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进退维谷,身陷重围(四千字大章) (第2/2页)
加之,北伐之战,联军损失数十万部队,需要两三年时间恢复,才有机会继续与燕军作战。
张雨亭,王政文,吴捷邵快速渡江南下,准备训练新军,专门对抗燕骑,温知明却想将联军留下,共同抵抗燕军,争取保住江北势力。
温知明心似明镜,蜀与燕主动分裂,却与联军伐燕,无疑是捅了马蜂窝。
此番联军大败,燕军被吸引至西线,江北势力肯定会成为新的战场,若没有联军在协助,蜀军怕很难对抗燕骑。
更重要,燕军若有机会渡江,蜀国孤悬西面,不可避免成为燕军率先攻击的目标。
思前想后,温知明没有任何解决方法,相反,有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感觉。
南面,杀气腾腾而来的林枫,率领部队迅速北上,在他预料中,五国联军得知岳云山军团大败,该积极备战,与燕军进行一场决战。
那时,燕军全力以赴,争取一战击败联军,一劳永逸,转而肃清四面残余势力。
可惜,他收到消息,联军却望风而逃,向西线撤离,这使他异常恼火,觉得联军太过无能,让燕军失去全歼联军的大好机会。
局面与他预估中稍稍背离,按照他的预定,战争结束,燕军该多数集聚燕宋边境,好穿过宋国,抵达燕东,袭击熊魁,平息燕东军事叛乱。
而今局面与之截然相反,大量燕骑将向聚集西线,陈兵燕蜀边境。
万幸,事情没有想象中糟糕,虽说局势与预料中不符合,但若稍稍调兵遣将,依然会向着有利于燕军的方向发展,更重要,他无需调遣兵力,可一举横扫蜀国在江北势力,给对方重重教训。
长期来,林枫都把蜀国当做燕国进入南方的跳板,即使燕军在没有战船的情况下,借助蜀国水师,依然可轻松进入南方。
节骨眼上,蜀国却出尔反尔,与南方诸侯联合伐燕,给燕国带来不小危害,眼见局面越来越好转,灭蜀,将要逐渐提上日程了。
不过,燕军目前任务,还是要先歼灭联军,特别是歼灭楚军,像林疏影所言,擒贼先擒王,狠狠教训楚国,严重消弱楚国力量,对方肯定会蛰伏。
这个时期,便是燕军开疆辟土的大好时机。
他行事向来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确定想法,就派出探子,给赵鸿儒等人去信,力争大军迅速西进,联合追击联军。
另外,抽调东线阻挡陈军的侯铭封部队,快速进军宋国,直接向燕东方向转移。
此后,连续两日,燕国南部地区,不断上演千里追击局面,虽说相差数百里之遥,刀锋战士短时间内没有追击楚军,但是,刀锋战士战马行进速度,依然给楚军造成非常大的恐慌。
行军途中,但凡有任何异动,楚军都会迅速备战,准备迎敌,似有几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味道。
第三日时,刀锋战士探子,已经追击到玄甲兵踪迹,而玄甲兵亦似乎察觉刀锋战士到来。
毕竟,这两日内,对燕楚两军而言,不仅仅是拼速度,更在拼情报,拼双方将领对战场情形的预估。
但是,刀锋战士速度优势,很大程度上左右决定局面。
双方距离保持在三十里左右时,刀锋战士已经变得非常从容,淡定,好似牧羊的猎人,渐渐开始对玄甲兵进行围堵了。
楚军得知四面出现刀锋战士,许多人依旧蒙在鼓里,不清楚这支骑兵从何而来。
数日前突然撤军,楚军上下至今不清楚缘由,底层士卒仅仅从上层将领口中得知,大军需要战略转移。
至今,依然不清楚联军分裂,岳云山率领部队全军覆灭的消息。
韩炙潼却开始打起十二分精神,不敢有半点马虎。
若说,之前他不相信燕军战斗力,越城之战,楚军损失六万部队,开始让韩炙潼重新重视起燕军,而岳云山军团覆灭,则给他深深上了一课。
时代变了,燕军非早年的燕军,楚军亦不是当年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不败之师了。
加之,南北方兵种不同,玄甲兵在南方无论多么凶悍,与燕骑遭遇,仍旧处于微弱之态。
这会儿,数日前消灭岳云山军团的刀锋战士,逐渐开始合围楚军,他亦没有信心,率领十万出头的部队,战场刚刚新胜,气势如虹的燕军。
然而,让韩炙潼出乎意料是,他命令全军打起精神,防备燕骑随时偷袭,可惜,不知何故,从中午两军遭遇,延续到下午,再渡过艰难一夜,燕骑始终没有发动进攻。
起先,斗志昂扬的楚军,经过昼夜高强度戒备,思绪紧张的极致,之前,浓厚的斗志,渐渐消失全无,取而代之,惊慌,担心,疲惫,逐渐笼罩在大家心头。
这时候,韩炙潼大概猜出燕骑意图了,陈侗羽面色疲倦,怒气冲冲接近韩炙潼,轻声道:“将军,燕军太混蛋了,故意消耗我军精气神!不能在这样下去了,不然,局势对楚军将会越发不利。”
韩炙潼何尝不清楚这个道理,他敢确定,燕骑围堵楚军后,没有直接发动攻击,不是战机不佳,不是斗不过楚军,相反,对方肯定在恢复体力。
消灭岳云山军团,言语之中可轻描淡写带过,实战中,却定然会费大气力,加之,燕骑长途奔袭数百里,肯定会有严重的体力消耗。
依照林枫精明,肯定清楚燕骑处境,所以,两军接触,没有直接发动进攻。
此刻,燕骑经过一昼夜悠闲前行,体力得到极大恢复,而楚军因担心遭遇燕骑袭击,时刻警惕,长途转移,一昼夜时间,足够消耗他们所有体力了。
此消彼长,楚军一下子陷入进退维谷的状态,逃,百分百逃不掉,打,可能打不过。
韩炙潼神情完全凝结起来,好似寒冬腊月的松柏树皮上冻结的寒冰,对着身边发牢骚的陈侗羽道:“暗中部署,寻找合适地点,主动伏击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