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意外收获(中) (第1/2页)
大明的禁海措施那是全方位立体式的,不光从律法上严厉打击出海之人,而且还从根子上入手,对航海的种种方式也进行了毁灭与打击。这其中,既包括毁灭流传下来的海图,也包括对原有海船的毁坏,以及将打造海船的图纸方法的销毁。
其实在早年的永乐年间,在一代航海先驱郑和的摸索与实践之下,大明已对周边海域有了极其清晰的了解,同时在海船的打造上也是领先世界的。那时几下西洋的宝船就是那个年代里的航空母舰哪。
可偏偏随着一些保守而固步自封的官员掌握了话语权,这一切就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朝廷不但不再于航海一事上花费精力与金钱,反而将原来的一切都全部毁掉。比如正德朝时的名臣刘大夏,就曾销毁过诸多前朝留存下来的珍贵航海资料。
连朝廷里都是这等做法了,民间的情况自然更加严格。那些能出海的船只都被官府收缴后毁掉,有的只剩下了一个躯壳,有的干脆被劈了当柴烧。就此,中华民族出海的可能就降到了最低,这种现象直延续到几百年后,被侵略者用坚船利炮轰开国门才告结束。
而在如今的万历年间,民间居然私自存放着造海船的图纸,光这一点,就足以把私藏的人家全家都给流放到边地去了。而当这是被发现在漕帮总舵,情况就变得更加严峻起来。
杨震在听到胡戈的提醒后,才笑了起来:“这点我自然清楚,我只是奇怪他们这么做有何目的。难道说严环居然有心走海上的贸易吗?他有这个胆子和能力吗?”
确实,在朝廷的严厉禁海之下,虽然民间依然有出海走私的,但那些要么是实在没什么活路铤而走险的,要么就是在地方地位特殊,官府只能睁只眼闭只眼的,但显然漕帮这两条都挨不上哪。而且海上行船可与运河里完全不同,难道漕帮中人会不知其中区别吗?
胡戈当然给不了杨震答案,只能怔怔地看着杨震:“那大人的意思是?”
“这个嘛,待我们问过严环他们后,自然就有答案了。”杨震嘿地一笑道:“现在他们人已尽数落在咱们手里,难道还怕他们不肯招供不成?而且我觉着这事儿应该不简单,深挖下去应该会有所收获。”
顿了一下后,杨震又把手中的海船图纸放在了桌子上,问道:“在漕帮那边还有另外收获吗?”
“其他倒是没有太大问题了,除了大人之前为诱使他们上钩而给他们的银子已被我们收回了大部分外,他们确实穷的叮当响了。”现在都是他们自己人,胡戈说话也很是直接。
杨震点点头,正想说什么,胡戈却又突然想起了一事道:“对了,我们在一个偏僻的所在找到了一封信的残迹,显然是他们在发现咱们到了之后匆匆焚烧掉的。”
“哦?那信在何处?”杨震闻言便来了兴趣。对方越是不想被自己发现的东西,往往价值越大。
见杨震果然对此有些兴趣,胡戈赶紧叫来一名兄弟,从他手里拿过了一个托盘,上面正放着一封烧得七七八八的信纸,只能依稀看出其模样来。
杨震接过这封信,眯起眼睛,就在烛火下仔细地辨认起来。还别说,这信确实被烧得有些厉害,整体都焦黑了不少,很多还成了黑灰,只有开头还能依稀辨认出几个字来:“祸……若……帮……激……徐”杨震极力分辨着眼前的字,但半晌也就能看出这么几个字来。
在确认再看不出任何字来后,杨震便把信搁到了一边,如今毕竟不是后世,不可能用化学检验的科学手段来使被烧掉部分的字显出真形来,那就只能从这几个依稀的字上面去推断信中意思了。
见杨震凝神思索,胡戈忙挥手叫那兄弟退下,而他自己则也屏息敛神,静等杨震回神。
半晌之后,杨震猛地睁开了双眼,露出了若有所悟的表情来:“这信应该是给徐家的,而目的,我猜应该是求救。显然,是严环他们在发现自家处境之后,想到了向徐家求救。而这个徐家,我想就不用多猜了吧。”
“华亭徐家!”胡戈了然地一点头:“这事还真大有可能,在这儿能帮到他们的,也就只有徐家了。”
“是啊,不过我却有一点很好奇,他为什么就会认为徐家肯帮他们呢?这可是劫夺官盐的重罪,就是徐家也没那个胆子碰吧?他严环会不明白这一点?是他病急乱投医,还是说另有原因呢?”杨震想了一下,却不得要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