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皇明特色帝国主义 (第1/2页)
铁面判官程正己的办事效率还是可以的,一个官要多少银子,从何人处能买来,又如何做得叫外人说不出话来,在程序上完全合规,程主事早就有了腹案。
算起来,这人也是老油条了。
不是老油条的话,当年也不会打着公务名头到处旅游,结果一游好几年连班也不上,最后在无锡落入法网。
经过半年学习班的思想改造和劳动教育后,程正己这才痛改前非,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魏良臣思想主义者。
同时,也是积极的魏公思想实践者和传播推动者。
魏公公之所以有给同志们买官的思想,便是源于程正己年初二月给魏公的一份个人思想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程正己提出了一个困惑,那就是魏公乃内廷中人,所以哪怕魏公的思想再利国利民,再具有时代性的超前意义,受限于出身,魏公的思想也很难得到大多数朝臣的支持。
“公之思想旷古烁今,然公之出身为士人所耻,公之思想能走多远?”
程正己甚至委婉的用“人走茶凉”来形容魏公的创业。
意指魏公如今所做事业皆是因为皇帝支持,但皇帝年事已高,一旦新帝登基或皇帝不再宠信魏公,魏公之事业、之思想便是黄粱一梦,瞬间坍塌了。
收到这份个人思想报告时,魏公公正在辽东前线忙于部署对金两白旗的围剿工作,但他还是在百忙之中抽空回复。
“正己同志,你的来信咱家收到了,也看了,你所提出的问题咱家咱家认真考虑,现给你复信。
…咱家认为,思想的伟大与否与个人出身并没有实际联系,我们不当以一个人的出身来否定一个人的思想。
…凡事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我们的读书人和官员们很多相信内外有别,咱家的出身在他们眼里一钱不值,甚至还被他们传为笑谈,把同志们视为阉党…
这就使得我们的一些同志在传播咱的思想时十分被动,甚至会因此动摇,若长时间得不到坚定的支持和理解,同志们必然会产生消极思想,认为我们的事业注定不会成功。
咱必须要承认,这些情况是客观存在的,也必然会在很长时间内存在,我们无法自欺欺人,将这些不好的事情当作不存在。”
魏公公在回信中就程正己提出的困惑给予了正面回答,他没有回避自己出身给他造成的影响。
态度诚恳,这是魏公一惯的处事态度。
问题提出来,就必须要有解决的办法。
关于如何解决,魏公公是这样说的。
“以少积多,以小积大,不盲求成功,先凝聚一小部分人,将之打造成牢不可破的同盟,将之打造成无坚不摧的团体,是谓以质量取胜,而非以数量取胜。”
信中,魏公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结党论,并第一次在公开信件中就自己思想凝聚的团体当称为什么党给出了一个正式称呼。
“东林以书院命名,浙、齐、楚、宣以地名命名,我党不同于他们,当以一个新字命名,可称新党,以示与这些旧党之区别。”
“新党是同志们的新党,绝不是咱一人之新党…”魏公公并提出,新党是一个团体,而非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