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四处火起 (第1/2页)
上回说到,午夜时分许昌东市燃起了熊熊烈火,京兆尹紧急派出“消防队”去救火,并且将所有的衙役都找回来协助救火,因为在这个建筑物多用竹、木材料的年代,火灾是十分恐怖的事情,由不得他不重视。而且东市商铺林立,商家们各种货物堆积如山,一且烧起来比普通民居中火灾后果更严重。
这个时候的“消防队”设备简陋,救火手段落后,他们有水车,就是用马车拉着一个装水的车厢,但是却没有那种可以喷水出来的,俗称“水龙”的水管,救火手段主要还是靠人手用木桶、脸盆装上水,然后泼到火场去。这样落后的手段可想而知,遇到火灾能起什么作用。
东市的大火已经连成一片,别看那些“司耀”部门和衙役这会好像弄得很热闹,又是浇水又是扑打火苗的,实际上谁都知道,这片火海已经没办法救了,只能等它们烧完了自己熄灭。现在他们能指望的是第二种防火措施——隔离带。
古代人也认识到防火的困难程度,所以在城市规划方面就已经考虑到隔离带问题。他们建造房子时,都是一片片的,每一片就是一个“坊”,坊与坊之间一般会相隔一定距离,这样,火情就不会由一个坊蔓延到另外一个坊。
当然,这种一个坊一个坊的分布形式还不止防火这点好处,还有防盗、方便实施宵禁、方便官府对坊民管理等诸多好处,这里就不一一累述了。
那些救火的人现在就是期望着大火将这一片都烧完了然后自然熄灭,当然,在一些离隔离带离这里还较远的方向,他们也尝试在离火场一定距离的地方拆掉一些建筑物,搬走易燃物品,目的是人为地制造一片隔离带出来,以减少这场火灾的损失。
正当京兆尹以为这件事就要这样结束时,突然有手下来回报:“西市也走水了。”
京兆尹被吓得手一哆嗦,刚端起的茶杯差点掉地上。西市不同于东市,东市档次较低,无论是这里的商家还是这里的顾客多数是社会地位比较低的平民百姓,这里卖的东西也是一些档次较低的东西。
都是些什么蔬菜水果、农副产品、农具、锅碗瓢盆、粗布麻布等日常生活用品等等。而且都是很便宜的货色。市场环境也很是脏乱差。
这个时代哪里有当官的为平民百姓说话,所以东市走火,京兆尹预计自己只会被上官责骂几句就完事了。
但是西市不一样,西市的商铺几乎就是达官贵人们开的,每家商铺的背后几乎都是朝中有人。西市的商铺卖的也多数是贵重物品,什么绫罗绸缎啊、珠宝玉器啊、古玩书画啊等等。
这些地方要是有点什么闪失,那损失就巨大了,远不是东市可以比拟的。如果西市的火情也如东市那么严重,他就准备迎接朝中众位大佬的怒火吧。搞不好这个京兆尹也就当到头了。
京兆尹不敢怠慢,马上命令所有“消防队”队员和衙役都转移到西市去救火,至于东市,现在谁还管得了那么多,只能让他们自求多福了。
同时,他也敏锐地感到这件事情有点不寻常,怎么今晚那么巧东西两市都走水了呢?是不是有什么人想闹事呢?想到这里,他也顾不上去想这件事之后自己会不会受什么处罚了,连忙起程亲自去找执金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