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三国小霸王 > 第2516章 歪打正着

第2516章 歪打正着

第2516章 歪打正着 (第1/2页)

吴国虽兴起于中原,对骑兵的重视却由来已久,中军设骑兵五部,每部五千人,规模与步卒同等,数量之大,远超西汉、东汉的南北军编制。
  
  骑兵的消耗远超步卒,最大的开销就是战马。并非所有的马匹都能当作战马,一百匹马中能挑出三五匹真正的战马就算不错了,尤其是对甲骑而言。战马的适用期又短,黄金时期不过三五年。过了这个年龄,再充当战马就有些勉强。要保持骑兵的战斗力,战马必须及时更换。
  
  即使是适龄的战马,战时为了保证体力,还要喂粮食。战马食量大,一匹战马顶得上四五个士卒。
  
  在这个时代,战马绝对是奢侈品,即使孙策兴工商,不差钱,却也供养不起这么多战马,更不可能随时随地带着两万五千骑兵四处巡游——那会拖垮地方财政——大吴的中军骑兵大部分都在规划中,并没有满员,而且离满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孙策的计划中,中军骑兵真正满员要等到迁都洛阳之后。幽并凉稳定,中军五部骑兵轮流戍边,保证洛阳常驻两部,一万骑兵的编制就够了。大部分骑兵在三州戍边,既能保持骑兵的战斗力,又能减轻供养马匹的消耗。
  
  眼下在洞庭湖只有中军羽林骑千余人,五部骑兵由中都护朱治率领,留守都城建业。
  
  得知曹操组建了大量骑兵,不仅留守建业的中军骑兵要赶到战场,而且要增补缺员,就算不补齐两万五千骑,至少也要保证一万骑,才能满足战事需要。
  
  换句话说,至少要增加一万骑兵。
  
  五千骑兵就意味着一万骑士,一万两千套甲胄、武器,一万两千匹战马,各种费用加起来,等于增加八万步卒,也就是现有的中军开支要增加两部。粗略的说,每个月需要增加十六万石粮食、三千万军饷的支出,按现在一石两百多钱的粮价折算,每个月开支六千万钱以上,一年近八亿钱。
  
  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尤其是粮食,很可能让刚刚平稳下来的荆楚粮价再一次飚升。
  
  接到消息,匆匆赶来开会的荆楚大族代表一听,如遭雷击。短暂的死寂以后,有人跳了起来,破口大骂曹操倒行逆施,不得好死。接着又有人骂益州大族利令智昏,垂死挣扎,将来都该族灭,子孙永世为奴。
  
  场面之混乱,情绪之激烈,言语之粗鲁,即使负责召集会议的杨修、杨仪有心理准备,还是惊得目瞪口呆,但他们能理解荆楚大族的激动。对户口百万的荆楚来说,一年七八亿的确不算什么大数字,可若是这么发展下去,谁知道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新的开支?军费预算已经高达百亿,再增加下去,总有承受不起的那一天。
  
  万一再像黄忠在宕渠遇到的情况那样,打上一两年不见分晓,那就真成了彻头彻尾的灾难。
  
  在一遍遍仔细核对了预算后,荆楚大族代表们几乎绝望了。
  
  从账目上看,一年八亿还只是基础支出,没算开战时的损耗。一旦开战,战马损失,将士伤亡,武器消耗,会让开支进一步升高。
  
  而针对益州的全面备战,增加一万骑兵也是必须的。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取得最后胜利的可能。
  
  战争的开销有多大,成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要从他们荷包里掏出的金币,而不仅仅是个数字。
  
  更让他们绝望的是,到了这一步,就是想打退堂鼓都不可能了,能打得打,不能打也得打,想中途而废是不可能的。
  
  反复商议后,荆楚代表提出,既然曹操疯了,益州疯了,全州动员,那就不是荆楚两州的问题,大吴其他各州也应该全力以赴,倾国以战。因此,请陛下下诏,召各州大族一起来商议。
  
