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恨海难情天 (第1/2页)
浪花是海上的奇景,它像一位舞蹈家,能使人抛开烦恼。
浪花的起伏,像一段怪异的音符。声音的强度被误认为是天上的雷鸣。
海水中的波浪一个连着一个向岸边涌来.有的升上来,像一座座滚动的小山;有的撞了岸边的船只,溅起好高的浪花,发出“哗......哗......”的美妙声音!
海浪一次又一次强有力地向岸边击打着,它不再关怀岸边的礁石,它企图吞没整个大地……
放眼遥望大海,海水那么蓝,使人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纵是名师高手,也难以描摹。
如此美景,杨德荣来不及尽情地欣赏,也无暇欣赏。
杨德荣和米华,乘坐香港客运轮渡,以港商的身份,在台湾基隆港上岸,以外发生了。
杨德荣在南京卧底时,曾追杀过他的情报三科科长岳黎明,此时就是基隆港码头的边检指挥官。
杨德荣别无选择,他趁对手还没有发现自己,从轮渡的甲板上紧急跳海
看着有人跳海,岳黎明的部下,在岳黎明的指挥下,一排子弹朝海上凶猛的扫射过后,血水染红了一片海水,使其慢慢变成一抹“红云”。
在血染的海水SH浪卷起一层层浪花,那是对逝者灵魂的送行。
在血染的海平面SH鸥低鸣,那是对逝者亡灵的哀思。
海涛声声,那是对逝者灵魂的召唤,归来吧!您的家人期盼您早日回还!
第六感觉告诉米华,丈夫杨德荣一定是遇见了自己昔日的"对手"。虽然米华并不清楚杨德荣当年在南京做了什么,杨德荣从始到终也没有详细告诉米华自己在南京究竟为党做了那些工作。米华只是在自己的婚礼上皮毛的听过阿水讲的一星丁点。虽然米华无法想象卧底的危险,但她知道在自己的心中,丈夫就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此刻,米华深深的知道,丈夫用自己的生命在保护自己。
其实,同样,米华用自己的身体,自觉不自觉的掩护了杨德荣。
如果杨德荣和米华携手那怕再往前走一步;
哪怕前面甲板上准备下船的人,个头再稍稍矮那么一点点;
那怕当时杨德荣推米华的力度再小一点点,米华身体的摇摆幅度和速度再小一点、慢一点,岳黎明就有可能发现杨德荣。毕竟,在南京,他们曾“同事”将近两年,也斗智斗勇了两年。而且岳黎明暗中监视调查杨德荣也非一日之功!在南京玄武大道上追杀杨德荣,是岳黎明调查的必然,也是政治斗争的必然。
如果不是信仰不同,也许岳黎明和杨德荣会成为好朋友,因为他们都是法律系毕业的青年军官,虽然毕业的院校不同,但他们有专业上的共同语言,是报国的一腔热血让他们自觉不觉的走到了一起。也正是不同的信仰,是本该成为好朋友的一对爱国青年,却成了生死冤家。
“兄弟,你说将来国军胜利了,共军投降了,国家稳定了,你想干什么?”在南京时,岳黎明曾多次问杨德荣。
“这事还用问吗?当然是做法官,为民伸冤,除恶扬善。”
“英雄所见略同!”
岳黎明自觉不自觉的伸手紧紧握着杨德荣的手。
虽然在岳黎明调查杨德荣之前,他并不知道杨德荣的真实身份,但共同的志向使他的内心好像与杨德荣很近很近。
在南京,在临江红袖茶楼上,望着滔滔的江水,滚滚东去不回头,杨德荣和岳黎明也曾慷慨激昂的在一起探讨时局,指点自己和国家的未来。然而,在同一片国土上,是政治,是信仰让他们变成了势不两立的政敌。
杨德荣和岳黎明,在政治上的信仰,谁能评说他们的对与错呢?
站在各自政党的立场上,他们都是优秀的军人和优秀的情报工作者,他们都是自己服务的政党的忠诚卫士。
看着海面上泛起一片"红云",慢慢变淡,和海水溶为一体,米华悲伤、难过,难以发泄的痛苦,使她直觉胸闷气喘,两眼冒金星。
看着杨德荣再也没有浮出水面,米华欲哭无泪,痛不欲生,几度压抑的心理使米华的身体难以支撑,她朗朗苍苍几近昏厥。
“您需要帮助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