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声东击西兵家计(完) (第1/2页)
24、口衔天威讨不臣(1)
就在阎行率军返回,指挥大军逐一攻陷汲县、共县的时候,从朝歌发出的羽檄急报也抵达了邺城。
邺城,大将军府大堂。
袁绍看完急报,脸色凝重。他伸手示意身边的书佐近前,将自己放到案上的急报传示堂上诸位文武,自己则安坐在席位上,尽量控制着内心的情绪。
阎行竖子,竟然敢进犯共县、汲县等城,张郃、蒋义渠等人都是酒囊饭坑不成,坐拥大军,还能让麹义一支残兵逃向了三河。
尽管内心焦躁,但袁绍还是耐心等到堂上的文武都看完之后,才缓缓开声说道:
“诸君,阎行趁乱出兵,犯我边境,侵我城邑,诸将退守朝歌,遣使告急,麹义残兵亦得阎行庇护,逃奔三河了。”
“麹义久为河北大将,深知军中虚实,投敌必为大患,故不可不除。朝歌乃河内重邑,若失朝歌,则黎阳、荡阴、邶城危矣,故不可不救。”
“孤有意,令高览回师邺城,再聚吕翔、吕旷、张顗、马延、牵招之兵,汇合朝歌各城兵马,共计歩骑六万有余,西征河内,外令并州调集兵马南攻河东,一举荡平三河,诸位以为如何?”
袁绍的话音刚落,座中的文武众人无不变色。
上一次袁绍亲征,还是兴平二年,率军征讨据城反叛的臧洪,为忙于平定州中叛乱的曹操壮壮声威吧。
眼下很快就要进入四月份,在这个月份,大举召集兵马,再西征三河,不仅会影响到接下来冀幽大地的夏种,而且入夏用兵,也很容易诱发军中人马的各种疾病,再加上北边近来折腾不休的公孙瓒也还没解决······
从各个方面来考虑,袁绍这个出兵意图,实在提得不是时候。
堂上最先的劝阻,仍然是别驾田丰提出的。
“明公,此时西征三河,万万不可啊。北边的公孙瓒还未平定,麹义之乱在巨鹿、魏郡造成的破坏也还未恢复,三河兵马骁锐,更有关西秦胡兵为爪牙,贸然讨伐,恐怕不是短短几个月就能够平定的······”
田丰不管何时何地,总是能够絮絮叨叨地列出了一连串此时不宜大举用兵的理由来劝阻自己,袁绍虽然没有打断田丰的劝阻,但他藏在袖中的手却紧紧握着,显然内心也正在忍耐着田丰喋喋不休的谏言。
等到田丰进谏一通,意犹未尽地退回席位后,袁绍才再次开声问道:
“田别驾之意,孤已知晓,其余诸君,可还有何异议?”
“评有异议!”
堂上又有一人出列,众人定眼一看,乃是颍川辛评。
辛评相貌堂堂,他慨然说道:
“评以为,此时不可以大军讨伐三河,但朝歌不可不救,麹义不可不除,大将军身负匡扶汉室重任,乃千金之躯,不宜轻动。宜择选良将,付以锐卒,赶赴朝歌,统帅诸将,收复共县、汲县等失地,兵临河内,迫使阎行交出叛将麹义!”
他顿了一顿,又继续说道:
“想那河东阎行,近岁与关西诸将征战不休,方才夺得三辅之地,尚需驻兵留守。崤函以东,三河之地仅得自保,哪里还能够派出多少兵马进犯邻境。”
“共县、汲县失守,一来是麹义之乱,搅扰腹心所致,二来是守城诸将争功玩忽,方才为敌所趁,这并非三河之兵强于河北,亦非战之罪也。”
“知己知彼,可知三河之兵乃虚张声势,明公只需派遣精兵良将,附以一二使者,恩威兼施,阎行必然退兵,为了不得罪河北,日后自取祸端,自然也会将麹义的人头奉上。”
辛评的判断相对乐观,不像田丰那样絮絮叨叨、忧心忡忡,而是简单判断三河自保有余、进取不足,邺城不是不能大举用兵,而是无需大动刀兵,只需派出一支精兵强将,再加上一二个能言善道的使者,软硬兼施之下,就能够轻易达到己方的目的。
“元图,你以为呢?”
袁绍似乎对辛评的建议也不大满意,转首看向堂上一旁安坐的逢纪,他是跟随自己已久的南阳老人,也是自己麾下出众的谋臣之一,此时沮授、许攸、郭图等人皆不在身边,袁绍就想听听他的意见。
逢纪作为袁绍身边的老人,他很清楚袁绍也不是不知道“因怒而兴兵”的糟糕后果,只是作为雄踞河北的霸主,在内乱迟迟没有平定的情况下,外部突然还有人放肆地挑战自己的权威,这才是袁绍最不可容忍的事情。
上一次,这么做的是据城反叛的臧洪,如今他坟头的草木已经郁郁葱葱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