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兴汉室 > 第十章丨仕宦郎署

第十章丨仕宦郎署

第十章丨仕宦郎署 (第2/2页)

这个时候哪怕弘农杨氏选择了忠于皇帝、哪怕弘农杨氏有意打压袁氏一系士族势力,他们也不会乐意被皇帝当刀使,并因此而得罪大批士族,甚至背叛自己的阶级。
  
  本来还想在此事上积极表现以获得皇帝认可的杨众,如今存了消极的念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明白了,这次清查,当务求宽大。陛下若有意追究举荐之人,我等当力谏劝阻,绝不可让事情牵连过深。”
  
  “陛下威权日隆,定策之前,尚许旁人畅其所言、提出反对,但只要事情定下来了,便决不允许旁人再做饶舌。”杨彪这段时间摸清楚了皇帝的行事风格,有意强调道:“是故不到万不得已,切不可轻易谏阻。”
  
  这么一说,杨众深以为然,思虑片刻,终于想出一个稳妥的法子:“不如这样,此次清查,以学识为主。须知品性不能以题策考试优劣,如何察之?是故所有郎官,一旦入选郎署,皆可视为德行称位,不需考察。”
  
  学识会因个人的勤奋与否而有进退,这可以通过考试检验出来,并且可以将被清查的郎官怪罪为其自身在入职后放弃学问,而不是在入职之初就不精于学。
  
  这样既能撇清举荐者的责任,又能应付皇帝交代的差事,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善。”杨彪赞同道:“正当如此。”
  
  于是在杨彪的支持下,有光禄勋的背书,五官中郎将杨众行事便再无阻碍。连续三天举行了大小十数次策试,每次都是在承明殿内举办,按规制都有皇帝亲临,策试的结果以及罢黜的名册也都由皇帝御览决定。
  
  凡事都推给皇帝裁决,杨众尽可能的扮演着一个执行者的模样,如此不仅让杨氏避过了这次可能出现的风波、顺带清除了袁氏在朝中的后备势力,而且由于这次尽力控制清查规模和追究力度,还使杨氏在朝中的声望剧增。
  
  清查的结果报到皇帝的案头,虽然并未尽如其心意,但也勉强算是有一个好的结果。至少他因此明白了杨氏在关键性问题上的立场,以及罢黜了所有与袁氏亲近的郎官。
  
  另外通过这件事情,皇帝也知道了士族之间哪怕彼此不和、互相争斗,但在遇到根本利益时还是会选择抱成一团。如果皇帝真想彻底打破士族垄断政治、舆论、经济等种种局面,就只能依靠两种人。
  
  一个是出身于士族、属于既得利益者,但思想却超越了阶级的人物,比如招致所有士大夫口诛笔伐的王安石。
  
  另一个就是非士族出身的权臣来为皇帝做打手,这样的人在历史上有很多,比如臭名昭著的魏忠贤。
  
  这两个人,一个站在国家的利益,愿意背叛自己的阶级;一个则是维护皇权与自身的权力,不惜残暴士族。
  
  而皇帝打心里需要的、欣赏的其实还是第一类人,只可惜目前皇帝还没有观察到一个愿意背叛士族,为他效力的王安石。
  
  不过不要紧,‘王安石’不可求,‘魏忠贤’却多得是。
  
  眼下大力扶植董承的势力,让董承成为皇帝的‘魏忠贤’,无疑是皇帝最好的选择。这样既能让自己与士族之间有一个缓冲,不至于撕破脸,而且还能消耗、掣肘董承的势力,并在关键的时候把董承拿出去当替死鬼,暂时平息众怒。
  
  只不过,如今最重要的是董承此人愿不愿意做皇帝的打手,以及他本人至少要有为官最基本的政治素养和能力。
  
  前者倒好说,皇帝这几天有意在立后这件事上悬而未决,就是为了让支持伏贵人的弘农杨氏等士人、与支持宋贵人的马日磾等士人互相闹腾。等到皇帝直接纳董氏为后,遂了董承心愿的同时,必然会引起其余两方人的不满。
  
  到那时哪怕董承有意与士人打好关系,那些人也不会接受一个叛而复降的、非士人出身的外戚,两者之间的敌对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
  
  但若是董承没有那个政治觉悟,则一切免谈,皇帝也不会让一个政治小白坏了他的大事。那个时候,皇帝在不愿让王斌站在风口上的情况下,也就只能退求其次,去扶植最不愿去扶植的宦官势力了。
  
  所幸,董承在三署郎官的事情告一段落后,所上呈的一道奏疏充分证明了他确实拥有让皇帝扶植的价值。
  
  “陈言开上林屯田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