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六章 用人的问题 (第2/2页)
运往安邑的车马队需要进行调配,需要文书,要经过杜远的审核批准……
炼铁的工房材料和产物需要入账,需要文书,要经过杜远的审核批准……
等等,诸如此类。
其实这些事情都不难,只不过杜远将决定的权限全部都握在了手中,才会如此的忙不过来,其实很多项目在斐潜看来完全没有必要管到如此的详细。
在斐潜看来,杜远的问题就是不懂的下放权限,或者是根本还没有形成这个概念,才会将自己搞得如此的疲惫。
当然也有可能是斐潜自己没有给杜远用人的权限。
后营的事情安排给了那个屯长,根据需要取用粮草物资,做好登记,每隔三日报一次帐;车马的货物安排调度让其去找市场掌柜崔有财,根据现存的货物数量短缺情况进行安排,每一趟来回再来核算一次;工房那边就更简单了,直接交代让黄斗负责记录一下,每隔五日核对一次账目……
后世的管理其实很简单,但是也很复杂,因为是通过管理人来进行管理事项,管好了人自然就管好了事,而不是像杜远这样只抓事情不管人。就像是新员工培训,永远都是理念课程需要占据大部分的,而那些所谓细节上的实务性操作,只有一小部分,很多时候都是让员工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慢慢的去掌握的。
这也是斐潜在到了杜远这里的时候发现的另外一个问题。
没有足够的士族子弟。
士族子弟是一个圈子,而像崔有财这样附属于士族的人又形成了一个圈子,然后才是一些普通的兵士和人员。
士族的子弟不够多,所以一些文书类的事项就必须要由杜远来进行操作,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至少在这个阶段来说是这样,但是斐潜却可以将第二个,也就是崔有财这样的人的圈子扩大……
不会写字没有关系,总会认得图案吧?
不会计数没有关系,总懂得按手印吧?
很多时候,不是这些人不够聪明,学不会文字和数学,而是他们之前根本就没有机会去学,也没有人愿意去教。
但是现在斐潜并不要求这些人懂得写出一篇花团锦绣的文章,也不需要这些人动辄把九章算术挂在嘴边,所以其实并不是太难的一件事情。
所以这对于斐潜来说,士族弟子的缺少,反倒是可以利用的一个契机。
士族对于知识的垄断性太过于强烈,至少是已经和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的主张完全相反了,整个圈子形成了封闭式的循环,最终这些士族到了东晋的时候封闭到了极致,也就走向了衰亡。
所以,斐潜就借着杜远这一次在用人上爆发出问题的机会,大量的任命了一些原本属于较低层面的人员,无形当中加大了中间层面人员的数量。
反正现在情况大家都是知道,没有什么士族子弟可用,正好是做这个事情最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