  孙策从谏如流,传诏各州推举代表,齐聚洞庭议事。能来的都来,不能来的可以上疏议事。顺理成章,在汝阳议政的贤良文学也要一起迁过来,继续参政、议政。
  
  这么多人,如何安置就成了问题。
  
  于是,以长沙相刘先、武陵太守桓阶为首的江南名士们联名上书,请求出资筹建岳麓书院。就在洞庭湖南岸的岳麓山下新建一个书院,用于安置来与会的代表和读书人,并作为议政之所。
  
  荆楚原本一体,襄阳书院是荆楚人的书院,也没什么分歧。如今荆楚分家,襄阳书院自然成了荆州人的骄傲,与江南的楚州没了关系,楚州人心里多少有些不开心。这次借着陛下驻跸楚州的机会,建一个属于楚州的书院,不仅是楚州的脸面,更是与荆州人较劲的好机会。
  
  听到这个消息,荆州人嗤之以鼻。一个书院不是有房子就行,还要有大儒,襄阳书院前有蔡邕,后有宋忠,都是当世大儒,你们楚州有谁,屈原吗?
  
  此话一出,楚州人集体暴走,险些和荆州人打起来,闹出荆楚内讧的笑话。
  
  不忿归不忿,楚州四郡的确没有能和蔡邕、宋忠相提并论的大学者。不过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蔡邕也不是荆州人,荆州可以请外地学者,楚州为什么不可以?
  
  经过一番商量后,有人把目标盯上了赵岐。
  
  赵岐是关中经学名家,更是《孟子章句》的作者。天子爱民,推崇《孟子》,赵岐所著的《孟子章句》大受欢迎,请这样一位学者来坐镇岳麓书院更代表了岳麓书院对新政的拥护,而不仅仅是研究传统的经学。
  
  更难得的是,赵岐九十多岁了,身体还不错,再坚持几年就是人瑞。
  
  蔡邕学问再好,能活这么久吗?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随即上书请诏。赵温是翰林院学士,请他担任岳麓书院需要得到天子的同意。
  
  听说了相关的争论后,孙策欣然同意,并建议楚州贤良以《孟子》学为发端,进一步拓展学术范围,好好研究一下如何爱民、利民,教化百姓,将民生、民本落到实处,为新政指引方向,提供建议。
  
  赵温年纪大了。虽然挂着翰林院学士的名份,人却不在朝廷,一直在关中老家。得到圣旨后,刘先就派使者胡腾去关中邀请。不料事情出了意外。胡腾赶到关中后,才知道赵岐已经被关中书院聘为祭酒,出面邀请的人正是主持关中新政的荀彧。因为是家乡的书院,又有官方背景,所以赵岐毋须请旨。荀彧又忙,把这事给忘了,还没向朝廷和翰林院报备。
  
  得知事情原委之后,赵岐很是过意不去,向胡腾推荐了一个好朋友:刘熙。
  
  刘熙是北海人。赵岐当年逃亡江湖时,曾在北海住过好多年,与刘熙有过交往,知道刘熙不仅博通五经,擅长训诂,对《孟子》也很有研究。况且刘熙刚刚六十出头,正是一个学者最好的时光,如果能出任岳麓书院祭酒,会对楚州四郡的学术有极大帮助。
  
  胡腾不敢怠慢,请赵岐写了一封推荐信,立刻赶往北海。为了预防万一,胡腾又写信给刘先,通报情况,并请刘先再物色几个人选,防止刘熙也被人请走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益州还没有平定,太平却指日可待,各地都在筹建学院,有名的学者供不应求,刘熙有这样的名声,青州未必肯放人。
  
  刘先收到胡腾的消息,也意识到事态严峻,岳麓书院的房子好建,祭酒难请。他和桓阶等人商量后,决定再向天子上书,请求委任孔融为教授,作为祭酒备选。孔融的经学水平略逊蔡邕一筹,和宋忠不相上下,文章写得极好,又有圣人后裔的身份,是成名多年的名士。若能请他出任岳麓书院祭酒,也不算太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