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1章 识势 (第1/2页)
我该希望孙策来,还是希望孙策不来?
荀彧站在齐腰深的荒树野草之间,不停地问自己。蒋干已经走了,只有鲍出站在一旁,四周静悄悄的,清凉的晚风吹过博望苑,荒树沙沙作响,野草随风摇摆,仿佛在点头,又仿佛在摇头。
“令君,天色不早了,该回去了。”鲍出小心翼翼地提醒道,见荀彧没什么反应,又加了一句。“要不然夫人会担心的。”
听到夫人二字,荀彧如梦初醒,应了一声,转身向大门走去。虽然博望苑早就荒废了,四周的院墙坍塌了大半,到处都可以出入,但荀彧还是习惯从正门出入,而且会刻意走小门,哪怕正门只剩下空荡荡的一个门框。
赤眉占据长安时,这里曾是一处据点,几乎所有的木头都被拆去烧火,名贵木材打造的门窗也不例外,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还剩下了门框,或许是因为与石质的墙体嵌得太紧,取不下来的缘故。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作了土。”荀彧轻声吟哦着,心中说不出的凄凉。他理解蒋干选在此处见面的意思,孙策不相信朝廷。皇家无情,连父子都杀得血流长安,更何况异姓权臣。可是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还要谈,只是为了封王吗?他迟早是要鼎立新朝的,封不封王又有什么意义?
荀彧神情有些恍惚,木然地向前走。鲍出亦步亦趋,生怕他会摔倒或者撞到什么东西。他觉得荀彧今天有些不对劲。实际上,荀彧这些天一直不对劲,就像突然老了几十岁似的,经常走神,走路时也会发呆,有几次如果不是他提醒得及时,荀彧差点撞在树上。
鲍出非常担心,虽然已经是四月,天气转暖,可是早晚还是有些凉。荀彧身体不太好,受了凉可不得了。他护着荀彧上了车,吩咐了一声,又提醒荀彧留神,马车便向长安城急驰而去。
马车有些颠簸。这条路虽然是官道,却年久失修,跑得快些便颠得厉害。荀彧得了鲍出的提醒,倒也不碍事,只是经过太学的时候,不知怎么的又想起赵岐的奏疏。赵岐说,吴郡的官道修得很平整,马车跑起来又快又稳,堪比驰道。现在想起来,赵岐说得并不准确,长安的驰道也不平,未必比得上吴郡的官道。
荀彧又叹了一口气。
回到住处,唐夫人已经准备好了晚餐,正与一个侍女站在门口等候。马车停下,唐夫人迎了上来,扶着荀彧下了车。四手相握,荀彧的手有些凉。唐夫人瞋了他一眼,却什么也没说。两人进了门,侍女赶去厨房,从灶上取出食物,送到堂上,摆好碗筷,又准备了水和布巾,供荀彧舆洗。
荀彧净了面手,与唐夫人一起坐下,看着一眼剥好的橘子,又想起孙策来。饭后吃一个橘子,是孙策的习惯,长公主写信时告诉唐夫人,唐夫人觉得不错,就照办了。
荀彧想了想,问唐夫人道:“夫人,你说,是让孙策来长安好,还是不让他来长安好?”
见荀彧不吃饭,却又问这么古怪的问题,唐夫人心疼的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道:“你让他来,他就来?你不让他来,他就不来?”
荀彧茫然地看着唐夫人。唐夫人哭笑不得,起身挪到荀彧面前,拿起碗,塞到荀彧手中。“你啊,赶紧吃饭吧,别想那么多了。孙策来或是不来,根本不由你做主。你想得再多又有什么用?不如放宽心,好好吃饭,好好休息,养好身体,跟他好好斗一斗。”
荀彧眨了眨眼睛,忽然自失一笑。“可不是么,他来不来又岂是我能做主的。不仅我做不了主,陛下也做不了主。”他顿了顿,又道:“他迟早要来,区别只在于怎么来。既然如此,那还是来的好。”他用力点了点头,仿佛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对,还是来的好。”
说完,他捧起碗,喝了一大口粥。
——
并州,龙山。
贾诩站在山坡上,看着清澈的溪水从脚下流过,眉心微蹙。
赵衢拱着手站在一旁,看似欣赏山景,并不关注贾诩,实际上注意力一直没有离开贾诩的脸,根本没看见一点风景。他千里迢迢地从长安赶来,与贾诩谈了几天,贾诩一直没有给他想要的答案。眼看着他就要返回长安了,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他非常想从贾诩口中得到一个确切的信息。
但他又不能说得太直白。贾诩虽然也是凉州人,但他是董卓的旧部,又和孙策关系匪浅,谁也不知道他心里的真正想法。在贾诩做出决定之前,他不能将所有的底细都透露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