要你们来辅佐天子方可。”
荀和苦笑道:“若我有此心,何须推辞礼让。只是我与子良之才,以及威望远不如文祖,谈何能继任此位?不过文祖,你家不是有两位公子,听闻长子素有贤名,何不继任冀州?”
公子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指诸侯儿子,到了汉朝,虽然没有像春秋战国时期那么严格,但也是指达官贵人之子。
王芬在历史上被抄家灭族,但此时并没有,所以还是有两个儿子。
可听到荀和谈起自己的儿子,王芬叹气道:“一个整日胡作非为,一个又只知道诵读经书,对做官毫无兴趣,若非如此,我又怎么可能希望将冀州托付给诸公呢?”
不是王芬不想把这份家业传给儿子,而是他的儿子跟陶谦的儿子一样,都是对政治不感兴趣,不愿意做官的人。
简单来说,就是庸才,无能之辈。
王芬活着的时候还好,等王芬一死,要真的是这两个儿子继位冀州牧,恐怕刘备公孙瓒和洛阳那边,轻易就可以杀到冀州,将他们生擒。
“这这这.....”
“公舒与子良真的不愿意接任吗?”
“诸公,冀州危矣呀.....”
听到王芬的话,众人面面相觑,如今勉强能担任起冀州牧的荀和陈逸不愿意,那么其他人就更加没有威望。
这样一来,等王芬死后,冀州岂不是没有了一位能主持大局的人?
冀州怕是要危险了。
而就在众人担忧之际,一直在旁边沉默许久的韩馥,忽然说道:“袁绍四世三公,威望甚高,且袁本初年轻力壮,有又大才,或许可以接任冀州牧,辅佐天子再造大汉。”
袁绍?
众人听到这个名字,一开始还有些疑惑。
可片刻后,所有人眼睛都亮了起来。
是了。
袁绍也是党人呀。
早在中平年间,他与党人之间的关系就极为亲密。
当初带兵进洛阳,就是他在党人的指示下做的,现在也该是到了党人回报袁绍的时候!
嗯。
自己人,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