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食盐大业,设宴索贿 (第1/2页)
盐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并非是杨侗让李客师紧急赶来的原因,但食盐关系到大隋几千百姓的生活、健康,问题既然遇到了,就不能不尽快解决。
杨侗当下便将李客师带回大帐,向他传授提盐技术。
盐有海盐、井盐、湖盐三种,湖盐又称池盐,遍地都是的青海盐便是湖盐的一种,这种盐经过长期风吹日晒,凝结成晶体,沉淀到湖底,如茶卡盐海、青海湖、柴达木盆地的盐湖,历经数千万年变化形成了干湖,盐晶暴露在表面,不需经过加工即可直接挖取,所需工序仅是提纯、晾晒这两步而已,不过仅是提纯技术不到位这一步,就让它没有得到开发,如泥土一般,世世代代曝于荒野。
不过相对于成分复杂、很以提纯的河东盐,西海的盐乃是天然的上等可食用盐,成分十分简单,先将其液化成盐水,加入适量石灰水,几种主要杂质就会发生化学反对,沉淀下来,取上层清水,再用苏打水,不断搅拌,直到不再产生浑浊物,即可去除涩味,最后蒸煮或是晾晒即可得到雪花一般的优质食盐,余其便是对人体有益无害的微量元素。
听完杨侗的技术,李客师大有豁然开朗之感,细细一想,这办法似乎也没什么,关键是之前没人想过。
“这制盐之法其实十分简单。”杨侗说道:“而西海数百个盐湖,遍地都是结晶盐,又有煤炭为液化结晶盐、蒸煮的燃料,所以只要人手足够,日产万斤都不是事儿。”
在任何一个时代,盐都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关系到万万千千人的生活,另一方面则关系到朝廷的税收。只因任何朝代,盐税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小数目。
西海之盐背靠取之不尽的茶卡盐湖、柴达木盆地,只要人手足,产能就令人难以想象,之后可依靠官道、黄河、湟水运输,可以说,西海之盐条件得天独厚。
一旦西海成为产盐重地,这对方方面面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尤其是柴达木盆地,依靠本地盛产的铁、铜、盐、煤炭等先天条件,必将如后世那般成为大隋专门制盐、铁、铜产品的工业重地。
“圣上,照您这么说,这种盐具有就地取材、方式简单、成本不高、物美价廉的特点,一旦上市定会引起一场轰动,在瞬间即能击败市面上昂贵的细盐、粗盐、毒盐。让他们关门大吉。如果盐生产出来了,又如何来卖?”
李客师知道杨侗只让他一人知道这种制盐技术,显然是秘技自珍,单为朝廷所用,而不是把这暴利让给盐商。
杨侗说道:“这种利于万千百姓的技术和产品,应该用来造福百姓,绝对不能成为某些人牟取暴利的工具,朕还是打算纳入商部,由供销社平价来卖。”
供销社是官营的连锁超市,既有琉璃制品、英雄烈等奢侈品,也是农具、铁器、粮、油等等和民生有关的物品,由于连连丰收,且有朝廷的大量储备来平抑价格,所以粮、油价格始终稳定,没有出现谷贱伤农、谷贵伤民事件,盐的重要性不弱于粮食,自然也要纳入朝廷的管制范围,走薄利利民之路。
“若是纳入朝廷管控,盐价大跌,实乃天下百姓之幸事。圣上仁义。”李客师击节赞叹,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西海盐制成以后,可通过湟水运至金城,然后通过黄河运到会宁、灵武、五原、榆林、定襄、马邑、楼烦、阴雕、离石、龙泉、延安、文城等等黄河两岸郡治供销社,最后分往雍、并二州内陆之郡;第二路,则是通过渭水进入关中;第三路是从河源南下,进入益州。第四路,由大兴通过广通渠,运抵洛阳,再以洛阳为中心,通过运河、官道运往全国各地。至于紧靠西海之郡,则是就近通过陆路运输即可。”
“如此的话,运输成本依然居高不下,朕打算用李太守之法,将西海之盐解决洛阳以西的大隋各地的食盐问题;至于洛阳以东,则是以海盐为主。”杨侗笑道。
“这法子也能用于海盐?”
“是的。”杨侗说道:“盐价昂贵主要是产能少,产能少是制盐的方式方法不对,要是海盐把蒸煮法换成摊晒法,漫长的海岸就是产盐之地,产量自然就上来了,食盐虽是必不可少的食物,但它毕竟是佐料,一斤盐能够让五口人家用上十天半月,所以只要过了第一波势力,人们的需求大减,而食盐却源源不断的进入市面,价格自然也就降了下来。这时候,食盐就会出现类似‘谷贱伤农’的局面,但又不能不生产,所以为了维持数量庞大的盐民,那就要打开新的商道。”
“通过丝绸之路外卖?”李客师眼睛一亮。
如今天下,不单是大隋,西域等国也因为技术不足的原因,各国盐价同样居高不下。而西海往北,即可通过大斗拔谷进入张掖,如果从柴达木盆地出发,越过大小柴旦、阿尔金山和祁边山口,即可抵达敦煌,这两条路再往西,则是通往西域北丝绸之路。但如果直接从柴达木盆地直接往西,过芒崖,就是鄯善和且末,再过去就是西域,这是南丝绸之路,对于西海来说,南丝绸之路无疑更近一些。
“朕也是这么想的。西海之盐满足国内需之后,以高价专门来赚西域、西突厥、波斯的钱。”
杨侗笑着说道:“而要大量产盐,就需要雇佣大量西海百姓开采原料,大家的日子也会因为盐而富裕起来。对当地百姓来说,开采盐原料的利益比放牧高,渐渐就会定居在盐场附近,甚至还会吸引很多河西百姓前来,而你这个西海父母官,只需均分田地、妥善安置,以后管理、教化起来,也会省去很多很多麻烦,长此以往,游牧民族和我们中原没什么两样。但是万事开头难,你现在的担子也很重。”
“圣上,微臣不怕担子重,就怕没有担子担。”李客师虽是李靖的弟弟,但兄弟二人相差十一岁,兄长李靖慢慢老去,弟弟却正值有为之年,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否则也不会放弃美好的关中生活,请命外放,津津有味的当起了一个下郡太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