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瞒天过海 (第1/2页)
董访率虎豹骑退后三里后,冥思苦想了好一会,一时间还是无法决断。虽然说有三个选择摆在面前,不过,无论那个选择都有利有弊,都不是什么好选择。
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当然是不顾一切,低着头直接冲过去。不管前面有什么障碍物,有什么陷阱,都可以用战马超强的冲击力撞开,以人和马的血肉之躯填平。这听起来很残酷,不过在冷兵器战争时代,这是很常用的战术。
很多战争的胜利就是以人命堆出来的,成王败寇,只要打胜仗,没有人会在意你是怎么取胜的,甚至没人会介意你的部队损失多少人,取胜的代价有多么巨大。
但是,现在面对的是恐怖的蜀军,以蜀军之前表现出来超强的野战能力,在这种已经构筑好防御工事的情况下,别说自己这区区三万人马,就算是三十万他也没把握冲得过去。
若是换了一位猛将做统领,或者脑袋一发热,不管不顾就下令全力突击,直接冲过去了,可是,董访是读书人出身,他的头脑更冷静,想法也更多,在开始一项行动前,他会思考很多,会衡量得失。
说得好听点,这叫谋定而后动,说得不好听,这叫优柔寡断。他略一考虑,第一时间就放弃了这个明显是去送死的方案。第二个方案是绕路而走,这可以避开眼前这些蜀军的主力,可是却要花多两天时间。
两天时间,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据情报,援军正被蜀军围在一座小山上,等着他们去救援呢。两天,谁知道蜀军在这两天内会不会消灭掉这五万援军。
这也并非不可能,潼关来的援军还不是一个照面就被蜀军消灭掉了吗,可见这些蜀军的攻击力有多恐怖。一个照面能消灭三万人,那么用二天消灭五万人也在情理之中了。
况且,谁知道敌人在那段路上还有没有埋伏,如果有,那是不是再绕路?再绕路那就不是两天三天的事了,到时候就算赶到地方,还有意义吗?
退回长安是最安全的,也可以避免虎豹骑这支魏国最后的菁华受到损失,但是,这也意味着,这次任务的失败。
皇帝给自己的任务是全力接应南线的援军,避免他们再被蜀军消灭,避免长安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可是,自己连救援部队的影子都没见到,遇到敌人一刀未出,一仗未打,就退回去,皇帝会怎么看自己,朝中大臣会怎么看自己?
就算皇帝不追究自己放弃接应援军的任务,朝中大臣也会弹劾自己畏战不前吧。
董访纠结了好一会,无法决断,抬头一看,天色也晚了,好吧,那就休息一晚,明天再说吧,有一个晚上去考虑,说不定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计议已定,董访派出斥候到附近寻找合适的宿营地。由此可见,董访还是懂兵法的,知道宿营地不能随便选。千万不能小看宿营地的选择问题,选一个好风水的宿营地,在遇险时往往能逢凶化吉,如果选择了一个险地、绝地做宿营地,很可能会莫名其妙遭受重大损失。
这不是迷信,而是包含很多科学原理的一门学问。著名的例子就是马谡,因为过于自负,选错了宿营地而导致兵败,最后被诸葛亮挥泪而斩。
很快,斥候来报,在后面两里之处,有一处地点适合做宿营地。董访又率领部队再退后两里,找到那处地方,下令安营扎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