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6章 三管齐下 (第1/2页)
士孙瑞心中一凛,轻轻咳嗽了一声。皇甫坚寿也反应过来了,朝廷根本不敢和孙策开战,真要出了人命,朝廷不仅不能为他们报仇,反而会追究他们的责任。
他们一路走来,看得清楚,就以目前的形势而言,朝廷若能整合诸州,也许有机会和孙策一战,但凉州未定,冀州尚未结盟,并州又作壁上观,朝廷仅凭冀州和幽州是无法击败孙策的,朝廷也下不了这个决心。至于几年之后,那就更没希望了。
士孙瑞心头涌过一阵悲哀。朝廷已经尊严扫地,孙策根本没把朝廷放在眼里,这简直是自取其辱。他从皇甫坚寿手中取过长刀,横刀而立,手指拂过刀刃,无声而笑。“好多年不杀人了,也不知道能接将军几合,不自量力,请将军莫笑。”说着,将衣摆提起,掖在腰带间,左腿向前迈了半步,双手握刀,高高举过头顶。“扶风士孙瑞,敢向将军请教。”
孙策冷笑一声:“那倒也是,你们手握大权,杀人只是一句话的事,何须亲自动手。”
士孙瑞眉心紧蹙。“将军何出此言?我与你孙氏无仇无怨……”
“你与我孙氏的确无仇无怨,但是与袁氏呢?别人不知道,我可清楚得很,你可是王允的左膀右臂,杀袁氏满门,你手上无血,难道心里也没有一丝愧疚?”
士孙瑞的眼角抽搐了两下,深吸了一口气,慢慢放下长刀。“将军说得对,瑞平生无憾事,唯一不安的便是此事。我死有余辜,不过其他人与此事无关,还望将军网开一面。”
孙策笑道:“你不用担心,我留下你只为此事,不会影响你的公务。你想向朝廷报告什么,大可以写一份详细的报告,我派人用六百里加急送往长安,比你们快。”他顿了顿,又笑道:“你觉得我会怕朝廷知道吗?”
“将军磊落,真是难得。”士孙瑞将长刀还给皇甫坚寿,转身向前走去。皇甫坚寿紧紧跟上。孙策冷笑一声,回头看看杨彪,拱拱手。“杨公,我并无苛责之意,只是这士孙瑞是当事人之一,不得不向他讨个公道,还请杨公不要多心。”
孙策提及袁氏满门时,杨彪的脸上就没了血色。袁氏被诛杀满门时,他也在长安,但无能为力,只能看着袁氏血流长街。此时孙策用此事斥责士孙瑞,他心里也很不好受。这时听说士孙瑞是当事人,他有些意外。“他……”
“回头再和杨公细说。”
孙策知道这件事就是袁绍和王允等人谋划的,杨彪并不清楚内情。士孙瑞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谋诛董卓是他和王允共同策划的事,但论功行赏的时候,王允将功劳全部揽在自己身上,士孙瑞跟没事人似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件事和他有关。至于秉承袁绍的意思,借董卓之命杀袁氏满门更是隐秘事,了解内情者屈指可数。即使是李儒也只能猜测,手里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士孙瑞与此有直接关联,否则早就公开了。孙策也只有依情推测,并不能断定。好在士孙瑞坦承不讳,倒是省了好多麻烦。
杨彪与孙策相处这么久,也知道孙策是个有分寸的人,没有再说什么。
孙策将士孙瑞等人带到大营,看管起来。他限制了士孙瑞的自由,却不折辱他。严格来说,士孙瑞最多算见死不救,没有太多的直接责任。他既不是倡议者,也不是执行者,只是在有能力救人的时候没有尽力而已。孙策留下他,为袁氏讨还公道只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士孙瑞知兵,他是皇甫嵩之外为数不多有能力掌兵的朝中重臣。论用兵能力,他比黄琬还要略胜一筹。
这样一个人既然送到面前,自然不能让他再回朝廷去。
软禁归软禁,谈判继续谈,孙策召来张纮,让他负责这件事。士孙瑞知道自己处境不妙,朝廷也没有资本讨价还价,问明孙策的要求后,便写了一封详细的报告,由孙策送往长安。
在送出士孙瑞的报告时,孙策给蒋干写了一封信。
——
天子几乎同时收到了杨彪的报告和士孙瑞的报告,得知杨彪丧失信心,将自己卖了三亿钱,士孙瑞又被孙策识破行藏,软禁在太湖,天子心情焦灼,立刻派人召荀彧、刘晔前来议事,又派人召司徒掾刘巴与会。士孙瑞外出的这段时间,刘巴全权主持司徒府,已经是无名而有实的司徒,与宫里的荀彧、刘晔一道,成为天子倚重的三个少壮派大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